完成父親遺願,奠定兒子稱帝基礎,淺談李德明對於党項的貢獻

引言

西夏作為兩宋時期在我國西北雄踞多年的割據王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十分獨特的存在。西夏王國在北方遊牧民族與宋朝政府的夾縫中長期保持其獨立性,自然有其在政治上的過人之處。建立西夏王國的党項人在當時也是十分獨特的存在,他們是歷史上少有的並沒有進行全面漢化的民族,但是受到漢族文化影響的他們還是吸取了中原王朝的歷史經驗,走出了都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

完成父親遺願,奠定兒子稱帝基礎,淺談李德明對於党項的貢獻

西夏王陵

在西夏建國的歷程中經歷了長期的鋪墊,他們利用五代時期將夏州地區建設成為自己的根據地,並且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在契丹王國和中原王朝中都獲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雖然在北宋初期党項人曾經失去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夏州地區,但是在李繼遷的努力下他們又奪回了自己的根據地,並且向西發展,奪取了軍事重鎮靈州,為西夏建國奠定了基礎。

但是李繼遷在之後的征戰中受傷身亡,他的雄心壯志便由其子李德明繼承了下來。在李德明擔任党項一族領袖的時段裡,他很好地平衡了西夏與北宋與遼國之間的關係,並且平定了自己的後方,解除了回鶻等民族的威脅,並且興建新都,做好了一切稱帝的準備。雖然因為天不假年,李德明英年早逝,沒能稱帝,但其實他才是西夏稱帝建國的真正奠基人。

完成父親遺願,奠定兒子稱帝基礎,淺談李德明對於党項的貢獻

西平政權領導者李德明


保持與北宋的良好關係以及西夏地區的經濟發展

党項人在準備建立西夏的時候他們同時面臨著遼國與北宋政府的威脅,在李繼遷收復失地的時候遼國正在與北宋開戰,因此他們才能取得不俗的戰果,但是在李德明即位的時候,北宋政府已經與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兩國進入了和平時期,北宋政府也就可以騰出手來對付党項人了。

雖然李繼遷在之前已經攻略了靈州等地,並且平定了西涼府,擁有了比以往更加廣袤的領土。但是他深知當時的西平政權還不能與強大的北宋與遼國爭鋒,因此在臨死時,他一直囑咐李德明要"傾心內屬",保持與北宋的良好關係。

李德明聽從了李繼遷的建議,利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在遼、宋之間積極斡旋,與兩國政府都保持了良好的關係。他先是派遣使者到遼國政府請求冊封,遼國皇帝封他為西平王,之後又封其為夏國王,西平政權與遼國建立了相對穩定的關係。

完成父親遺願,奠定兒子稱帝基礎,淺談李德明對於党項的貢獻

李德明之父李繼遷

之後李德明又派遣使臣向北宋政府進貢,請求和好。當時宋真宗剛剛才與遼國政府簽訂了澶淵之盟,北宋迎來了難得的和平時期,宋真宗也打算將精力投入到國內經濟的發展上。於是改變了北宋政府之前對西平政府的強硬態度,改為"姑務羈縻,以緩爭戰"的招撫政策。

但是北宋還是提出了不少條件,首先就是要求李德明交還靈州,並且還要解散部隊,放回被俘虜的北宋子民,還要求李德明將王室子弟送到北宋都城。李德明答應了北宋政府的部分要求,但是沒有統一歸還靈州以及送人質兩項,因此北宋對於西平政權的政策也做出了相應的變動。北宋雖然同意與西平政權保持和平關係,但是北宋保留了禁止党項人進入內地進行貿易以及青鹽禁令。

完成父親遺願,奠定兒子稱帝基礎,淺談李德明對於党項的貢獻

宋真宗趙恆

雖然西平政權與北宋政府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完全開放,但是他們還是從北宋獲得了不少好處,對其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李德明通過向北宋政府的進貢,可以獲得大量的回賜,而且党項人的使團可以利用朝貢之便在沿途與北宋進行貿易活動。而且在景德四年的時候,李德明又向北宋政府請求在保安軍設立榷場,並在其中與北宋積極開展貿易往來,甚至還有不少走私活動,這在當時給党項人的經濟發展注入了不少活力。此事在《范文正公集》中有如下記載:

"塞桓之下,逾三十年,有耕無戰,禾黍雲合。甲冑塵委,養生葬死,各終天年。"

而且李德明與北宋的修好還幫助他接觸了東面的威脅,可以讓他把精力全部放在向西拓展自己的疆土上,來完成李繼遷"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的方針。而李德明的野心也在此之後迅速膨脹了起來。

李德明平定甘、涼二州以及平定西北

在李德明即位之前,李繼遷就在積極開拓西北方向的領土,但是卻中了吐蕃人的埋伏不幸中箭身亡。李繼遷去世之後,李德明繼承了他的遺志,依然將發展的重點放在向西北地區的開拓之上。

在穩定了與北宋與遼國的關係之後,李德明就開始對西北的甘州動手,當時甘州地區在回鶻人的掌握之下,從宋大中祥符元年到天聖四年的時間中,李德明同甘州回鶻一共進行了六次規模較大的戰爭,但是都以失敗而告終。知道天聖六年的時候,李德明交出了軍隊的指揮權,由其子李元昊擔任大將軍領兵攻打甘州,終於一戰告捷,攻破了甘州城,當時的甘州回鶻可汗夜落隔通順王倉皇出逃,党項人終於拿下了回鶻人的大本營。而李元昊也因為戰功卓著,被李德明立為太子。

完成父親遺願,奠定兒子稱帝基礎,淺談李德明對於党項的貢獻

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

在攻陷甘州之後,李德明又將進攻的重心放在了攻取涼州之上,在李繼遷擔任領導人的時候,就與吐蕃人在涼州地區進行了頻繁的戰鬥。在李德明即位之初,他也曾經奪取過涼州的控制權,但是很快就被回鶻人奪了回去。

但是現在失去甘州的回鶻人失去了西北的大本營,涼州地區的吐蕃也就失去了盟友。在宋明道元年時,李元昊領兵攻打涼州,他採用了聲東擊西的戰術,吸引宋兵到了環慶一帶,令回鶻人失去戒備,然後奇襲涼州,大敗吐蕃部落。至此涼州吐蕃的政治實體徹底解體,党項人徹底控制了甘、涼二州。此事在《宋史》中有如下記載:

"天聖六年,德明遣子元昊攻甘州,拔之。八年,瓜州王以千騎降於夏。"

完成父親遺願,奠定兒子稱帝基礎,淺談李德明對於党項的貢獻

回鶻與吐蕃的軍隊

在拿下甘州與涼州之後,河西走廊西部的肅、沙二州也失去了屏障,當地的回鶻人自知不能抵抗党項人的進攻,於是對西平政權表示降附。至此河西走廊一帶已經徹底被党項人控制了,李德明完成了李繼遷的遺願,甘州,涼州可以為他們提供優質的軍馬,而失去了政治實體的吐蕃與回鶻人也有許多歸附了西平政權,都成為了他們的新兵源,這對於西平政權的國力是一次巨大的提升,而且党項人也基本解決了自己的後顧之憂,現在的李德明終於有了稱帝的實力和客觀條件。

遷都懷遠與李德明的皇帝夢

在李德明在位期間,西平政權無論是內政還是對外的戰爭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他與遼國和北宋政府積極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保證了西平政權的穩定發展,這樣的狀況助長了李德明稱帝的野心。

在大中祥符三年,他就開始在延州附近興建宮室,十分豪華壯麗,並且在雛形的時候也採用北宋天子的儀仗,儼然皇帝氣派。到了大中祥符九年的時候,李德明還追諡其父李繼遷為應運法天神智仁聖至道廣德光孝皇帝,廟號武宗。這已經顯露出了李德明想要稱帝的野心。

但是李德明當時認為自己稱帝的時機還不成熟,因為還沒有出現代表天命的祥瑞。在天禧四年的時候,李德明恩威靈州懷遠鎮北邊的溫泉山上有"龍見之祥",便提出了將國都從西平遷往懷遠的提議,大臣們也知道這是在為登基造勢,便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對於遷都的原因,在《西夏書事》中有如下記載:

"西平土谷淳厚,然地居四塞,我可以往,彼可以來。不若懷遠,西北有賀蘭山之固,黃河繞其東南,西平為其障蔽,形勢利便,洵萬世之業也。況屢現休徵,神人允協,急宜卜築新都,以承天命。"

於是李德明便派大臣賀承珍前往懷遠負責興建都城的事宜,並將懷遠鎮改為興州,並正式定都於此。就在李德明完成了一切稱帝的準備工作之後,自己卻英年早逝,沒能來得及登上皇帝的寶座,但是西夏王朝的建立已經只是時間的問題了,李元昊的稱帝是離不開李德明的努力的。

完成父親遺願,奠定兒子稱帝基礎,淺談李德明對於党項的貢獻

西夏王宮


結語

党項人從晚唐時期開始就一直盤踞在我國西北的夏州地區,他們一開始只把保留夏州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但是隨著李繼遷與李德明父子的不斷努力,党項人的野心也逐漸上升。他們開始有了建立自己的國家的野心。李繼遷確立了党項人向西北發展的大方向,而他的兒子李繼遷則將這個方針付諸了實踐。

李德明即位之後最重要的貢獻是依靠其出色的外交手段保持了與北宋與遼國的良好外交關係,這幫助當時的西平政權穩定了東面的局勢,讓他們可以安心攻略西邊的甘州以及涼州。但是在軍事行動中他遭遇了回鶻人的頑強抵抗,不過他的兒子李元昊擁有傑出的軍事能力,幫助他平定了回鶻與吐蕃部落,將河西走廊全部控制在自己手裡,西平政權也有了與其他兩個國家爭雄的資本。其實此時的李德明已經有了稱帝的想法,但是他卻在做好了一切準備的時候撒手人寰,可以說李元昊的稱帝過程中,其父親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宋史》

2《西夏書事》

3《續資治通鑑長編》

4《范文正公集》

文章內容為本號100%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