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时代吗?

用户69331504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说晚上睡觉可以不关门窗,东西掉在地上也没人会捡起来占据为己有,形容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百姓品德高尚,有良好的社会风气景象。

这句话最早是出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描写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盛世,歌颂唐太宗治理有方,励精图治,可我们回头想一下,历史上真的能够出现这么良好风气的社会吗?答案是否定的。


《资治通鉴》里面很明显用了夸大的修辞手法表现。古代的盛世其实最多保证让百姓们不被饿死,百姓有地耕,有布织,不会出现民不聊生的景象就算是盛世场景。现在看来这种盛世和我们内心所期望的那种盛世不太一样?

这是因为我们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待古人的生活水平。古代的小农经济很容易受到天灾人祸等影响。遇到干旱,洪水容易庄稼减产甚至百姓饿死,遇到战争更别说温饱了,还要去参军打仗。所以古代的盛世基本都是很短期的,无法维持长久,社会风气的良好是随着百姓生活水平变化的,但是要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除非是有着严格的刑法管理,否则单单靠儒家的道德约束是很难做到的。


不说古代,就用现代的生活水平比较,人均GDP高如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做不到所谓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更何况是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中国人民,每个人都有私心,欲望,贪婪,而能够约束这些的只能是法律而不是道德。


小信鸽儿


只要是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人都知道,确实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虽然吃的不好,因为刚解放,国家一穷二白,刚灰复生产,生活是困难,但别忘了一家生4一5个孩子照样生活,人民生活过的有兹有味,在困难不偷他人东西,捡到一分钱也上交,孩子学习雷锋好榜样,大人一颗红心永向党,人人都有自遵心.有困难政府帮着解决,所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用户6090334426


肯定是毛泽东时代!是说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不好的人,估计都是当年的坏人或者是坏人的后代!


56423182463


有,那就是毛澤东时代!清政廉洁的时代、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好人好事层岀不穷的时代、英雄辈出的时代、无名英雄的时代、活雷锋的时代、真善美的时代、团结昂扬向上的时代、太平盛世的时代、真是夜不闭户、路可捨遗的时代、绿色健康的时代……抹不去的时代、我为童年时代点赞!拍手叫好!





遠方星閃爍


毛主席时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助人为乐,扶危济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剑吼昆仑


毛泽东时代就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真是太平盛世。非常怀念毛主席。


手机用户54255315611


那个时代我们七十多岁的人最有发言权,就是知道人家有钱也不会去偷,没有这个偷的思想理念。人人做好事!以偷为耻,艰苦奋斗为荣!上下一心奋力拼搏!那个时代就是好!什么没有东西偷啊?纯粹谬论!我问你解放前难道比六七十年代生活条件好?解放前怎么有那么多强盗??不光是偷还抢呢!杀呢!


用户37876292396


我经常给现在的年轻人重复我一辈子难以忘怀的一件事:1978年9月30日晚,我从西宁坐火车去武汉某军校报到,需在郑州火车站转车。当时因为我走的急,所有行李及档案全部由我自己随身带。郑州火车站人多,带着行李排队签转不方便,看到一个年青人在大厅等车。就把行李往年青人跟前一放,说同志请你帮忙给我看一下东西,就去签转处排队去了,等到签好中转大约已过了三四十分钟,那个年青人坐在那里仍一动不动,看到我却急的不得了,说他的车马上要开了,因为我的行李又不敢离开。后来每每想到这件事,就感慨不已,我的档案、入学通知书、全部行李,如果丢了,后果不堪设想。只有那个年代才敢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一个毫不相干,素不相识的人,也只有那个年代的人才会这么热心、诚心帮人。如果这事情放到当下,你敢吗?


舟行水无痕


中国历史上“夜不闭户,出不关门”时代是“伟大的 毛泽东 时代”!


善良在呼唤


那就是毛主席的时代!人民虽然还不算富有,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贫穷,但是私欲贪欲确实很少很少!包括干群一致,同甘共苦,雷锋精神深入人心。人民很有幸福感,生活艰苦但是快乐着,因为有伟大的毛主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非常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