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長了結節,別慌,聽聽醫生怎麼說

秦欣欣 北京中醫藥大學 博士

隨著高分辨CT的普及應用和社會群體對健康體檢的重視,肺部結節的診出率明顯增高。當檢查出有結節時,許多人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於是會出現恐慌、焦慮不安,影響生活與工作,但事實是怎樣的呢?

對於肺結節這個詞,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但卻不夠了解。不少被查出肺結節的人,最先的反應就是:會不會得肺癌,趕快找醫生去看病。看醫生當然肯定是沒有錯的,畢竟有小部分的結節有惡性的可能。但肺結節更多是穩定的結節或是陳舊的結節,本身不會引起什麼症狀,也不會變成肺癌。

嚴格說,結節不是一種病

所謂肺部結節,不是具體疾病名稱,而是一種影像學表現的描述。具體是指肺內直徑小於或等於3釐米的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病灶,影像學表現為密度增高的陰影,可單發或多發。換句話說,醫生在胸片或CT片上看到的一種較小的、密度偏高的陰影,一時確定不了是什麼疾病,而暫時採用“結節”這個名稱進行描述。

其中,<1釐米的結節稱為“小結節”,<5毫米的結節稱為“微小結節”,而>3釐米的病灶就不稱為結節,而稱為“腫塊”。

肺結節的惡性率不高

現代醫學認為,肺部結節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性疾病,如既往可能得過肺炎、肺結核等,或其他炎症如真菌感染等都可能留下一個小結節,伴隨終生,時間久的就屬於陳舊性、穩定性的,也可能相對較新。

還有因身體免疫性的一些問題,影響到肺而出現小結節。另外,有一些是先天性的因素,比如類瘤樣畸形的這種錯構瘤、血管瘤。

一般來說,肺結節中極少比例是惡性的,大部分都是良性或陳舊性的。 肺結節的惡性率很低,發現肺結節之後雖不用過分緊張,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早期篩查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為世界範圍內,特別是我國肺癌的發病率逐年攀升。男性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佔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女性也到了第二位。因此,發現結節要及時找專業的、有經驗的醫生進行診斷,醫生會根據結節的大小、形態並結合動態變化等情況提出下一步診治建議。

這些人要格外當心肺結節

40歲以上。

長期吸菸。

或有石棉或放射性元素等職業暴露史。

或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史。

或有癌症家族史。

肺部長了結節,別慌,聽聽醫生怎麼說

另外,臨床上,發現患者除了肺部結節外,亦常伴有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子宮肌瘤等,對於此類結節體質的人應定期體檢,防微杜漸。

肺結節與肺癌是什麼關係呢?

據美國一項國家級研究表明,對26722名年齡介於55~74歲大量吸菸的人進行長達7年以上的追蹤,發現如果用CT來篩查,他們中有肺結節的人數佔到24.2%,這些人中只有3.6%的人被確診肺癌。

而且有統計數據表明,超早期肺癌的治癒率往往在80%以上。現在對早期或超早期的肺癌,治療一般不開胸,往往用胸腔鏡治療,創傷很小,術後也不用做放療化療。之後採用中西醫結合規範治療,一般可以恢復的較好,不影響壽命。

雖然如此,大家還是要了解一下肺結節與肺癌的關係。

不同密度的肺結節,其惡性概率不同,依據結節密度將肺結節分為三類。

磨玻璃密度結節

磨玻璃密度結節是指肺內模糊的結節影,結節密度較周圍肺實質略增加,呈雲霧狀淡薄影,如同磨砂玻璃一樣,但其內可以看見血管及支氣管的輪廓。

實性結節

實性結節是指其內全部是軟組織密度的結節,密度較均勻,其內血管及支氣管影像被掩蓋。

部分實性結節

部分實性結節是指其內既包含磨玻璃密度又包含實性軟組織密度的結節,密度不均勻。

其中,惡性概率:部分實性結節>磨玻璃密度結節>實性結節。

在多個肺癌篩查試驗中發現,直徑小於5毫米的肺結節的惡性概率為0%~1%,直徑在11~20毫米的肺結節的惡性概率在33%以上,而直徑大於20毫米的肺結節的惡性概率達到64%以上。

但也不是說只要1釐米以上結節就一定不好,病人連續觀察2到3年,結節基本穩定,沒有什麼變化的,這種結節實際上就基本可以確定是良性的或穩定的了。但要找專業醫生來診斷,萬不可自行判斷。

所以,一旦查出肺結節,要正確對待,在醫生指導下,既不要過度診斷治療,也不要漏診,恐慌焦慮或無所謂的態度都是不可取的。醫生會根據個人情況,比如有沒有基礎病、家族史、職業情況等,特別要看CT提示的結節的大小、質地、形狀及其發展的情況,做出初步診斷,指導複查時間。對偏於穩定的,可以時間長一點複查,比如半年、一年再複查;對於一些不放心的結節,則會要求近期複查,並提出干預建議。

一般而言,年輕、不吸菸、無惡性腫瘤史、結節小、邊緣規則和(或)非上葉,風險低(<5%),有待觀察;年長、重度吸菸、有惡性腫瘤史、大結節、邊緣不規則和(或)位於上葉為高風險(>65%),應加強後續檢查與隨訪。

正確對待肺結節

正確對待肺結節的態度可歸納為四點。

1.正確認識,科學對待,避免極端。

2.儘早到正規醫院呼吸科初步判斷結節性質。

3.遵循醫囑,按時隨診複查,明確診斷。

4.可在中醫指導下養生康復,從本養治。

臨床上通過對患者的指導,囑其調情志、調飲食、調作息、調勞逸、忌菸酒、適當體育鍛煉強健身體、遠離不良環境,可預防肺部結節的形成或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