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為什麼薩摩藩和長州藩要選擇倒幕呢?你怎麼看?

Unbelievable933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有很多,其一還是權力的爭奪。

薩摩藩和長州藩是實力非常強大的兩個地方大名。

他們共同的特點是,私下從事對外的走私貿易。

其中薩摩藩為了走私,甚至武力攻佔了琉球國,由此可見它的實力強大。


在黑船事件後,美國人用武力轟開了德川幕府閉關鎖國的大門。

最初,薩摩藩和長州藩也是堅決的反洋人派,曾經同洋人激烈開戰。

1863年7月初,英國軍艦從海上襲擊了薩摩的炮臺和大名駐地鹿兒島,史稱“薩英戰爭”。

幾天之前,長州藩封鎖了馬關海峽,並在沒有事先通告的情況下炮擊美、法、荷諸國的船隻。為此美、法、荷、英諸國海軍與當年和次年先後兩次對長州發動攻擊,史稱“馬關戰爭”。

戰爭結果是,薩摩藩和長州藩慘敗。

薩摩方面未能擊沉英軍一艘軍艦,但鹿兒島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長州的海軍遭到毀滅性打擊,且在下關設置的炮臺被悉數佔領和破壞。


由此,薩摩藩和長州藩開始意識到,閉關鎖國不能保證日本,也不能保證薩摩藩和長州藩的生存。

到了這種時刻,國家存亡危在旦夕,只能主動進行西化改革,追上列強的腳步。

當時的日本是個小國,無法和滿清相比。而滿清尚且在鴉片戰爭中,被洋人打的屈膝投降,割地賠款,何談日本。

但當時德川幕府表現保守,試圖盡一切能力阻擋改革,以保護幕府對日本的控制。

於是,國內的在野政治力量、財閥、知識分子,都認為幕府的行為是自殺,會讓日本毀滅。

於是,這些力量都開始支持薩摩藩和長州藩。

更重要的是,洋人也支持薩摩藩和長州藩推翻德川幕府。在洋人開來,改革的日本會有自由市場,更利於洋人在日本撈錢。


於是,薩摩藩和長州藩其實是在全國倒幕實力支持下,才出兵的。

其實,當時薩摩藩和長州藩的實力很強大。

作為地方實力派大名,他們一直保留自己的武裝力量,通過走私有著強大的經濟和兵力。

列強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英國由中間人出面,賣給兩個藩大量先進武器。

比如1865年,薩摩藩的蝴蝶丸就運給長州藩1萬多支先進的步槍。

戰爭中,倒幕派裝備的大量洋槍大炮,基本都是在英國默許下運來的!


薩沙


美國東印度洋艦隊司令馬休·卡爾佩斯·佩裡率領的艦隊,1853年跨越太平洋來讓日本打開國門。在佩裡的武力威脅下,1854年德川幕府被迫簽署《日美親善條約》12條,祖宗家法被外部壓力徹底碾碎。

開放國門還是鎖國攘夷?日本國內的態度一分為二,有人支持打開門做生意、有人主張武力驅逐外國人。毋庸置疑,幕府對外國人的退讓,導致威望嚴重下跌,尤其相繼與美國、俄國、英國、法國、荷蘭簽署《安政五國條約》。當時的孝明天皇,拒絕批准這些條約,儘管權力受制於幕府,他還是下達“攘夷行動”的詔書。

“攘夷”的前提是“尊王”,天皇是日本的人間神,名義上高於幕府將軍。黑船來襲暴露出幕府體制的弊端,一直被封殺政治權利的下級武士開始蠢蠢欲動,攘夷是1個極好的情緒發洩口……薩摩藩、長州藩閃亮登場……

薩摩藩、長州藩是日本實力強大的藩國,他們的共同秘訣是“靠海吃海”,通過私下支持海外走私貿易發家。不過,這兩大強藩的情況還是有相當不同,薩摩藩大體上算是鐵桿倒幕派,長州藩屬於“浪子回頭”。

薩摩藩民風剽悍、桀驁不馴,軍隊的戰鬥素質又高,歷代幕府僅僅是靠鐵腕壓服。隨著朝廷聲望日漸恢復,德川幕府實力下降,憋屈幾百年的薩摩藩的“尊王反幕”情緒高漲。不過,剛開始薩摩藩表面上會適當打擊激進分子,畢竟跟幕府的政治遊戲還是要玩的。

長州藩是攘夷的積極分子,其本身對幕府到沒什麼大的反感,一開始只是“尊王攘夷”。很多事情很難預料,長州藩要坐攘夷第一把座椅的願望如此強烈,以至於他們頻頻招惹外國人,無視幕府的警告。一系列變故後,長州藩發生根本改變,從“尊王攘夷”變為“尊王倒幕”。

1863年是1個值得關注的年份,長州藩、薩摩藩相繼與西方艦隊發生海戰,結果自然是日本人全輸。

長州藩的事件叫“馬關戰爭”,源於長州藩擅自襲擊美國商船,結果招來英、法、荷、美聯合艦隊的嚴厲報復,馬關海峽的海防炮臺被悉數摧毀。後遺症很嚴重,長州藩內演化出“激進攘夷派”“恭順幕府派”,兩派人馬內鬥不止。後來,掌握權力的激進攘夷派,遣兵到天皇家門口與薩摩藩火拼,此事下文再敘……

薩摩藩的事件叫“英薩戰爭”,源於1862年薩摩藩發生斬殺英國商人的“生麥事件”,英國艦隊付出60多人的傷亡擊潰薩摩藩。見識到英國軍艦的實力之後,薩摩藩長年從事外貿的機靈勁就顯示出來,他們立刻同意接受2.5萬磅賠款,並積極改善同英國的關係,甚至打通購買英國武器的通道。

薩摩藩、長州藩在天皇家門口火拼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幕府無能,長州藩刷存在感,派兵進入京都,連天皇的御所大門都歸他們守衛。你強藩,我難道不是強藩?倔強的薩摩人不幹,他們聯合會津藩,派出使者結盟朝廷公卿,將長州藩的勢力趕出京都。

長州藩的激進人士掌權後,誓要挽回顏面,由此“禁門之變”發生。天皇御所門口喊殺震天,更有炮彈射進御所,長州藩敗兵甚至引發京都大火。自古“勝者王侯敗者寇”,長州藩既然是鬥敗的公雞,那麼一切的髒水都倒了過來,孝明天皇大怒之下宣佈“長州是反賊”。

接下來,長州藩可就吃盡苦頭,曾經風光無限的攘夷急先鋒,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一方面,英、美、荷、法四國認為長州藩頑固堅持攘夷,派出強大的聯合艦隊將長州藩揍成狗。另一方面,幕府遵從天皇的討伐詔書,組織各地藩國軍隊來進攻長州藩,長州藩心裡苦啊……

薩摩藩的西鄉隆盛,擔任討伐長州軍隊的參謀,他在關鍵時刻拉了長州藩一把。他提出的議和主張,被幕府、長州藩所接受,眼看和平的曙光就要降臨。

可惜禍不單行,長州藩在面臨幕府討伐的危機時刻,居然藩內爆發內戰。不得已,西鄉隆盛親自跑到長州,遊說各方人士,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消除危機。停戰協議簽署,意味著長州認罪,幕府討伐長州的軍隊也隨之解散返回各自藩國。

西鄉隆盛憑藉一己之力,幫助長州藩解決存亡之大危機,讓充斥在薩摩藩、長州藩的敵意大大減弱。歷經波折的兩大強藩意識到:攘夷根本是白日夢,日本人壓根沒這實力。只有開國通商,日本才能富國強兵,避免淪為西方魚肉。而他們的聯合,就很可能推翻幕府統治,引領日本走向新生。

於是,薩摩藩、長州藩秘密訂立“薩長倒幕同盟”,隨著幕府對長州的再次壓制,這個同盟日益緊密起來。長州藩也是有些作,之前帶頭攘夷被西方痛揍,這時明著反幕府讓德川氏記恨。還好,長州藩的幫手是薩摩藩,後者利用自己與英國人的武器貿易通道,幫助長州藩走私多達7300支新式線膛步槍以及1艘蒸汽船。

1866年,幕府派軍艦炮擊長州藩的大島地區,由此拉開第2次討伐長州的序幕。多達10萬的幕府軍攻擊5000長州軍,人數再多有什麼用呢,幕府的“戰國部隊”被長州的“西式部隊”打敗。這次征伐的失敗,幕府威望降低到最低點,終於敲響幕府滅亡的第1聲喪鐘……第二年,薩摩藩、長州藩、芸州藩制定倒幕舉兵方案,換言之薩摩藩、長州藩正式宣告倒幕,他們現在唯一缺的就是大義名分——天皇下詔。

然而,德川幕府突然提出交權力交還給天皇,搞得薩摩藩、長州藩失去開戰口實。但對他們而言,武裝倒幕已經是無路可退,兩大強藩爭取到天皇的支持,公開以“新政府軍”的身份舉行倒幕……


子屠龍


先來說一下日本歷史上的”倒幕運動“是則麼一回事

倒幕運動是江戶幕府(德川幕府)末期,各方倒幕勢力(以薩摩藩、水戶藩、長州藩為首)為了打倒幕府而發起的政治運動。從狹義上來說,討幕運動”是指以武力打倒江戶幕府的革命運動;從廣義上來說,倒幕運動”是指避免軍事衝突、借”王政復古、大政奉還“等政治口號以及通過談判迫使幕府同意政權和平過渡的一項事業。

附圖,日本江戶幕府第十五代徵夷大將軍、內大臣、貴族院議員,德川慶喜

為什麼會有”倒幕運動“?

就德川幕府內部而言,其在晚期面臨前所未有的體制危機。江戶時代早期經濟以農業為主,但農業收益低,一到天災的時候,農民就會無視將軍的禁令,搬遷到城市裡從事貿易。貿易人口的大規模增長逐漸發展出一個龐大的工商業群體,他們擁有足以抗衡舊政治貴族的強大勢力。幕府根本無法解決隨之而來的財政惡化、通貨膨脹、農村土地兼併以及城市無業人口增加等問題,這導致幕府的威信逐漸下滑。

在地方上,隨著18世紀中葉水戶學、國學等思想的興起,一些人認為幕府把持朝政沒有根據,尊王攘夷、支持朝廷、推翻幕府的倒幕理論也隨之產生。“一君萬民”等皇國主張的興起,使得已經沒落數百年的京都朝廷的聲望逐漸抬升,不再像過去任意受幕府的任意擺佈。美國海軍將領馬休·佩裡以及俄羅斯帝國海軍軍官普提雅廷先後來到日本,威脅江戶幕府開國。江戶幕府拙劣的應對使得各藩志士(以薩摩藩、水戶藩、長州藩為首)十分氣憤,幕府的威信直線下降,藉由復興朝廷來推動日本國內的改革成為各藩志士的想法。

附圖,下關戰爭

與西方勢力的最早接觸的西南各藩受到堅船利炮的強烈刺激。最初,倒幕派思想保守,但在與西方列強有過交涉甚至短暫的交戰經驗(如1863年薩摩藩與英國之間的薩長戰爭、1864年長州藩與英美法荷四國聯軍之間的下關

戰爭)後,其攘夷想法逐漸改變。這些不受幕府節制的西南外藩(如長州藩、薩摩藩、土佐藩與肥前藩等)實行改革成功後,其政治經濟實力大為增強,成為足以與幕府抗衡的強藩。因此在幕府末期,已從幕府統治的一元政治體系逐漸轉為由朝廷與幕府並立,行政上幕、藩二元的體制。

附圖,薩英戰爭

在外部局勢上,西方勢力到來刺激了已經“鎖國”兩百多年的日本。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一直是典型的東方文化傳統的國家,在各個方面受中國的影響很大,儒家學說在日本更是長期佔統治地位。然而幕府後期發現西方文明更為優越,清廷的腐敗與被列強蹂躪使得日本的“大中華思想”發生了動搖。1840年鴉片戰爭後,英國等西方列強相繼取得在中國的貿易與通商權力,日本的壓力大為增加。

1853年黑船事件爆發,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裡率艦隊直入江戶灣,強迫幕府與之談判;1854年1月,幕府無視朝廷下達的攘夷要求,與美國簽訂《日美神奈川條約》,同意向美國開放除長崎外的下田和箱館(函館)兩個港口並給予最惠國待遇,鎖國政策正式結束。此後與英法等列強也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不但造成尊皇論主導的輿論不滿,與列強的不平等貿易也加速了日本社會經濟的動盪以及與朝廷關係的惡化。

附圖,黑船來航,1853

“倒幕”成功

最先接觸西方文明以及具有倒幕思想的西南藩士們(長州、土佐、薩摩等藩),在1866年開始結成軍事聯盟並嘗試與天皇接觸,主張武力倒幕,逼迫德川慶喜交出實權。1867年,新繼位的明治天皇向倒幕派送去許可倒幕的密詔。幕府將軍德川慶喜為轉移矛盾提出“大政奉還”,但他無意交出實權。

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頒佈“王政復古大號令”,宣佈廢除幕府並命令德川慶喜“辭官納地”,一切權力重歸天皇。憤怒的德川慶喜於是發動跟新政府的戰爭“鳥羽伏見之戰”,隨後倒幕派在新式軍隊的幫助下擊退幕府軍的進攻,並決定乘勝攻打德川幕府的中樞——江戶,新政府軍、舊幕軍雙方在決戰江戶之前達成協議:以國家為重,一致對外

1868年5月3日,江戶和平開城,德川幕府正式瓦解。倒幕派推舉明治天皇領導日本,實行君主立憲,從而完成了討幕的事業。

為什麼是薩摩藩和長州藩?

幕府末期受到所謂“西洋的衝擊”,以水戶學等華夷思想為基礎,國防意識高漲,國家民族主義興起。德川幕府所支配的幕藩體制也走向解體,國內政治勢力面臨重組,處於政治中心的是薩摩藩、長州藩、土佐藩、肥前藩等西南雄藩。幕府在堅船利炮的威脅下放棄了“鎖國”政策,被迫開港與外國實現自由貿易,從而捲入世界範圍內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與大國殖民主義的浪潮之中。

附圖,戊辰戰爭中的薩摩藩武士

此為個人見解!!歡迎交流與討論!!求贊加關注!!!


我沒忘記home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只針對問題本身,不做過多解讀

他們之所以倒幕,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和德川家族有世仇,另一方面也是利益。

長洲藩和薩摩藩起源於日本戰國時代的島津和毛利兩個家族,這兩個家族地處日本西部,島津在九洲島,毛利在本州島的西部。他們都是顯赫一時大勢力,尤其是毛利氏,曾經擁有稱霸天下的實力。

在關原之戰中,這兩個家族加入了西軍,對抗以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關原之戰以德川的勝利而告終,戰後他們被德川處罰,失去了大量的領土,還被移封。在德川幕府下,窩窩囊囊地存在了兩百多年。估計其中也受夠了幕府的氣。

因此在倒幕運動開始後,他們自然就加入了倒幕派,再加上他們有相當數量的軍隊,自然也是倒幕的主力了。

倒幕成功之後,由這兩個家族為底子,成立了日本陸軍部和海軍部。陸軍部就是島津發展出來的,海軍部則是由薩摩藩發展出來的。這也是日本陸軍和海軍相互不服的源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