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沒有仿製“支奴幹”直升機嗎,為什麼?

武備趣科普


客觀的說,是差在了變速箱和傳動軸上了。如果主觀的來說,中國並不需要支奴幹這種類型的直升機。


先正視下不足,說客觀部分,然後再自我安慰下說說主觀問題。


之前W君其實給大家講過支奴乾的問題,當時給出了一張這樣的圖片:

圖片中W君標記出了一個紅色的傳動軸和一個黃色的變速箱。

這兩個個部分可以說是支奴幹直升機的核心內容。

CH-47的傳動齒輪箱是一個極其複雜的設備,這是一個四軸傳動齒輪組件。負責將CH-47的兩臺T55-L-7C渦軸發動機輸出的動力轉向傳遞給前後兩個旋機翼。

如果支奴幹只有一臺動力發動機(重型直升機根本不會只有一臺發動機),那麼這個設備設計起來就相當簡單了。只需要做動力輸出調速而沒有必要做動力協調調速。這樣就可以驅動兩個螺旋槳運動。

但如果是兩臺發動機的話,不同的發動機輸出的動力狀態根本無法完全一致,甚至要考慮一臺發動機被擊毀的情況下傳動裝置應該如何工作。這就是一個相當困難的技術難題了。

困難與否主要看技術實現起來的階梯路線,W君可以告訴大家核彈很簡單做,重型魚雷很簡單做。但是有一些機械系統可就真不簡單了。支奴乾的變速箱就是一個工程技術和機械技術上的難題。

目前網絡上CH-47變速箱的圖紙是蘇聯當年反向工程測繪的,被翻譯成各種文字傳播到互聯網上。當年蘇聯測繪的精度極高,看下圖:

傳動機構轉速減速比等等信息蘇聯專家是測繪的事無鉅細。

結構圖,工件圖,組裝圖什麼的的都有。


但,這個變速箱當年就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別說性能達到Ch-47的水準,實際上蘇聯的研究了六年多的時間,這個齒輪箱還不能轉動得起來呢!


這是蘇聯的進程,我在援助越南的時期也取得過一架CH-47,但依然是研究無果。

所以W君說就是搞不定變速箱了。


其次更簡單的傳動軸,普通直升機也有傳動軸。但普通直升機的傳動軸只是用做尾槳配平使用的。傳輸動力很小並且長度也不長。

而CH-47的這根傳動軸幾乎貫穿了整個機身,並且要承載50%的動力。

按理說這根軸得很粗否則扭力就會將這麼長的一根軸扭曲成麻花。CH-47就用七段段軸進行連接。但問題來了,即便是弄成七段短軸這麼大的動力下,軸和軸的銜接部位也是承受不了那麼大的扭力的。

可美國人就又開始戲弄人了啊,現在咱們看見的是軸套,這根軸還不是實心的。裡面是更細的一個軸配合齒輪組工作的。

拆開後結構能看明白,但是——材料強度卻怎麼也搞不上去。如果仔細看前面變速箱的圖片大家可能能注意到這根軸的轉速是每分鐘8410轉。如此巨大的轉速下還能保持穩定在當年蘇聯和我們都是不可思議的。

話說回來,其實美國這根軸也是隱患,很多支奴幹直升機的失事就是這根軸引起來的。

爆軸的CH-47事故有很多起了。

但當年蘇聯和我們比美國還要更“高標準,嚴要求”。以至於……在這根軸上鑽了死牛犄角。理由也很簡單,在這根軸上出問題,直升機應該直接墜毀了。於是在軸的問題沒解決前,連原型機都沒敢搞。


這就是傳動軸的問題了。


然後咱得說說安慰自己的主觀問題了。

支奴幹雖然強大,但對我們的軍事行動方法其實並沒有意義。中國軍隊對空中運輸的要求一向不大。

沒有強烈的使用直升機運送大型物資的需求。類似於CH-47運榴彈炮這樣的騷操作在當年我軍的眼中看來就是——秀技能而已。

這是和我們國家防禦性戰略思想直接掛鉤的。我們的大型、重型裝備沒有太大必要進行快速遷移,在保家衛國的用途下用卡車拉著進入陣地就行了。

根本也就沒有快速開闢前沿陣地的思想和戰術。


而後來即便有了這種需求,咱們就又走了另外一條路子——我們裝備了大量自行火炮。

這種裝備又太重,直升機也很難吊裝的起來。往遠處走怎麼辦?我們是國土防禦戰略,可以直接走鐵路運輸。

至於士兵,中國更習慣於跳傘空投,部署速度可比直升機更快很多。

所以說沒有CH-47沒有UH-60都是我們自己作戰思想的一個結果,總結一句就是沒需求。如果有需求,原子彈都能搞出來的,還在乎研究一架直升機嗎?是不是相當的主觀,相當的自我安慰?


軍武數據庫


下圖為中國航空博物館中展覽的CH-47“支奴幹”直升機,是上世紀70年代越南方面的繳獲後贈送給中國的,是中國唯一完整的CH-47。關於仿製CH-47的問題,這麼說吧:中國急迫需要的時候技術不行,現在技術開始行了也不需要這種縱列雙旋翼直升機,總之CH-47註定不會出現“中國版”。

其實CH-47在80年代來過中國,下圖是“中國民航”塗裝的“波音234,”(CH-47民用版,中國當時引進的直升機都是民用型號,包括“黑鷹”也是民用版的S-70)。當時“波音234”進行了各種試飛和表演,特別是進行了高原飛行,最終因為某些原因在80年代末取消了6架的民用版訂單。

中國當年不是沒有想過對CH-47進行仿製(利用那架越南贈送的),當時也進行了拆解和測繪,從上面展出的那張圖其實能看到機體和結構都是拆解過的,以此研製屬於中國的縱列雙旋翼直升機。但是就像我開頭說的那樣,那個年代真的是有需求但是沒有技術,我們舉個簡單地例子:1974年代改進的CH-47C型使用的T-55-L-11C發動機單臺輸出功率已經達到驚人的3750馬力(2800千瓦),而2001年投入使用的CH-47F使用的T-55-GA-714A發動機則更是達到了4733馬力(3529千瓦)。而70-80年代中國是什麼技術水平呢?1975年中國應用在直-6直升機的渦軸-5輸出功率為1615千瓦,只有同時代T-55-L-11C的57%。下圖為T-55-GA-714A

我們再舉個例子:直-8中型直升機和法國“超黃蜂”直升機。直-8可以說是“超黃蜂”的國產版,但是在有技術支持和進口加拿大發動機的前提下,直-8的仿製工作前後還是因為各種原因進行了18年,從1976年下達直-8設計任務到1989年首架量產型交付到1994年最終定型。

所以中國其實在直升機方面與世界頂級水平的差距比戰鬥機和運輸機要大的多,直-10武裝直升機因為發動機問題被“簡配”,高原飛行性能的不足在巴基斯坦武直招標中被直接淘汰,也就是最近這些年中國的直升機水平開始有了不小的起色。但是另一個問題又來了,這種CH-47是否還能適應新時代的需求?要知道CH-47本身是上世紀50-60年代的設計,如果我們要研製是繼續照搬還是按照我們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我們的呢?

下圖為中國和俄羅斯共同開發的重型直升機,其設計指標都要比CH-47要強的多,這類似於美國的CH-53K重型直升機的水平。


雛菊西瓜Peterpan


中國造過支奴幹,只是沒造出來。中國曾經兩次研製過支奴幹這樣的串列雙旋翼直升機,都因為技術或預算原因未能成功。現在已經沒有必要了,因為單旋翼的重型直升機的性能更好,使用效率更高。



美國有兩種重型直升機,包括單旋翼的CH-53E超級種馬和串列雙旋翼的CH-47支奴幹直升機,前者大量裝備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後者則是美軍陸軍航空兵的重型直升機。



從1963年,CH-47支奴幹直升機正式裝備美軍,至今已有56年,但仍然是美軍陸航部隊的主力運輸直升機,保有數量高達450架,主要原因就是飛行性能的優異。串列旋翼支奴乾的最大優勢,是在複雜地形下作戰,可以使用後輪實現單點懸停著陸,然後通過尾門輸送,單點懸停的性能比單旋翼直升機強的多。



這是美國波音公司以CH-47串列雙旋翼技術為基礎,推出的Model297空中吊車直升機概念機。

支奴乾的高原飛行性能極為優越性,載重量較大,升限高。在80年代,CH-47支奴幹直升機一度被中國陸航認為是除了黑鷹以外,第二種理想的高原運輸直升機。

此外,支奴幹擁有優異的吊掛能力。例如一次吊6門大炮,美軍在80年代曾利用CH-47支奴乾重型直升機試驗過一次性吊掛一個炮兵連的全部6門105毫米M102榴彈炮。這種高風險的試飛,只有支奴幹做過。



CH-47支奴幹直升機與中國也很有淵源。早在1975年,中國就得到過一架CH-47,是越南戰場的戰利品。1975年越方決定向我轉交在戰場上繳獲的美製F-5E戰鬥機和CH-47直升機各一架。 這兩架飛機都是性能完好無損的,技術狀態也相當好,加了油就能起飛。該機運回國以後,曾被航空部門進行了詳細的科研測繪研究,當時中國有測繪仿製支奴乾的設想,只是技術太複雜而作罷。後來,這架支奴乾的機體被收藏進中國航空博物館。



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末還差點進口支奴幹直升機。在80年代,中國曾計劃進口CH-47的民用型號—波音234直升機,儘管是“民用”編號,但美方針對中國的要求進行了特殊改進,實際上性能比軍用的美軍自用型號還要強。當年中方決定進口六架為中國定製的高原加強型CH-47直升機,然後引進技術在國內組裝,最後再仿製為國產化型號。美國人甚至讓該機刷上中國國旗和中國民航的標誌,來華演示飛行。

很可惜,中國最後通知美方取消了引進支奴乾的計劃,理由很簡單粗暴:木有錢!!!


科羅廖夫


仿製支奴幹?縱列雙旋翼直升機這麼牛逼?你怕是對我們大中國的直升機事業有什麼誤解吧,不知道我們曾經的上燈一號直升機?

“上燈”1號直升機,是上海燈泡廠為國慶十週年獻禮而準備的大彩蛋,該機採用當時極為超前的縱列雙旋翼設計,動力裝置為一臺功率為450馬力的多汽缸活塞式發動機,兩個旋翼也極富創造性的採用相反方向旋轉以克服反作用力矩,當時美軍設計支奴乾的時候為了這個力矩可是花費了不小心思,最終也採用的是和上燈一號同樣的解決方法。

上燈一號最牛逼的地方是因為它不是一架純粹意義上的直升機,而是一款被定義為水陸空三棲的通用飛行器,其發動機前端可以帶動前旋翼旋轉,後端帶動後旋翼,開啟水中模式後則可以帶動尾部螺旋槳,在陸地時則帶動車輪跑,只能這麼說:中國人從來不缺乏想象力!但就是這樣一款天馬行空的作品,它的命運卻是悲劇的,作為大躍進的產物,在1958年製作出模型後,就被許多人評判為不切實際,脫離實踐,無視當時中國薄弱的工業基礎,最後慘遭下馬。據說其圖紙流落至西方,不久後的1961年9月21日,支奴乾的原型YHC-1B原型機就首飛了,這難道真的只是巧合嗎?
(支奴幹原型機1961年試飛)

如果上燈一號能夠堅持下來,哪怕是大幅度降低指標,放棄水陸行進功能,今天的中國也不至於沒有一款合適的重型運輸直升機可用,它和運十並列成為中國航空人心中的兩大痛點!(運十)


軍武吐槽君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厲兵哥曾經採訪過武直十總師吳希明。不是不造,以前是想造也造不了,現在是沒必要。很多人老是說中國戰鬥機落後於美國,但是沒有看到直升機的差距更大,中國抄黑鷹抄了多少年了,一直到2018年直20都還沒有搞利索,還不能夠公開參加航展。支努干噸位比黑鷹大得多,技術難度和技術水平比黑鷹只高不低,想要搞定不是三年五年的事兒。



中國喜不喜歡支努干直升機呢?需不需要支奴幹直升機呢?當然喜歡,當然需要。所以中國當年一度打算購買,而且美國西科斯基公司也是非常想跟中國推銷的。當年中美蜜月期期間,美國也不會限制中國購買。但是那個時候中國窮,買不起。所以引進支努干直升機的事兒黃了。既然當年沒有引進,想抄那就絕對不可能了。

縱列雙旋翼直升機,美國玩的是非常六。美國海軍搞了CH46海上騎士直升機,這個算是陸軍CH-47支努干直升機的小兄弟。兩個長得差不多。縱列雙旋翼直升機有獨特的本領。第一個大本領就是可以用懸停的方式打開尾艙門讓士兵快速上機或下機。不管是一個小房頂,還是一個小山頭,只要能上人的地方,CH-47就能玩這一招,別的直升機是沒戲的。



縱列雙旋翼直升機,第二個特點就是機身內部可用空間特別大。單旋翼直升機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飛機尾巴的長度特別長,經常會佔到飛機總長一半左右,用來設置尾槳。這部分長度是完全浪費的,沒有辦法佈置任何艙室。縱列雙旋翼直升機機身長度的每一部分都不會浪費,都能變成艙室。

縱列雙旋翼直升機,技術難度比較大,蘇聯搞了幾款,但都是半途而廢。法國也沒搞成過縱列雙旋翼直升機。中國的直升機技術主要就是來自於蘇俄和法國,既然兩個老師都沒學會,中國自己當然也是不太可能搞得出來。



到了魚鷹傾轉旋翼機的時代,縱列雙旋翼直升機,在一夜之間就過時了。魚鷹可以象黑鷹直升機一樣垂直起降,也可以像大力神運輸機一樣水平飛行。它的飛行速度是支努干直升機的一倍多。中國如果要學習的話,也是會把精力全都放在魚鷹上邊。吳希明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中國已經在搞紅色版魚鷹和紅色版S-97侵襲者了。支努干這樣的縱列雙旋翼直升機,中國不會再搞。


厲兵


CH-47支奴幹中型運輸直升機,又名縱列式雙旋翼直升機,它的機身就像一節火車的車廂,也素有“飛行車廂”的美名。該機於1956年開始研製,1962年交付美國陸軍使用,單臺功率為3802軸馬力,旋翼直徑18.28米,機身長15.54米,全長30.17米,機高5.66米。

CH-47支奴幹直升機性能十分優良,能在各種高溫高原組合惡劣環境下執行任務,儘管該機是在20世紀50年代研製,但其卓越的性能仍不愧為世界上最好的運輸直升機。該機空重9243千克,最大起飛重量20865千克,最大平飛速度306千米每小時,實用升限4570米,航程390千米。它還將繼續服役到21世紀,目前使用者還多達十幾個國家,各種型號的支奴幹直升機總數量還在1000架以上。

我國得直升機製造向來就屬於短板工業,如今國人臥薪嚐膽奮起直追,終於在武裝直升機方面有所突破,像武直-10、武直-19系列直升機就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組合坦克殺手。


運輸直升機目前有米-26,米-46系列正在逐漸成型,不久就可以到軍隊服役,其性能要遠比CH-47支奴幹直升機優越。

所以,讓我國再去製造已經落後於時代的支奴幹直升機,我個人覺得完全沒有必要。不知道大家同意我的觀點嗎?喜歡我的朋友們請點個關注,我將會一如既往的把我所瞭解的更多軍事知識分享給大家。謝謝!


用戶5446401805


沒有技術唄。雖然我國這些年來在軍事技術領域取得了井噴式的發展,什麼大飛機、隱身戰機、航母、核潛艇、預警機紛紛登上世界一流的行列,但是唯獨在直升機這個“小傢伙”身上突破不是很大,當然進步是有的,比如武直10、直20、直15等新一代直升機,但是在新一代大型直升機上還沒有突破。

究其原因,主要是直升機發動機的功率不行,我國能夠生產的最大的直升機,是直18寬體直升機,就這也還沒有進入大型直升機行列,距離研發出支奴幹、大仲馬、米17等這樣規模的直升機還有一定的距離,當然我國也正在和俄羅斯聯合研發新一代重型直升機,但是也沒有采用支奴乾的雙旋翼佈局,而是類似於大仲馬那樣的佈局。

我國此前就因為直升機發動機的功率問題,造成了武直10直升機在加拿大停售PT6C-67C發動機後,載重出現不足,當然此後我國又研發出新的渦軸9C型大功率渦軸發動機,彌補了武直10的動力不足問題,但是依然不足以以此支撐起新一代的大型直升機動力需求,最新的渦軸10發動機也只是能夠支持直20這種中型運輸直升機使用。

今後我國還將會瞄準大功率的重型直升機發動機技術發起挑戰,不過屆時我國將不僅僅是自己埋頭研發,還將會吸引俄羅斯有關企業參與進來,目前我國和俄羅斯聯合設計的新一代重型直升機已經基本確定了外形設計,內部設備也已經基本確定,就等開始生產,隨著我國技術實力的增長,也會逐步吃透這款直升機的發動機技術,到時候我國才能隨心所欲的研發自己的重型直升機。


海事先鋒


大兄弟呀!支奴幹這種重型的,我們真造不出來!

中國對於美國的支奴幹直升機可以說太瞭解,本身不算美國當年極力對華推銷CH-47直升機,並且CH-47來華,特意塗有中國民航的塗裝。並且中國從越南手中得到了一家CH-47直升機,雖然這架直升機不能飛了。但是殘骸也是可以直升機逆向測試,發動機如果可以也是可以仿製的呀!問題是我們當前真的沒有那個工業實力去防止CH-47,之前沒有,現在也真沒有、這個是實話。我們最大直升機是購買俄羅斯米-26,我們也正在積極和俄羅斯合作搞出來中俄大型直升機,項目進展很順利。

由於中國對於直升機領域長期欠缺,特別是重型直升機的技術比是基於直升機腳步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的,沒有前邊輕型、中型直升機打底子。類似這種CH-47噸位級別的重型直升機即使上了項目,但是重型直升機由於體積龐大、重量超大、旋翼轉速低、結構、航電系統複雜。

並且從項目研發時間來看,直接跳躍中型直升機,上大型雙旋翼直升機,在研製週期、成本、技術風控把握、技術攻堅程度都需要評估,雖然別看CH-47是一款機身上世紀70年代的產品。但是在工業發展中,發展不出來就是造不出來。

而最為主要一點,我們又沒有現成的直升機渦軸發動機,還的重新研製一款。這對於我們有著規劃的發動機產品來說,相當困難了。其次對於CH-47直升機全新的符合材料、航電系統、還有帶彈性軸承的球柔性槳轂、高強度的旋翼葉片等都需要重新設計,時間上少說10多年。在時間上根本不可能能完成。

我們當前最大希望就是中俄重型直升機順利研製出來,憑藉著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工業實力,方便我們搭上發展的快車道。


南國軍情


被莫名其妙地命名為“支奴幹”的直升機,是波音公司研發的多功能、雙引擎,雙螺旋槳,一對縱列式結構的高低旋翼,賦予了支奴幹機體垂直升降能力,是其最大的飛行特徵。

此外,支奴幹直升機2臺2000餘千瓦渦輪軸發動機,使支奴幹外掛達到了6.8噸,能輕鬆吊起AH-4型與M777型155毫米輕型大口徑榴彈炮,實現快速的戰場機動佈置,也是此型直升機的一大特點。80年代初期,與西方關係蜜月期間,性能優異支奴幹直升機,進入了軍方的視野,曾計劃在先行進口6架的基礎上再引進整條生產線,波音公司也非常給力,刷上中國民航標誌的樣機到中國進作飛行表演,但項目由於多種原因最終不了了之。

軍方曾搞到一架支奴幹直升機樣機,某國軍方曾將一架從戰場上繳獲的支奴幹直升機,以及一架美製F-5A戰機贈予中方,目前這兩架軍機就停放在位於北京昌平小湯山的中國航空博物館。

當時移交中方時,兩架軍機基本上完好,只是支奴乾的座艙門因手榴彈爆炸有一些破損,但收藏在博物館中的藏品卻有點慘不忍睹,原來支奴幹被國內各航空科研單位爭相研究,發動機、旋翼等大量零部件被拆下,後從昌河直升機製造廠內被運到北京成了航博的藏品。

至於中國一直未能模仿支奴幹直升機,關鍵還是對直升機的運用重視不夠,且對航空發動的研發能力不足,支奴幹初始發動機有2000餘千瓦,最新改型高達3000餘千瓦,中國軍工即便在當下都無法研製出來。

2016年3月,巴基斯坦國慶閱兵式上,武直-10曾高調亮相,巴軍方宣佈將裝備這款火力強大的武裝直升機,但隨即讓軍方和軍迷大跌眼鏡的事發生了,巴方最終卻選擇了土耳其生產的T-129武直。

原因是武直-10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飛不出最大功率,平均功率因空氣稀薄的原因下降了50%,渾身裝甲的武直-10,即便勉強能起飛,作戰效率也大打折扣。

發動機功率太小,是制約中國直升機發展的拌腳石,直到2018年9月29日,換裝了1200千瓦的“渦軸-9H”發動機的武直-10,才在央視軍事頻道報道中進駐西部戰區,才真正擁有了高原實戰部署能力。

現在,中國和法國合作的“渦軸-16”剛研發成功,最大功率也僅為1500千瓦,中國軍工已經是歡欣鼓舞了,行文到此,讀者應該知道中國有了一架支奴幹直升機樣機,為什麼一直沒有仿製的真正原因了。

時間到了2019年,中國軍工也沒有能力仿製美國1963年就服役的支奴幹直升機,這就是技術差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即便裝上兩臺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直升機發動機,也僅有3000千瓦的功率,都不一定能使支奴幹飛起來,因為原裝支奴幹配備的是兩臺2000餘千瓦的發動機。

長期以來,中國能飛上高原的直升機就是80年代引進西科斯基UH-60黑鷹中型通用直升機,中國軍工用了30餘年時間,才逐漸吃透摸熟黑鷹直升機的技術,仿製成功了10噸級的直-20直升機,要仿製20餘噸的支奴幹直升機技術上並不可行,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國平軍史


支奴幹飛機就是美國的CH47直升機,又有飛行車廂的美稱,是一種雙引擎雙螺旋槳重型運輸機,是現在美軍服役最多的運輸直升機,這種飛機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的產品,1958年到1961年研究,1963年開始服役,而且服役到現在仍然是美國的主力運輸直升機,長達半個世紀前的產品,現在絕大多數國家都沒辦法複製出來,想想差距也多大。

這種飛機並不只是美國擁有,美國在上個世紀對外出口了大量的該型飛機,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都購買有這種飛機,絕大多數都是跟美國關係較好的國家獲得了該飛機購買權和使用權,有意思的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國也從美國方面獲得了一架民用版支奴幹直升機波音239,以及數架美國著名的黑鷹直升機。



這些都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跟美國的蜜月期獲得的東西,美國還主動提出幫我們對殲八戰鬥機進行改造升級的意見,我國也送出幾架殲八到美國,但是後來由於蘇聯解體,中美關係惡化,這些合作全部都終止,美國也沒有退回我們送到美國的殲八戰鬥機,而我們也只是獲得了少量的美國軍工產品。


支奴幹就是少數幾樣中的一種民用版直升機,該飛機的性能非常的突出,可以一次運輸三十多個全副武裝的士兵,同時還能夠運輸多達六噸的的吊裝貨物,美國方面計劃支奴幹至少服役到2030年以後,而到那個時候該機型飛機就服役超過七十年了,這個數據簡直不敢想象。

對於性能先進動力強大的支奴幹直升機,我國也擁有了一架但是並不是支奴幹,而是波音239,但是為什麼不仿製這種飛機呢,其實並不是我們沒有仿製,而是我們也一直有在研究和仿製,但是無奈的是我們仿製不出來 ,就像黑鷹直升機一樣,購買了幾十年,但是一直沒有能夠仿製成功,最多隻是外形類似,性能和穩定性完全達不到要求。



1975年我國曾經在越南戰場上獲得一架美國軍用版的支奴幹直升機,還有一架美製的F5E戰鬥機,越方把這兩種飛機轉交給我國,而且這兩架飛機還是完好的,加油了就能起飛使用,當時我國就對這飛機進行了細緻的研究,也打算進行仿製,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研製出來,而這架支奴幹直升機最後成為了博物館裡面的收藏品,只不過剩下的只是機殼,裡面的東西已經被拆得七零八落。


在八十年代我國跟美國蜜月期的時候曾經想引進該飛機,而且還跟美國進行了特殊改裝要求,美國還特意把該飛機運來中國進行性能展示,但是最後的購買計劃取消,取消的原因很複雜,但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囊中羞澀買不起,最後購買計劃破產,不久後蘇聯解體,中美關係再度進入緊張,所有的軍購計劃都作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