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武力值排名第一的是誰?

不要看輕任何對手


泱泱中華五千年,數不清的英雄豪傑,若論武力值高低,當屬威震華夏的三國第一名將關羽。

有人說,不是項羽嗎?不是有句話說:羽之神通,千古無二。沒錯,項羽確實很勇猛,那我問你,項羽殺過哪位名將?你會發現,沒有,項羽打仗確實歷害,身先士卒,以一敵百,可他沒有殺過敵方一位名將,武力值就大打折扣。



有人說,不是李存孝嗎?不是有句話說:將不過李。說的就是李存孝,沒錯,李存孝確實很勇猛,力大無比,英勇善戰,但是關於李存孝的記載感覺像是神話故事一樣,不太真實,野史和演義把李存孝說得天下無敵,把他和那個根本不存在的李元霸放在一起,說是能把天拉下來 ,把地提出來,聽這話 ,你信不?

有人說,不是韓信嗎?韓信可是千年一出的名將,漢初三傑之一,劉邦評價韓信:戰必勝,攻必克。沒錯,韓信確實很歷害,但韓信的能力更是的是帶兵打仗的能力,韓信的角色是武將+謀略家的定位,更偏重於謀略,武力值自然就不高了。



我心目中歷名上武力值排名第一的人就是關羽。

為什麼是關羽?且聽我慢慢道來。

關羽是歷史上唯二被稱為萬人敵的武將,和唯一威震華夏的武將,這兩個稱號加在一起,再加上關羽一生的戰績,是關羽被稱為武力值第一的重要原因。

關羽被稱為萬人敵是來自敵方謀士的話,曹操手下的謀士郭嘉和程昱都評價關羽為萬人敵。



郭嘉評價關羽是這樣說的: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程昱評價關羽是這樣說的: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也。

郭嘉以善於分析人物性格為優勢,曾準確預測孫策被殺,袁紹必敗,劉表是個坐談客,程昱也是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文武全才,兩人都說關羽是萬人敵,難道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已威風不成,當然不是,因為事實如此。

因為關羽就是萬人敵,這裡的萬人敵不是說關羽一個人能打一萬個人,而是說關羽勇猛,懂得兵法。



當然除了郭嘉和程昱外,來自其他人也有類似的評價,如:

劉曄是這樣評價關羽的: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

周瑜是這樣評價關羽的:關羽、張飛熊虎之將。

來自關羽同時代的敵方陣營的評價,就是如此,這樣的份量, 夠了吧!任何後人的評價,也遠遠比不上同時代人的評價,同時代更能瞭解情況,也更準確吧!



再來看關羽一生的戰績:

1、千軍萬馬中斬顏良

別說什麼偷襲,在戰場上,又不是單打獨鬥,幾萬人混戰,你偷襲一個試下,《三國志》是這樣描述的: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我們現在無法還原當時的場景,只知道最後的結果就是關羽在千軍萬馬中斬了顏良,顏良可是敵方主帥,在戰爭中主帥直接被斬殺,而是戰爭中都是非常少見的,狹路相逢勇者勝,關羽之所以能殺了顏色,武力值絕對是不差。

關羽在斬了顏良之後,還完好無損的拿著顏良的首級回來,袁紹的將領都不敢擋關羽的路,說明了什麼?說明關羽在斬殺顏良這個過程很精彩,袁紹手下的將領都感到害怕。



2、南郡之戰絕北道

赤壁之戰後進行的南郡之戰,周瑜攻打江陵城,曹仁守城,而關羽在江陵城的北邊負責阻擊魏國的援軍,雖然史書上沒有詳細記載此次關羽是如何絕北道的,但從一些參與此戰的曹魏將領來看,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關羽與滿寵、文聘、徐晃、樂進、李通、曹仁等魏國名將都有交手,沒有記載關羽有受傷的情況,與魏國六大名將交手,關羽絲毫不懼,而且還成功地完成了阻絕北邊魏國的援軍,這本身就是對關羽能力的肯定,對關羽武力值的讚揚,而且李通還在救援曹仁的路上死了,是否與關羽有關不得而知。



3、襄樊之戰威震華夏

襄樊之戰初期,襄陽守將呂常和樊城守將曹仁都被關羽擊敗,繼而被圍城,于禁來救,被擒,龐德來救,被斬,關羽還俘虜了于禁的七軍共三萬多人,史書上用了四個字:威震華夏。

之所以用這四個字,是因為關羽在襄樊作戰時,遠在數百公里外的魏國境內,都因為關羽的威名而震動,許昌及洛陽附近不滿魏國的人都紛紛起來起義而投靠關羽,魏國境內因為關羽而一片大亂,連身經百戰的曹操都兩次想遷都,以避開關羽的鋒芒,你可以想像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因為一個人,而影響了半個國家的局勢,中國歷史上,唯關羽一人有威震華夏的形容。

這樣的關羽,還能說不是武力值第一嗎?這樣的關羽,是你所熟悉的關羽嗎?另說什麼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那是《三國演義》,假的,不是真實的歷史,真實的歷史上,關羽就是武力值排第一的人。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關於個人的武力,很多時候史書上記載的都很玄乎,甚至有些演義化,所以不能無條件的相信史書,有時候還要拿其他事情來參照。我認為,個人武力方面最強的是明朝的俞大猷。從何說起呢?

中華武學有內家和外家兩大分支,分別是道派和佛家,不像現在那些欺世盜名的傢伙,在古代和尚道士是真正的隱士,一心修行遠離世俗。那些寺廟道觀,無一不是經過了幾百上千年的文化積澱,各門的武功也經歷了幾十代人的傳承,被錘鍊的爐火純青。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少林寺和武當山。

有句話叫“天下武功出少林”,這不是小說裡面的誇大其詞,而是唐宋以來各家武學的一個公認說法。黃宗羲《王徵南墓誌銘》:“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外家。蓋起於宋之張三峰。三峰為武當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進。夜夢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單丁殺賊百餘。 ”少林功夫,在各朝代都是被得到認可的。

明朝嘉靖年間,有一位高手出現,就是明軍的一個將領叫俞大猷。此人自認劍術天下無敵,並且與多位高手切磋從未有敗績,所以他就四處遊歷,想找一個能打敗自己的人。這就是獨孤求敗的原型!因為少林功夫聲名遠揚,所以他在河南的時候就專程帶著劍上山拜訪。一方面是想找些武僧下山協助剿滅倭寇,一方面也是想找高手交流。

少林和尚一看來者不善,也是慎重對待,派出了幾十個武僧,結果就是被打了個落花流水,於是就閉門不出。俞大猷便一個人,把少林寺大門堵了三天!這不是金庸小說裡的故事,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

很明顯,天下武學正宗的少林寺當時已經沒有人是俞大猷的對手了,因為大門被堵最終低頭同意派和尚下山,也以禮相待請俞大猷進寺,指點棍法和劍法。

他的功夫引來很多和尚傾慕,追隨他下山抗倭,在戰場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俞大猷在對抗倭寇中,屢立戰功,以至於和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後世留下他的《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等軍事、武術作品。


百勝刀王胡逸之


這個問題其實有點問題,歷史是無法比較的,每一秒鐘你所處的世界都不一樣,更別說幾百年了。

但是誰的心裡還沒有幾個強無敵呢?

雖然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守仁君還是想說幾個守仁君非常喜歡的古代將領。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南朝陳慶之是守仁君非常喜歡的一個武將,戰果輝煌,最著名的就是帶著七千人護送元顥北返,一路上殲敵九萬,用三千人破敵三十萬,奪虎牢滎陽二險城,前後戰四十七,無一敗績,克城三十二,用七千人在北魏國土上縱橫馳騁,成功將元顥送入洛陽。

不僅如此,陳慶之在後來也多次立大攻,將南朝攪成一片泥潭的侯景被陳慶之輕鬆擊敗。

守仁君喜歡陳慶之他能打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他還是大器晚成的代表,41歲領兵,56歲去世,十五年間創造了無數的戰爭神話。

生子當如李亞子

沒錯,這是守仁君第二個想說的人,李存勖。大家都說王不過項,將不過李,都認為李存孝是五代第一勇將,其實李存勖遠比李存孝要強。

李克用在晉王之位期間被朱溫壓著打,兩次太原被圍,多次和梁軍征戰不利。

李存勖繼晉王位之後,迅速撲殺國內反對勢力,隨後整合河東之力,迅速帶兵撲向潞州,敗朱梁十萬大軍,解多年潞州之圍。隨後外禦敵國,內治民生,將區區河東之地治理的欣欣向榮。

柏鄉之戰,李存勖大白後梁,全殲其禁軍精銳,隨後又經略河北等地,在後梁衰弱之際於魏州稱帝,並於同年滅梁。

當時晉軍戰鬥力非常強悍,被後面幾朝視為大敵的契丹在李存勖部下面前簡直不堪一擊,三千人就能破其一萬大軍。

守仁君喜歡李存勖的原因是因為守仁君看到他給晉國帶來的驚人的變化,在李克用為晉王時,河東屢屢被後梁擊敗,時朱溫稱帝,佔據關中河南山東河北各地,而李克用僅剩河東一地死死支撐,但是李存勖繼位後,河東實力迅速崛起,以一地之力,北拒契丹,東伐河北,南滅後梁,終成帝業。

當然,像什麼關羽,岳飛,劉琦,王玄策,韓信,等歷史上的名將守仁君也都很喜歡,這裡簡單的說了兩個人。


守仁讀仁


中國歷史上武將很多,每個朝代都有都有幾個代表性的武將武力值輸出爆表。

中國幾千年歷史孕育了無數勇冠三軍的武將。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傳說和功績。我們就很難把它放在一起比較,因為最好的比較方法就是把他們聚集在一起打一場,這個顯然是不可能的,除非讓他們都穿越時空。

當然這些只能是幻想,如果非要把它們做成一個比較的話,我們可以通過他們的事蹟,來進行一個評判和估計,雖然不準確,但是也沒有別的,也比他們聚在一起更現實些。


首先就不得不說的就是西楚霸王項羽,有傳言傳說羽之英勇千古無二。西楚霸王項羽,力能扛鼎。率領8000,江東子弟,破釜沉舟,所向披靡,屢戰屢勝。為推翻秦朝項羽的功勞最大,這才有以後的資格能夠自立西楚霸王。

再往下說,西漢時期有兩個優秀的統帥,是衛青和霍去病,他們兩個天生的元帥級別,帝國雙璧,絕世無雙。他們的武力值可能就稍弱一些,這裡就不說他們了。

我們來到三國時期,三國時期是一個非常精彩的事情,名將如雲,群英薈萃。 關二爺,關羽,武聖,忠義之名流傳千古, 又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三國時期,我想把呂布放在第1位,應該沒有任何人有有意見。三英戰呂布,劉備,關羽,張飛,三個一塊上,你最多和呂布打個平手,足以證明呂布,有多牛掰了!

再往後說,武悼天王冉閔。有人說他的英勇不下於呂布,甚至和西楚霸王有一篇。當然武悼天王冉閔最大的功績就是頒佈殺胡令,拯救漢人與水火。

再往後說,也很多,李存孝,薛仁貴,等等等等。 宋朝時期有岳飛,明朝有常遇春…

我個人覺得最厲害了,就是西楚霸王項羽了。


小夥子別放棄啊


“王不過霸,將不過李”。歷史上武力值第一的是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的武力值絕對是第一,古人對項羽是這樣描述的,“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項羽天生神力,以力證道,最後被道教封為“水善仙尊”,足以證明項羽的武力。

項羽的個人簡歷

項羽:名籍,字羽,楚國人。“是以個人武力出眾而文名的武將。”同時也是兵家四勢“兵陰陽,兵權謀,兵形勢,兵技巧”的代表人物。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起義反秦,叔父戰死之後,他率軍渡河營救趙王,在逐鹿之戰大破

章邯、王離等秦軍主力,滅秦後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項羽稱王之後,封滅秦功臣與六國貴族為王。

項羽的個人戰績

項羽是以個人武力出名的武將,在史記,漢書,後漢書,資治通鑑等正史都是這樣描寫項羽的,史記中記載:項羽早年剛剛出道跟隨叔父項梁,剛上戰場就斬殺數百人,被稱為“百人斬”,隨後在決戰的時候斬敵方大將

刈旗,一氣呵成,槍不點地,馬不停蹄。可見敵方武將對項羽形不成絲毫的阻擋,秒殺地方大將後,向敵方衝去,揮舞長槍又斬殺數百人,連續作戰,戰馬精疲力竭之後,項羽下馬用短劍砍殺騎兵,又斬殺數百騎兵。這種個人戰績在歷史上絕沒有第二個,可見項羽的“武力值”絕對是第一。

項羽以力證道,被道教封為“
水善仙尊”。

據說:項羽早年帶領軍隊征戰,但凡楚軍所到之處,妖魔退讓,萬鬼迴避,所到之處妖魔鬼怪全部遠離,因為項羽以力證道,在征戰時不知打的多少妖魔鬼怪神形俱滅。傳說當時楚軍方圓千里,絕無妖魔邪祟之事,當年的項羽真可謂是人擋殺人,魔擋殺魔,足以證明項羽的武力。

傳說:項羽臨死前“以力證道”,被道教封為“水善仙尊”,可見項羽的武力已經強大到一個超越人類的“臨界點”,才能以力證道。

綜上所述:歷史上武力值第一的是西楚霸王“項羽”。

龍虎山嗣漢天師府道士三成與您分享!


道士三成


歷朝歷代都有勇士,最歷害的大概百人敵吧。所謂的萬人敵指的是統兵能力而不是個人武力。給武力排位如果只是同一時代的打一架就知道了,不同時代的就是關公戰秦瓊,不知所謂。

冷兵器時代勇將有時確實能左右一場戰鬥或戰役,但好像沒有一個人憑武力決定一場戰爭的。而且人體總有一個極限值,才可能無限大。所以無論那個時代的勇士,其上限大概都差不多吧。都是殺人成百上千的勇將,在戰場上互相單挑的機會即使是同時代的敵對勢力在同一片戰場上也不大吧。

所以,所謂武力值第一就是一個偽命題,同時代沒有相遇都不會承認你比我強。而且戰場上也沒有單挑!!!


草原風兒吹


南宮長萬才是歷史上武力值最高的猛將。《戰國策》《史記》《東周列國志》都有關於他的記載。




可能是巧合,史書上記載的武力值最高的幾個人,用的都是戟,項羽用的是天龍破城戟。重量約為一百三十斤。呂布用的是方天畫戟,重約90多斤。但他倆和春秋戰國時第1猛將南宮長萬相比,就顯得弱爆了,南宮長萬兩支飛戟300多斤,可以扔出去殺人,和迴旋鏢有異曲同工之妙。

南宮長萬是何許人也,東周時宋閔公手下一員大將,驍勇善戰,力大無窮。公元前684年,魯國在長勺之戰戰勝齊國,士氣正旺,南宮長萬帶兵征討魯國,要替好哥們兒齊國出口惡氣。

這哥們確實猛的厲害,兩柄飛戟左右開弓,所向披靡,魯國八萬大軍被他殺得落花流水,最後魯國國王在南宮長萬背後放冷箭,俘虜了這位蓋世名將。

魯國不想把這個燙手的山芋留在手中,他們給南宮長萬治好了傷,送回宋國。

這成了南宮長萬一生的汙點,宋國君臣有事沒事就拿這事兒來刺激他,終於有一天把他惹毛了,一巴掌打死了國王,又用拳頭直接乾死了不少大臣。


南宮長萬闖了大禍,宋國再也呆不下去了,他又是一個孝子,逃走時捨不得丟下老孃。

他找來一輛車,把老孃放在車上,就這樣一手推車,一手持飛戟,一天一夜,殺了500多人,嚇得宋國數萬兵馬不敢觸其鋒芒。

殺人不誤趕路,他推著車一晝夜跑了400多里路,從宋國跑了到陳國。

陳國人惹不起宋國,用酒把南宮長萬灌醉,可憐的一代猛將,最後被剁成了肉醬。

宋國,陳國,魯國一共50多萬人馬,都被南宮長萬打得滿地找牙,最後只能用魍魎詭計,才制服了這位悲情英雄。


花近高樓1


你說的武力值,我想應該是單打獨鬥的個人作戰能力。而且我想範圍應該是中國歷史上,那毫無疑問是楚霸王項羽。在此我想說既然說歷史,那就以史實記載為準,那些小說,傳說拋除在外,若是胡編亂造,寫一個人打敗一千萬人也可以。


歷史記載,項羽勇力過人,力能舉鼎。起兵之時,先是一個人持劍殺太守,然後殺太守部下百餘人。這可是在會稽官府,想必官府中官吏及士兵都不會少。而在楚漢相爭時,他也有殺敵數十百的歷史記載,並且曾提出與劉邦單打獨鬥決定勝負。而在烏江自刎之前,他率20多騎兵大戰漢軍數千人,他一馬當先,斬殺一漢將,漢軍心驚膽戰,其後殺漢兵數百人,最後是自刎而死,注意,不是被漢軍殺害,也沒有俘獲。

也許有人說,歷史記載也會誇大,虛假。在此,我想提出三點反駁意見:1、在沒有其他更有說服力的史料之前,一切歷史只能以正史為主,且司馬遷是公認的史家鼻祖,漢武帝時代距離項羽年代也不久遠,可信度很高。2、司馬遷是西漢史官,而項羽是與劉邦爭雄的人物,司馬遷頂多也就是據實記載,不能去美化項羽。3、即使有誇張成分,但是我想也不會把殺敵幾人寫成數百,而且楚漢相爭時世人公認項羽勇猛無比,無人能敵。


為什麼不是別人?1、歷史記載也有其他猛將武力過人,如呂布,楊再興等,但是尚且達不到楚霸王的高度。2、至於蚩尤,李元霸等傳說,小說人物,自然不能算數。3、古代人體力呈下滑趨勢,因為古代的科技和生活水平也在不斷髮展,民眾體力開發逐漸降低。有專家認為,中國人在春秋戰國及秦代,體力發展到頂峰。而歷史也記載,南北朝有一將軍可開十石弓,可到了宋代,成年岳飛能開三石弓。種種跡象表明,古人體力一般優於後人。所以同等武力,漢代以後的將領應弱於先秦武將。


天涯海角任平生


中國歷史上單人實戰武力值排名第一的非李小龍不可!儘管我們經常看到書上記載古代某人力氣多大、武功多高,但這些記載很可能是有誇大成分的,而且野史或文學作品裡記載的一些內容本身就帶有虛構的成分在。我們看待一個人或事情都應當本著科學的態度,這點無論在哪個歷史時期都是適用的。耳聞目見的現象都有可能不是真實的,何況是書上記載的一些過去的事物,我們更應當以科學的眼光去判別。

應當科學看待人類武力值

有些關於人類武力值的記載顯然是缺乏科學性的。

比方說,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裡面記載一位名叫丁一壯的人,武功很高,輕功造詣匪淺,一跳就能上兩三丈高。兩三丈是接近十米的高度,血肉之軀怎麼可能一躍而上呢?

另外,一位滿清遺老在採訪中說溥儀的保鏢能手提兩桶水一躍就上金鑾殿的大梁,跳下來的時候水都不灑出來丁點,這顯然也是誇張了。

此外,像武松打虎、諸葛亮七星續命這類出現在文學作品中的內容,也有很多人信以為真,這其實就是脫離了科學去看待事物,結果難免會有失客觀性。

李小龍為什麼是史上武力值第一人?

李小龍先生是近代人,他的生平事蹟和武術水平是有可靠記錄的,更重要的是他的武術成就是受到世界範圍的一致認可,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推崇李小龍為當代最著名的武術家,李小龍至今只被不斷模仿,仍未有人能超越他,可見李小龍的影響力有多大、世人對他的認可度有多高。

我認為一個人的實戰武力值主要體現在力量、速度和技巧三方面,而只有這三方面都強的人才可能成為武力值很高的人,李小龍正是這樣一位集力量、速度和技巧於一身的武術高手。

李小龍的動作速度是有目共睹的,這從他生前留下的一些演出和電影視頻中可以看到,此外也可以從他生前的好友口中得到證實。

李小龍雖然身材不高大,但是他的力量可是很大的,這主要是因為李小龍對武術的執著精神以及他那挑戰人體極限的訓練方式,才造就了李小龍強壯的體魄和巨大的力量。

李小龍的實戰技巧主要體現在他創造的武術體系截拳道上 ,這是一門格鬥技巧體系更是一門全新的武術思想體系,截拳道融合了世界上多種拳術或技擊方法,不拘於套路,重在阻截對手出拳,是一門高超又新穎的實戰技巧。

綜合來說,李小龍無論是身手速度、身體力量還是實戰技巧都是很強的,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的某個人能在這三方面超越李小龍的。更難能可貴的是,李小龍作為一名武術家,他不僅取得了很高的武術造詣,更是極大的弘揚了中國武術,讓全世界都領略到了中國武術的厲害,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歷史守望者


西楚霸王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最後率八千子弟兵,相應陳勝吳廣起義崛起於江東。鉅鹿之戰成為項羽的成名戰,項羽背城借一,越過漳水,以少勝多,九戰九捷,已經一統六國的百萬雄師,被項羽打得望風而逃。除了末了一戰,項羽生平戰役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