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山城鬧市的百年大教堂,中西方文化由碰撞到交融的見證

藏在山城鬧市的百年大教堂,中西方文化由碰撞到交融的見證

隨著封建王朝的沒落,西方勢力的入侵,西方文化也隨之傳播到了遙遠的東方大陸。西方的教會文化也在那個時期傳入中國並迅速發展了起來。尤其是在重慶開阜時期,大量西方傳教士來渝,修建了一座座莊嚴神秘的教堂。現在,歷經了百年風霜的洗禮,靜靜地佇立在山城的一角。

高高的尖塔不再是殖民者的象徵,張揚的十字架也不再是文化侵略的符號。在抗戰時期,教堂還一度成為難民避難所,成為了人們幸福安寧的見證。現今,教堂依然鐘聲不斷,默默地為每一個重慶人祈福。


天主教若瑟堂
位於繁華市中心渝中區,作為重慶現存年代最久遠,佔地面積最大的教堂,若瑟堂在重慶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在很多拍攝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重慶老照片裡,我們一眼就能找到那個鶴立雞群的大尖頂。

藏在山城鬧市的百年大教堂,中西方文化由碰撞到交融的見證

若瑟堂的修建歷經坎坷,起初受到了山城人民的強烈抵制。法國主教範若瑟在1862年,憑藉《天津條約》提出,要佔用川東地區的原有四所教堂,還要將長安寺改建為天主教堂。消息一經傳出,群情譁然,次年就開始了打教行動,發生反教風潮,導致範若瑟主教駐地真原堂被毀,主教設法逃出城外。

藏在山城鬧市的百年大教堂,中西方文化由碰撞到交融的見證

後來在與重慶知府的協商下,在方傢什字旁買地修建瞭如今的若瑟堂,還一躍成為了重慶和川東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堂。那座尖頂十字架鐘樓就一直留存到了今天,吊鐘也依舊迴響。


再往後,到了抗戰時期,重慶的天主教積極投入到了抗日愛國活動,華裔比利時神父雷鳴遠創辦的《益世報》遷重慶復刊,不僅報道教會消息,還專門宣傳抗日愛國和民主政治,為中國人民的抗日事業做出了有益的貢獻。教會還專門成立了組織籌備物資專門支援前線抗日將士,在鐘樓上安裝報警器,當日機飛臨,立即向市民發出警報。

藏在山城鬧市的百年大教堂,中西方文化由碰撞到交融的見證

不僅如此,因戰亂流離失所的人們,教會還在城區和南岸開辦了兩個難民收容所,教會醫院也免費為傷兵治病療傷。如此種種無不顯示著教會的仁心大義,也是從那時起,中國人民不再反抗教會,開始尊重並理解這種與中國佛教異曲同工的西方文化。

這座典型的歐洲哥特式風格的教堂,有著近140年曆史的,內部設計精美,風格十分協調,所有的柱頭上都有相同的細部裝飾、屋頂上都有小尖塔、所有的門窗也都是尖券、尖拱形。整棟建築由青灰色的磚砌成,顯得非常莊重、樸素,體現了教會的禁慾思想。爬滿藤蔓的青磚鐘樓,又展現著東方審美里的婉約與精緻。不過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高聳的鐘樓,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代表了重慶的高度。

藏在山城鬧市的百年大教堂,中西方文化由碰撞到交融的見證

若瑟堂內,兩排大柱託著乳黃色廳頂,華燈高懸,燭光交映。正中有彩塑耶穌、聖母、若瑟像,兩壁有十四耶穌苦修油畫像,栩栩如生,莊重肅穆。兩列大柱整齊有序地一字排開,整齊而又莊嚴。

藏在山城鬧市的百年大教堂,中西方文化由碰撞到交融的見證

在轟動世界的重慶大轟炸後,若瑟堂也嚴重受損,僅剩下鐘樓依舊鳴響。後來在政府以及民間人士的支持下,經過幾次大重建才得以恢復如今的面貌。迄今為止,這裡仍是教友重要禮拜場所,逢星期日和重大宗教節目,三鍾齊鳴,節奏悠揚洪亮,四周數里可聞。重慶市天主教愛國會和重慶市天主教教務委員會亦在此辦公。

藏在山城鬧市的百年大教堂,中西方文化由碰撞到交融的見證

法國教堂慈母堂和基督教聖愛堂

除此以外,重慶還有很多保存良好的百年老教堂。坐落於南岸區慈母山,群山環抱,坐擁千畝沃野的慈母山法國教堂。以及位於重慶最繁華的解放碑高樓林立之中的八層小樓——基督教聖愛堂。

建於清宣統三年,意大利羅馬式建築風格的法國教堂慈母堂,坐落於南岸群山環繞之地,林深葉茂的南岸慈母山。此地環境十分宜人,是一處難得的隱修淨地。據說,在教堂附近山林中,就有一股隱藏百年的神秘水渠。在陪都時期,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曾來此參觀時,就曾贊曰:真福地也。還稱其為重慶最像教堂的地方。

藏在山城鬧市的百年大教堂,中西方文化由碰撞到交融的見證

藏在山城鬧市的百年大教堂,中西方文化由碰撞到交融的見證

而坐落於解放碑繁華深處的基督教聖愛堂,地理位置就優越多了。在上個世紀初修建完成後,就積極的投入到了抗日宣傳中,曾有馮玉祥、郭沫若、鄒韜奮、陶行知、黃炎培,以及世界基督教青年協會總幹事穆德、加拿大和平人士文幼章等社會知名人士多次在該堂作過學術和抗日救亡演講。

藏在山城鬧市的百年大教堂,中西方文化由碰撞到交融的見證

改革開放後,更是作為重慶第一個開放的基督教禮拜堂,接待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來賓總計1000多人次。其中有前英國坎特伯雷倫西大主教、香港聖公會會督白約翰、美國駐華一等秘書凱德磊、香港信義宗神學院教務長鬍聯輝等一大批友好人士。

藏在山城鬧市的百年大教堂,中西方文化由碰撞到交融的見證

這一座座漂洋過海,翻山越嶺修建而來的西方教堂,不僅向人們傳遞著本教和平友愛悲憫天下的憐愛之心,更是為重慶乃是中國人民的和平解放以及後期發展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