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辛公平上仙記》入手,探索一場被唐朝正史掩蓋的宮廷謀殺案

唐朝中後期的皇帝大多不得善終,從唐順宗起,後世的皇帝皆死於非命。其中順宗死得不明不白,憲宗與敬宗直接被宦官殺害,穆宗為藥物所誤,武宗與宣宗食用仙丹而死,文宗、僖宗等則被宦官所擺佈。正史裡都說明皇帝們的死因,唯獨順宗死得最蹊蹺。他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卻只當了一百多天的皇上,之後便退位做太上皇,僅過了四個月便死去。由於缺少史料,所以我們已經不能知道具體的內情了。

然而,在宋朝人編的《太平廣記》中有一個詭異的地方,那就是在收錄《續玄怪錄》的時候將其中的一篇《辛公平上仙記》刪除掉了。這篇筆記小說寫得恐怖黑暗、幽深駭人,普遍被認為影射了唐朝時的一場宮廷謀殺案。謀殺的對象正是皇帝,有人認為是唐順宗,也有人說是唐憲宗。因為涉及到謀害皇帝,所以《太平廣記》才將其刪除了。

那麼《辛公平上仙記》究竟寫了什麼內容?它為什麼顯得如此詭異?影射的又是哪個皇帝的死亡呢?

從《辛公平上仙記》入手,探索一場被唐朝正史掩蓋的宮廷謀殺案

《辛公平上仙記》出自《玄怪錄》

《辛公平上仙記》寫了一個怎樣的詭異故事?

《續玄怪錄》是唐朝時的一本筆記小說,署名是李復言,有人認為就是李諒。他曾被王叔文舉薦為諫官,出仕於唐順宗時期,之後歷仕憲宗、穆宗、敬宗和文宗數朝。《續玄怪錄》裡的許多故事都以唐憲宗當政時的元和年間為背景,《辛公平上仙》也是如此。

故事的開頭交代說有兩個官員在“元和末”赴長安調任,一個叫辛公平,另一個叫成士廉。他們在行路的途中遇到了暴雨,只得在洛陽的一家旅店中投宿。此時天色已晚,床位已滿,於是店家想讓一個穿著綠衣正在睡覺的人挪床位,以便討好兩個官員。辛公平覺得這樣做不合適,便阻止店家,讓他不要打擾綠衣客休息。之後辛公平與成士廉二人一起烤火飲酒,並邀請綠衣客入座,後者欣然從命。閒談之間,得知綠衣客名叫王臻,他向兩位官員預言了今後幾天的旅途奇遇,又說:“

臻以徒步,不可晝隨,而夜可會耳。”之後便飄然離去。

很快,王臻的預言便全都應驗了,辛成二人感到十分詭異。他們來到新安時,恰逢夜晚,王臻忽然又出現了。這次他向二人表明了自己的真實身份,說“我乃陰吏之迎駕者”。他之所以要去長安,為的是迎接當朝皇帝“上仙”,同行的還有“甲馬五百,將軍一人”,因為他們都是陰鬼,所以不能被辛公平和成士廉所見。一行人來到灞上後,距離長安已經很近了。王臻便邀請辛公平同行,想帶他去看看皇帝上仙的過程,說:“此行乃人世不測者也,辛君能一觀。”辛公平懷著好奇又恐懼的心情答應了。

陰兵們進入長安城後,便分駐在各地,等候向皇帝索命的時機。可一連過了好幾天,都沒有機會,於是將軍便說:“時限向盡,在於道場,萬神護蹕,無計奉迎,如何?”王臻便獻計說今晚宮中要舉行夜宴,我們就趁此機會入宮奉迎皇帝上仙吧。將軍同意了,下令戌時入宮索命。

從《辛公平上仙記》入手,探索一場被唐朝正史掩蓋的宮廷謀殺案

《辛公平上仙》記敘一隊陰兵入宮向皇帝索命的故事

時辰到後,陰兵們果然闖入宮中。他們看到“殿上歌舞方歡,俳優贊詠,燈燭熒煌,絲竹並作”的景象,到了三更四點,忽然看到有一個人執金匕首,拱於將軍之前,延聲曰:“時到矣!”將軍頻眉揖之,這個人便走向皇帝的御座,跪以匕首獻上。左右之人見狀立即譁亂起來,皇帝也被忽如其來的事所嚇壞,感到頭暈目眩,眾人忙將其“扶入西閣,久之未出。”將軍又急忙催促,說時候已到,皇上為何還不上仙?西閣內有人回應說皇上正在“澡身”,請稍後,接著便聽到洗澡的聲音。過了一會,皇帝乘坐玉輿出來,將軍便作揖說:“介冑之士無拜”,接著慰問皇帝道:

“人間紛拿,萬機勞苦,淫聲蕩耳,妖色惑心,清真之懷,得復存否?”

皇上回答說:

“心非金石,見之能無少亂?今已舍離,固亦釋然。”

表明自己知道大限已至,不復留戀塵世,願意接受陰兵的逢迎,隨其上仙。將軍笑著,“遂步從環殿引冀而出”。大臣們看到皇帝的靈魂跟著陰兵離開,“莫不嗚咽”,他們“收血捧輿,不忍去”。很快,陰兵們便擁著皇帝的靈魂走出宣政殿,“颯然東去”。

這整個過程都被辛公平所見,在完成逢迎皇帝上仙的任務後,將軍便命王臻把辛公平送回人間,之後所有陰兵都飄然而去。辛公平重返人間後,不敢將自己所見的事情洩露出去。直到數月之後,才聽到皇上駕崩的消息,即“更數月,方有攀髯之泣。

文章的末尾寫道“元和初,李生疇昔宰彭城,而公平之子參徐州軍事,得以詳聞。”這裡留下了一個漏洞,因為小說的開頭說故事發生在“元和末”,而小說的結尾卻說作者是在“元和初”聽到這個故事的,因此自相矛盾。這樣,小說影射的到底是哪個皇帝,也就顯得撲朔迷離。

從《辛公平上仙記》入手,探索一場被唐朝正史掩蓋的宮廷謀殺案

“元和”是唐憲宗在位時的年號

《辛公平上仙記》是否影射唐憲宗之死?

唐朝從安史之亂後,開始出現宦官干政的局面。唐德宗時,宦官掌握了宮中宿衛的兵權,能夠廢立皇帝,為害甚巨。唐憲宗是唐德宗的孫子,唐順宗的兒子。順宗在登基之前便患有怪病,不能開口說話,登基僅數月,宦官俱文珍、劉光琦等人便勸他禪位給憲宗,徹底交權。憲宗登基四個月後,順宗就駕崩了。

憲宗是唐朝中後期較有能力的皇帝,他成功打擊了藩鎮的叛亂,實現“元和中興”。然而他晚年寵信奸邪,又迷戀方術與佛教,致使朝政日非。元和十五年正月,憲宗自從服用仙丹後,身體就變得越來越差,“數不視朝,人情恟懼”,人們都懷疑皇帝是否早已駕崩了。之後義成軍節度使劉悟入朝面聖,出來告訴人們說皇上還安好,京城人心這才稍微安定下來。然而,過了幾天,憲宗就忽然暴崩了。《舊唐書》裡寫道:

“時以暴崩,皆言內官陳弘志弒逆,史氏諱而不書。”

又說:“服食過當,閹豎竊發。”

可見憲宗服用丹藥後身體雖然不適,但並未危及生命,真正導致他死亡的是宦官陳弘志等人的“弒逆”。然而,由於郭後涉嫌其中,穆宗又是宦官所立。因此“史氏諱而不書”,只說憲宗誤服仙丹而死。一直到二十六年後,唐宣宗登基,才徹底清算了所有涉嫌謀殺憲宗的人。

《辛公平上仙記》開頭說故事發生在“元和末”,所以很可能影射的就是宦官謀害憲宗的歷史。《新唐書》說元和十五年,憲宗生病之後,久久不與百官相見,群臣都不知道皇帝是否還健在。直到劉悟來朝,於麟德殿面聖,出來後才告訴眾人說:“上體平矣”。可見當時皇上的病情有好轉的跡象。然而病中的憲宗已變得喜怒無常,常恚責左右。宦官王守澄與陳弘志擔心皇帝身體康復後自己會得罪,便趁機將憲宗毒死了,對外謊稱是誤食仙丹所致。因此《舊唐書》說:“憲宗英武,威德在人,內官秘之,不敢除討,但云藥發暴崩。”可見在當時因畏於宦官的權勢,人們都不敢說憲宗死於非命,所以《辛公平上仙記》用影射的方法來揭露宦官的罪惡,隱晦地還原歷史的真相,為憲宗之死鳴不平。

不過,小說的末尾又說故事是作者在“元和初”聽到的,使人不禁聯想到另一個死得不明不白的皇帝,那就是憲宗的父親唐順宗。

從《辛公平上仙記》入手,探索一場被唐朝正史掩蓋的宮廷謀殺案

唐憲宗(778年—820年)為宦官所害

死因不明的皇帝:唐順宗

關於唐順宗的歷史,大多本於韓愈主編的《順宗實錄》,但這本書早被改得面目全非了。《舊唐書》就說:

“初,韓愈撰《順宗實錄》,說禁中事頗切直,內官惡之,往往於上前言其不實,累朝有詔改修”。

到了文宗時,順宗已經過世二十多年,朝廷又下詔修改這本實錄,說:

“其《實錄》中所書德宗、順宗朝禁中事,尋訪根柢,蓋起謬傳,諒非信史。”

可見這本《實錄》是不可靠的,而後世根據它來寫的正史並非百分之百可信。根據《順宗實錄》的說法,順宗在做太子的時候就患上風疾,不能開口說話。德宗為此尋醫問藥,終因憂懼過度而駕崩。之後順宗登基,委政於王叔文等,發起“永貞革新”。這場革新運動將矛頭指向了宦官和藩鎮,故而遭到俱文珍等人的反撲。他們要求順宗立憲宗為太子,四個月後又擁護太子登基,奉順宗為太上皇,然後誅殺王叔文等人。這樣,順宗在當了二十多年的太子之後,卻只做了186天的皇上。

令人感到詭異的是,憲宗登基後僅僅過了四個月,太上皇順宗就駕崩了。《舊唐書》說:

“癸未,詔以太上皇舊恙愆和,親侍藥膳,起今月十六日已後,權不聽政。”

說明在元和元年正月癸未的時候,順宗舊病復發,憲宗曾下詔說為了服侍父皇,暫時不出朝聽政。然而,詭異的是僅僅過了一天,順宗就駕崩了。史書寫道:

“甲申,太上皇崩於興慶宮,遷殯於太極殿,發喪。”

從《辛公平上仙記》入手,探索一場被唐朝正史掩蓋的宮廷謀殺案

唐順宗死得不明不白,為千古疑案

至於具體的死因是什麼,並未說明,而是歸於“舊恙愆和”,順宗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去了。如果我們根據“元和初”三字進行大膽的推測,那麼《辛公平上仙記》很可能影射的是唐順宗的死亡。順宗因為支持永貞革新,得罪了宦官,而自己又身患重病,不能與大臣相見,所以性命完全掌控在宦官的手中。宦官先是逼迫順宗傳位給太子,接著又讓他當無權的太上皇,並且很可能在禪位的時候就已經將其殺害了。從永貞元年八月起,順宗傳位給太子後就再也沒有公開露面過,一直到元和元年正月朝廷才為他發喪。正對應《辛公平上仙記》中說的“更數月,方有攀髯之泣。

順宗之死與憲宗不同,憲宗是被宦官毒死的,順宗則作為一個病人,完全任人宰割。《辛公平上仙記》可能影射宦官先是勒令順宗用匕首自盡,因其拒絕,才擁入西閣強行宰殺。之後再對皇帝進行澡身,清除身上的血跡,一直秘不發喪。過了幾個月,等憲宗登基改元,大局已定後,才詔告天下,說太上皇“舊恙愆和”,已經駕崩了。

唐憲宗登基後貶黜所有順宗重用過的人,一改其父的政策,說明憲宗很可能參與了弒君的活動。這一場悲慘的宮廷謀殺就這樣被當權者掩飾住了,因此《順宗實錄》才屢次被修改,目的就是為了讓歷史變得撲朔迷離,抹去任何可能的漏洞。而《辛公平上仙記》則留下了歷史的另一種可能真相,有待我們去發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