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面對德軍屠刀,猶太人為啥不組織游擊隊反抗?

郭-小-妖


話說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法西斯對於猶太人採取了慘無人道的種族滅絕的措施,面對德國鬼子的屠刀,猶太人為什麼不奮起反抗呢?

其實不然,猶太人也曾經進行過反抗,也組織過游擊隊,但是收效不大。

在白俄羅斯西部地區,當時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地方在二戰開始之前屬於波蘭領土,為了履行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聯人和德國瓜分了波蘭,所以這裡就成了白俄羅斯的一部分。在這個地區,有一隻叫做畢爾斯基游擊隊的組織,他們就是以猶太難民作為主體的反納粹武裝。

這支游擊隊是貨真價實的兄弟連,因為他們的首腦是四個兄弟,這比起三國時代的劉關張還多一個兄弟呢。這兄弟的老大,在一戰中給德國人當過翻譯,那一口德語說的真溜,三個小弟也是行伍出身。

他們聚集了40個志同道合的兄弟,嘯聚山林,打擊入侵的德國鬼子,援救多達1000多名猶太人!游擊隊之所以能夠狠狠地打擊敵人,通常依靠人民的支持,有廣大人民作為後盾,這些游擊隊員才能夠神出鬼沒,如同神兵天降,在敵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抽猛子狠狠的打擊敵軍。

可是這支游擊隊的情況非常特殊,猶太人本來就是一個在歐洲範圍內非常不受待見的民族。波蘭也好,現在的蘇聯也罷,他們在排猶這方面,也算是急先鋒了。再加上猶太人自身不願意與當地社會相融合的情況,使得猶太人在全世界都處於比較孤立的地位。

他們的生活圈子往往就在猶太人社區那麼巴掌大的地方,所以這支隊伍並沒有獲得白俄羅斯人民的支持。相反,為了獲得給養,這支隊伍對白俄羅斯人民造成的傷害也並不小。

在堅持遊擊作戰的三年裡,這支猶太隊伍多次掠奪附近村莊,搶吃的,搶喝的,搶鈔票,對於敢於反抗他們的白俄羅斯人民進行了毆打。當然,他們的理由自然是冠冕堂皇的,因為這些人涉嫌和德國鬼子合作,至於證據嘛,用南宋的那位著名宰相的話說,莫須有吧!

當然,猶太人的抵抗不止於此。在波蘭的首都華沙,猶太人就曾經爆發起義,在猶太聚居區的猶太戰士們利用手中簡陋的武器和武裝到牙齒的德軍大戰。精銳的納粹武裝黨衛隊竟然花費了數週的時間,在損兵折將之餘,只採用了慘無人道的毒氣,方才取得成效。

這些德軍士兵將猶太人依託的大廈點燃,用滾滾濃煙驅使抵抗者跑到大街上。早已準備好的德軍士兵,就像打靶一樣,消滅了這些猶太人。經過28天的戰鬥,猶太人的起義不出意外的被鎮壓,六萬猶太人聚居區損失了1.3萬名抵抗者,可歌可泣。

猶太人的抵抗在二戰中並不算太激烈,原因就在於普通老百姓對於納粹的集中營以及大屠殺根本不知情,德國軍人都未必知道元首是怎麼解決這些猶太人的問題的,更遑論這些猶太人了。

根據以往的經驗,希特勒無非就是要他們的錢,他們只要乖乖的配合,性命可保無虞。可是誰曾想希特勒不只要他們的錢,還要他們的命,等到他們發現希特勒真正意圖的時候,也正是他們生命終結的時候。

也許二戰時候慘痛的經歷,刺激了猶太人,猶太人的戰鬥意志得到了覺醒。所以當今的猶太人國家以色列,這個國家的戰鬥意志特別強盛。

在四周皆是敵人的情況下,從一個被欺負的弱小國家,越混越壯,成為了海灣地區小霸王,靠著這種民族個性,保衛了來之不易的一片生存之地,猶太人了不起。


歷史評說


猶太人是個非常優秀的民族,不過原先猶太民族重文輕武,不那麼崇尚武力,喜歡講道理。所以說猶太人中出了不少傑出的科學家和文學家,也誕生了不少大商人,大財團領袖,卻很少有軍事家出現。

但是兔子急了還咬人,何況是有尊嚴、有思維的人?猶太人被逼急的時候,沒有活路的時候,並不會束手待斃,伸出脖子任人宰割,他們也要拼死一搏,奮力反抗。

比如在德國納粹統治下的波蘭猶太人隔離區,就爆發了一場悲壯的起義。

1939年9月,德國法西斯閃擊波蘭,波蘭被德國佔領。

此前的波蘭是猶太人的樂土,這裡生活著數以百萬計的猶太人。

把猶太人看做魔鬼的德國納粹佔領波蘭後,就喪心病狂開始有組織地屠殺猶太人。

為了方便對猶太人進行滅絕,他們強迫猶太人住進隔離區,還要被迫隨身佩戴猶太人標識。

猶太人到了隔離區就像到了地獄,處境非常險惡,有超過50萬人在這裡患上各種疾病得不到醫治惡化致死。

1941年,德國法西斯迫不及待對猶太人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滅絕,一群一群的猶太人被押送上車,被趕向集中營。在這裡喪心病狂的德國士兵開始瘋狂的大屠殺,一批又一批猶太人被槍殺,被毒氣毒殺,慘叫聲不絕於耳。經過有組織的屠殺,波蘭猶太人已經所剩無幾,但希特勒不肯善罷甘休,他要將猶太人斬盡殺絕。

1943年4月20日,是狂魔希特勒的生日。為了給元首生日獻禮,在黨衛軍的領袖希姆萊親自指揮下,4月19日這天,一場對猶太人的大規模滅絕行動開始了。2000全副武裝的德軍在坦克掩護下,趁著夜色包圍了猶太隔離區。

隔離區裡的猶太人意識到大禍臨頭,決定發起最後反擊。幾支猶太人游擊隊,共約1500名戰士,拿起武器在地堡裡進行了誓死抵抗,他們用各種槍支和土製炸彈來消滅瘋狂的德軍,打退了敵人一次有一次進攻。

雖然猶太人非常勇敢,但他們孤立無援,敵人的援軍卻源源不斷,還能從容進行換防和休整,固守的猶太人彈盡糧絕陷入絕境堵。

經過20天的戰鬥,德軍奪取猶太人武裝的指揮部,1.3萬猶太人寧死不屈,戰鬥到了最後一個人,流盡最後一點血。

華沙猶太人起義可歌可泣、蕩氣迴腸,驚天地泣鬼神,為猶太人反抗法西斯統治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縱觀整個二戰時期,華沙這樣規模的起義絕無僅有。除此之外,猶太人再沒有組織起大規模的抵抗,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災難來的太突然。

德國納粹軍力太強,裝備先進,各國的正規軍都無法抵擋。而且他們的戰略是閃擊戰,快如閃電,

波蘭20多天亡國,法國不到四十天就屈服,荷蘭不到一週就被佔領,丹麥吃頓飯工夫就完了。速度之快都出乎希特勒自己的意料,猶太人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到底發生了什麼,災難就來臨了。

他們都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沒收財產,丟下行禮,被趕到集中營的,出去的時候身身無分文,不讓帶一件東西,他們並不知道要到哪裡去,更不知道會被屠殺。

因為自己是守法公民,沒有犯法,做夢也沒有想到會被滅絕,所以就沒有反抗的思想準備。大多數人天真地以為,那些暴徒是衝著錢來的,財產被沒收後,就平安無事了。


小約翰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實際上猶太人是有組織反抗過的,也組織過游擊隊,但效果不大。

畢爾斯基游擊隊(Bielski Otriad)是二戰期間活躍在今白俄羅斯西部地區(戰前屬於波蘭)的一支以猶太難民為主體的反納粹武裝,在他們的營救和保護下,多達1236名猶太人僥倖躲過納粹佔領軍及其幫兇的種族大清洗,熬過了最艱險的戰爭歲月倖存下來。

畢爾斯基4兄弟在1941年納粹清洗猶太人時,提前逃往大森林。

這4人都有參軍的經歷,大哥圖維亞在一戰時當過德軍翻譯,會說一口流利的德語,1927至1929年還在波蘭軍隊第30步兵營任下士。另外幾個弟弟都參加過蘇軍。

他們組成了一支40人的游擊隊,在大森林活動。

後來,很多猶太難民逃入森林,游擊隊壯大到1236人,其中婦孺老人佔70%,武裝人員約150人。

當時納粹在白俄羅斯殺人很多,除了猶太人以外還有大量游擊隊存在。

德軍派出數萬重兵,反覆圍剿這些游擊隊。

這支猶太游擊隊在刀鋒中滾來滾去,奇蹟般的堅持到1944年蘇軍反攻白俄羅斯成功。

畢爾斯基游擊隊共打死381名敵軍,其中一些戰果是配合蘇軍取得的。

不過,白俄羅斯人對這支游擊隊並不喜歡。

游擊隊在3年作戰中,曾經多次掠奪過附近的村莊,搶劫食物和金錢,對於抵抗的農民給予殘酷毆打。據說他們槍殺過可能和德軍合作的村民,並沒有什麼證據。

2008年,好萊塢將這個傳奇故事搬上銀幕,這就是譭譽參半的《反抗軍》。


薩沙


1.猶太人民族是個不喜歡戰鬥的民族,喜歡從商,高智商,喜歡科技研發,喜歡文化創新,而且猶太人是外來民族,不是歐洲原住民族。

2.正因為猶太人各方面太優秀了,所以導致歐洲大陸普遍排擠和打擊。所以猶太人沒什麼背景和政府支持。

3.然後,猶太人相當於文人,喜文輕武,所以歷史上華沙起義都失敗告終,猶太人不是打仗的料。更多的是經濟方面有成就,所以猶太人移民美國後,被保護被鼓勵能成大民族

4.其實猶太人的二戰處境和我們宋朝比較像,經濟空前發達,軍事菜的一B。所以被其他民族欺凌。

5.希特勒的種族清洗計劃只是德國人眼紅猶太人的優秀,而導致自身危機感的一種保護手段,所以選擇滅掉猶太人,而美國是移民國家,歡迎猶太人,成就超級大國。

想了解更多軍事、戰爭知識,請關注右上角頭像-“LY傳媒or 大雜燴”;

LY傳媒堅持原創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襲;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圖片素材來自互聯網,如侵則刪;他人請勿抄襲,發現必舉報。加關必互關。











LY傳媒or大雜燴


兔子急了會咬人,猶太人毛了也會砍人,二戰中參戰的猶太人數據並不少,可能還有些唬人。

有一份資料顯示,二戰期間拿槍猶太人共計168.5萬人,包括正規軍、游擊隊。其中,美國軍隊有55萬、蘇聯軍隊有55萬、英國軍隊7.5萬、波蘭軍隊6萬、法國軍隊10萬、南斯拉夫軍隊2萬,其他23萬人屬於其他國家;另外,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游擊隊有10萬人。

可以這麼說,當希特勒開始大規模迫害猶太人的時候,猶太人的反作用力也反彈回來,成為抗擊德國法西斯的重要力量之一。到1945年止,猶太人還是有600萬人死於大屠殺,不過這個數字還存在爭議,有人認為過多、有人認為偏少。

大屠殺期間,一些不甘心的猶太人對納粹反猶暴行進行多種形式的抗爭,有發動集中營起義的、有跑去打游擊的、有搞地下鬥爭的……

猶太人的血淚鬥爭裡,華沙猶太人起義最為驚心動魄,他們發出“不起來鬥爭,只有死路一條!戰鬥!堅持戰鬥!”1943年剩餘的6萬猶太人,拿起武器同納粹德軍打響戰鬥,多次將裝備佔優的入侵者擊退。

最終,黨衛軍頭目施特魯普用坦克、大炮徹底摧毀猶太區。德軍報告顯示,總共處置56065名猶太人,16名德軍士兵陣亡,90人受傷。研究者估計,德國的傷亡者遠遠高於報告數據,實際數字約為近千人左右。

華沙猶太人起義的消息傳到外界後,讓德國鐵蹄之下的猶太區深受鼓舞,很多猶太人逃進山林搞起對德游擊戰,整個抵抗運動風起雲湧。

《抵抗軍》就是1部反應猶太游擊隊的電影,講述3個猶太兄弟從波蘭逃亡,來到白俄羅斯的大森林,加入反抗軍的故事。電影有演繹的成分,歷史卻不乏英雄的熱血,以色列獨眼國防部長摩西·達揚就是其中1位,他在參加爭奪敘利亞的戰鬥力失去左眼;還有空戰英雄喬治·恩斯特、女情報員漢娜·塞內絲……

歷史沉重的一頁已經翻去,但猶太人並沒有忘記當年的悲慘命運,直到今天他們在追悼會上還會吟唱當年的抵抗戰歌:

千萬別說末日已近,雖然黑暗的天空預示著痛苦的前程,我們期待的時刻仍將來臨,前進的步伐將發出吼聲:“我們將繼續生存!”

子屠龍


很多人在瞭解猶太人大屠殺的時候都會很疑惑,幾百萬的猶太人,為何任人宰割,不起來反抗。就算正面打不過德國納粹,那也可以打游擊戰嘛,600多萬的猶太人,就單算男性青壯年,怎麼也能湊起幾十萬人,打游擊戰也夠納粹喝一壺的。可他們卻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沒有任何反抗。

其實猶太人並非一支反抗德國的游擊隊都沒有,只不過數量很少,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與當時同樣抵抗侵略的法國、南斯拉夫的游擊隊數量無法相提並論;而在發揮的作用中,也無法與當時在中共領導下的,中國戰場上的游擊隊相比較。所以給人的印象就是猶太人沒組織反抗的游擊隊。

而當時的猶太人,即使想組織反抗侵略的游擊隊,也面臨著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處境,與當時活躍在各個戰場上游擊隊的處境都有著明顯的區別,也正是這些原因,導致了猶太人無法阻止活躍的遊擊部隊。

第一點,缺乏群眾基礎

游擊隊是活躍在敵勢力範圍內,也就是敵人的後方,以分散、流動、襲擊的作戰方式打擊敵人的一種武裝組織。活躍在敵後,就意味著與己方軍隊失去了直接聯繫和軍事的援助,也就是說自己沒了後方。這就要求游擊隊必須擁有十分紮實是群眾基礎,以群眾為後方,在群眾的的支持下,同敵人武裝鬥爭。

但是當時的猶太人,卻恰恰缺乏這種堅實的群眾基礎。當時的猶太人,基本上都被關進了集中營,也就是說同民族的猶太人不能對猶太人游擊隊提供任何幫助。而當時的歐洲,對猶太人普遍持有偏見,本就有反猶排猶的情緒,對猶太人的支持根本不可能,這就使得純猶太人的游擊隊沒有生存發展的土壤。

第二點,缺乏國際支持

當時在東歐猶太人集中的部分地區,還是存在一些猶太人反抗組織的,比如著名的貝斯基游擊隊,以及華沙猶太人起義,這些都是猶太人在面對德國納粹的迫害時的反抗之舉。但是這些反抗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其原因就是無法及時獲得國際社會的援助。

這些反抗組織,大都位於納粹統治的核心區域,本身就沒有足夠的生存空間。而且當時的猶太人本身就是被針對的族群,想要化身平民身份潛伏下來與外界取得聯繫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何況還要面對德國納粹的嚴防死守。失去國際的支持,就單單依靠猶太人自己,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與德國對抗的。

第三點,德國強大的軍事實力

與有著強大國際援助的法國與南斯拉夫游擊隊和有著強大群眾基礎的中國游擊隊不同,猶太人所處的地區,對上述兩個條件都不滿足。卻要面對著擁有強大軍事實力的德國納粹部隊,而且猶太人較為集中的東歐地區,又處在德軍的勢力腹地,猶太人這樣的抵抗無異於以卵擊石。

活躍在法國和南斯拉夫的游擊隊與之相比,手上擁有美蘇英援助的先進武器,在與德國納粹軍隊對抗時,武器並不落於下風。中國游擊隊的處境與之相比,中國游擊隊的對手日本憲兵隊,武器的先進程度本就不高。雖然中國游擊隊員手中的武器簡陋,但也不用面對

猶太人所要面對的德軍那樣先進裝備。

第四點,他們不是單獨奮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全體人類共同面對的一場浩劫,猶太人是受害者,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和人民同樣是受害者。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也不是猶太人一個民族應做的事情。所以當時的猶太倖存者,也廣泛地加入到了各國的正規部隊和游擊隊當中。蘇聯、法國、南斯拉夫等國,都將猶太人吸收到了自己的游擊隊當中。

所以猶太人沒有以自己的民族為標籤,特意的組成游擊隊對抗德國,但是他們也沒有放棄抵抗,而是加入了所在地的游擊隊。還有大批的猶太抵抗組織,活躍於各個盟國之間,為這些游擊隊尋求幫助,使這些游擊隊能夠獲得盟國的支援,不至於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以上為狼君個人見解,如果您有不一樣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討論。

我是狼君,喜歡狼君的觀點歡迎評論、點贊,轉發加關注


狼君歷史


游擊戰不是想打就能打得了的,對照抗戰時期中國戰場的游擊戰,就知道猶太人的游擊戰為什麼沒有那麼大的影響。

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乃至國軍都能夠在敵佔區堅持游擊戰,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首先是抗戰時期日軍在佔領區的統治非常殘暴,老百姓普遍反對日本人的統治,這是抗日戰爭中游擊隊能夠存在的基本土壤。沒有老百姓的支持和掩護,游擊戰也堅持不下去。

傳統上,游擊戰都依靠山地才能進行,但在華北平原地區,發展出了地道戰、地雷戰等游擊戰形式。用共軍後來的說法就是,在這些沒有山的地方,老百姓就是山。

聶榮臻的回憶錄提到過一個事情,抗戰時期,美軍有一個軍官卡爾遜曾經到晉察冀軍區參觀過,很受鼓舞,之後就到菲律賓去搞游擊戰,但很快就被日軍消滅了,卡爾遜也犧牲了。

為什麼呢?因為美國人在菲律賓也是殖民者,日軍進攻菲律賓時作戰對象是美軍,而不是菲律賓自己的軍隊。從菲律賓人的角度看,這是美國和日本的戰爭,和菲律賓人沒有關係,自己用不著參加。

德國二戰期間,在一些佔領國也遇到了游擊戰,比如法國和南斯拉夫,都存在大量的游擊隊,一直在持續抵抗德軍。這是因為這些地區戰前是獨立國家,所以他們是反對德軍統治的,願意支持游擊戰。

但猶太人在二戰前在各國又都刻意保持自己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特徵,拒絕完全融入所在國家的社會生活,始終和所在國的民眾保持著疏離感。

因此,幾乎是全歐洲到處都反感猶太人,普通歐洲老百姓也把猶太人視為禍害,不只是德國。只是德國比較極端,做了其它歐洲國家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

所以,雖然猶太人也有小規模的游擊隊,但是很難發揮比較大的影響,就是因為猶太人在當時的歐洲缺乏老百姓的支持。

另一個原因是,游擊戰不是老百姓自發抵抗,而是在有戰爭經驗的小規模的軍隊的領導下才能進行,否則老百姓就算是有心抵抗,也不知道怎麼打仗。

比如八路軍、新四軍的游擊隊,都是以老紅軍或者抗戰初期發展起來的主力部隊作為骨幹的。即便是在分散遊擊的時期,每個地區也要保持一支主力部隊,隨時能夠應對比較大規模的日軍掃蕩。

比如法國,雖然投降了,但之後有些被德軍解散了的法國軍隊又重新組織起來,堅持游擊戰,並且成為戴高樂領導下的法國流亡政府的基礎。南斯拉夫的情況也是一樣的。

猶太人在二戰前連自己的國家都沒有,都被視為過街老鼠,所以也沒有比較有經驗的小規模的軍隊來領導,很難對敵人造成比較大的殺傷,也很難與主力軍隊相互配合。


蕭武


首先,不是沒有猶太人游擊隊和抵抗組織存在,但是規模都不大,影響力也非常有限,一個比較典型的就是1943年6月華沙猶太區大起義。



首先,游擊隊的存在和活動,不是遺世獨立不食人間煙火的,游擊隊需要的補給,情報都依賴於活動地區民眾的支持,而在歐洲尤其是中歐和南歐,一直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反猶思想,猶太人游擊隊是不可能在非猶太人中獲取支持,而猶太區即使暫時還沒有被送到死亡集中營,也受到嚴格的監視和限制,很難發展武裝力量和支持游擊隊。



另外一方面,猶太人游擊隊不但要與德軍鬥爭,還要防備當地民族主義遊擊武裝的攻擊,比較典型的就是波蘭和烏克蘭,當地民族主義武裝既反德也反蘇,同時也不耽誤他們和德國人一樣屠殺猶太人,這些地頭蛇地形人頭熟悉,相比起納粹來說更是猶太遊擊武裝的大敵。43年華沙猶太區起義,不但沒有得到波蘭人的幫助,反而很多波蘭人還協助德軍鎮壓暴動的猶太武裝,索比堡集中營暴動中波蘭猶太人方面的組織者“里昂”,最後就是死於波蘭民族主義武裝的襲擊。相對而言,共產主義游擊隊一般對猶太人態度好些,但也只限於接納猶太人加入而已,對於獨立的猶太人游擊隊井水不犯河水已經算好態度了。(猶太游擊隊和抵抗組織多半有猶太復國主義組織背景)

第三個就是猶太武裝中嚴重缺乏有軍事經驗的人才,由於排猶傳統,歐洲各國對猶太人參軍往往都有各種限制,甚至直接禁止,比如德國要到一戰爆發才放開猶太人參軍和擔任軍官,而魏瑪時期“十萬大軍”又將猶太人官兵清理出去了,從立國就把反猶作為國策的波蘭更不可能把猶太人引入執政的軍官團(波蘭在二戰前是軍政府統治),蘇軍中雖然有較多的猶太人,軍官軍士也很多,但是這些被打散的蘇軍絕大多數加入了蘇軍各游擊隊,很典型的就是索比堡暴動後,逃出的蘇軍猶太戰俘多數就加入了蘇軍游擊隊。

所以猶太抵抗組織和猶太游擊隊雖然一直存在,但是活動一般限於協助猶太人脫逃,缺乏組織攻擊性行動的能力,影響力也比較有限就是了。


DDG的老船塢


有,且數量繁多。二戰時是有過猶太人的游擊隊的,雖然大多規模很小分佈不一,雖然在二戰之前歐洲就有了很嚴重的反猶排猶風潮(比如德雷福斯事件)。逐一列數一些:


【一】比爾斯基或貝斯基游擊隊(Bielski partisans)是一支活躍於德據波蘭時期的猶太人遊擊組織,主要活動於今日白俄境內的新格魯多克(Nowogródek)及利達(Lida)地區。而這隻游擊隊的名字源於比爾斯基兄弟。

不過因上述的歐洲反猶排猶問題,導致當時比爾斯基游擊隊的一些行為在今天頗受爭議。而且當時比爾斯基游擊隊的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在森林中長達兩年多的奮戰和營救,讓這隻人數多達1253人的隊伍中,出現了更多非戰鬥人員(老弱婦孺)。這在以他們為背景拍攝的電影《反抗軍》中也能看到。


但是,比爾斯基游擊隊並非是唯一的一支猶太人軍事組織。除了由英國人組建的猶太步兵旅以外,還有在波蘭活動的猶太戰鬥組織(Jewish Combat Organization),下圖據說就是他們為數不多的合影之一(存疑,另一說為立陶宛的維爾紐斯猶太社區抵抗者)。

【二】猶太戰鬥組織源於一個名為“奧布(ZOB)”的猶太人復國主義青年組織(從上圖可以看出)。在德國佔領華沙之前,他們就猜測到德國的反猶企圖(因德雷福斯事件,一戰時猶太人已見覆國論),在1942年3月的一次華沙猶太組織的領導人會議上,他們聯合其他一些左翼猶太復國主義青年團體和領導人,提議成立自衛組織,但遭到了猶太工會為首的拒絕,反對者認為這可能會激怒德國人。


只是在德國佔領波蘭後,從1942年7月28日到1942年9月12日期間,因納粹的特步林卡滅絕營(Treblinka extermination camp)導致華沙猶太社區的人口,從40萬驟減到5.5~6萬人左右(相關參考可見法國紀錄片《浩劫》)。於是在同年11月,ZOB及其他一些倖存的猶太人,加入了波蘭家鄉軍(Armia Krajowa)。【注】當時波蘭軍隊中約有10%的猶太人從軍,總數約為10萬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這一時期猶太人和波蘭抵抗組織的行為,讓德國國防軍部署了一款名為“歌利亞”的履帶式遙控炸彈,這被認為是最早投入批量生產的遙控無人武器。


【三】規模更浩大的抵抗活動還出現在波蘭東部的巴澤爾(Parczew)和烏達瓦(Wlodawa)。以巴澤爾游擊隊(Parczew partisans)為首的猶太人抵抗組織,也是很知名的非正規軍事組織之一。只是他們的活動路徑並未脫離帕澤爾森林一帶,雖然周邊地區同情他們的人給予了鼎力支持,可就像比爾基斯那樣,大量從集中營逃出的老弱婦孺,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抵抗活動。

目前只能肯定在抵抗期間,巴澤爾游擊隊與波蘭的人民警衛隊(People's Guard)一道,與德國軍隊展開了一系列激烈的交火,包括武裝突襲,炸燬工事鐵路和摧毀物資。這最終導致德國在“巴巴羅薩計劃”實施後,對這一地區的波蘭人也實施了驅捕行動。曾有一些學者認為,這次驅捕行動是波蘭抵抗運動開始後規模最大的一次,並將行動中死傷的數千民眾歸咎於波蘭抵抗組織和猶太人……


其實猶太人的抵抗組織真的有很多,名稱也千奇百怪,比如:工作組(Working Group)、拉布營(拉布集中營倖存者)。但更多的是零星抵抗,又或是以其所在地為名,如奧斯維辛的抵抗行動、里加貧民區,又或是立陶宛的維爾納、奧斯茲米亞納和科夫諾猶太區等等。而且隨著時間發展,很多幸存的抵抗組織最終被吸納進了蘇聯的游擊隊中。根據蘇聯曾公佈的檔案數據顯示,猶太人在烏克蘭地區的游擊隊人數佔比約為5.2%左右。


另外還有一些人最終進入了正規軍,比如南斯拉夫正規軍中就有3000名猶太人(其餘的人大多在拉布營),而像下圖,則是1943年的白俄羅斯瓦勒裡·切卡洛夫旅的猶太游擊隊員:



最終說到抵抗,必須建立在倖存的基礎上,如“最後一名猶太人”這張照片所表現的,就是烏克蘭的文尼察和地區,2.8萬名猶太人被屠戮一空。而這也意味著當地不可能再出現倖存者去組織或加入抵抗活動。


毅而三思吳六奇


當然組織過了,比如電影《反抗軍》的原型,就是波蘭、立陶宛、烏克蘭、白俄羅斯四地邊境的比爾斯基斯游擊隊。這支游擊隊源於白俄羅斯的一個農民家庭,以比爾斯基斯三兄弟為首,擁有包括婦女兒童在內的1200餘名隊員,他們不少是在送往集中營途中跳車逃生,或者從周邊猶太人聚集區中逃離出來的。這隻游擊隊在叢林險惡的環境中堅持了三年多,遭遇過無數次納粹的“圍剿”,跟蘇軍開展過合作,但又拒絕蘇軍的直接兼併,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

只是,比爾斯基斯游擊隊在叢林中求生的歲月裡,德國納粹士兵沒弄死幾個,波奸(與納粹合作的波蘭民兵和偽軍)、蘇奸(立陶宛、烏克蘭、百俄羅斯偽軍)隊伍的成員,甚至,這些納粹合作者的家屬,也有不少被猶太人的游擊隊“滅了口”。加上東歐人對猶太民族的偏見,當地民眾並不怎麼待見這支游擊隊。

因而,戰後的多年,比爾斯基斯游擊隊的倖存者們都非常低調,被逐漸湮滅於歷史之中。直到三兄弟中的最後一位在美國辭世後的多年,他們的反抗事蹟才被一名猶太曆史學家整理成專著,再次流傳於世。

此外,還有發生在1943年4—5月,廣為人知的華沙猶太人大起義,被看成猶太人反抗史上異常悲壯的一幕。

(2018年4月19日,波蘭華沙舉行活動紀念1943年華沙猶太人起義75週年,波蘭總統在活動中致辭)。

二戰爆發後,德國國內及德國佔領區的大批猶太人被黨衛隊強制圈禁在華沙的一個特定區域——Ghetto,即猶太人聚集區。之後的幾年,聚集區不斷地被納粹和偽軍強制清洗,不少人被直接拉到了集中營,這番情節在很多著名電影裡,比如《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師》等,都有非常逼真的還原。

到了1943年初,傳聞納粹為了給他們的元首生日獻禮,又要再次清洗Ghetto,這次會一個也不留,全部滅口。

在“要麼反抗,要麼直接滅亡”的關頭。憑藉著前期積攢的武器和糧食,Ghetto中的猶太戰士們,用手槍、步槍、機槍以及自製炸彈摧毀坦克,開始與德軍對峙,並堵截企圖進入猶太區的納粹增援部隊。

這場來自Ghetto的戰鬥,讓華沙城硝煙瀰漫,納粹武裝黨衛隊花了數週進行強攻,損失慘重,最後,使用水、火、煙和毒氣,才將部分彈盡糧絕的抵抗組織成員從地堡裡逼出來。

(德軍將大樓點燃,用煙燻得方式,將抵抗者驅趕到大街上射殺)

到了5月8日,德軍奪取了猶太人戰鬥組織總部的地堡。

絕境之下,猶太戰士們很多選擇了自殺或互殺,以避免落入德軍之手,遭到敵人的羞辱和折磨。經過28天的戰鬥,德軍死傷幾百人,猶太反抗者則犧牲了1.3萬人(起義前,整個聚集區約有6萬猶太人)。

Ghetto中剩下的猶太人,除了被直接處決的,大多被送往了奧斯維辛等“滅絕營”,華沙猶太區不復存在。

第三個是驚天動地的“索比堡集中營暴動“事件。

1944年,在一位蘇軍戰俘的組織下,關押著猶太人、蘇聯戰俘、和德國佔領區政治犯的索比堡集中營發生了集體暴動,制服了看守,600人越獄,其中300人成功重獲自由。這事兒,竟然也發生在波蘭,還被拍成了新舊兩個版本的電影,名字都叫《逃離索比堡》。

以上這三個事例,加上老早前的公元1世紀,猶太人反抗羅馬征服者的大起義,幾乎就是二戰結束前,猶太民族比較有限的抗爭的代表了。從整體來看,猶太人的確沒再有過更大規模的反抗。

其實,跟當今的以色列不同,甚至相反,從傳統上看,那個年月的猶太人,更像是一個善於妥協、退讓的民族,總是希望通過另建一個世界,來逃避原世界的敵視和追殺。

從出《埃及記》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全體組織起來與壓迫者進行武裝對抗,似乎不存在於他們的文化中,或許這就是太聰明的後果,凡事總採用最保險的措施。

甚至在最初面對德國納粹時,他們也曾經一度“理智”的認為,只要能慢慢地與德國人耗,總會有贏得曙光的一天。卻不知對方是冷血禽獸一般的納粹,要的是趕盡殺絕,怎麼會跟你談“理智”。

加之,二戰中,納粹的種族大屠殺和集中營的內幕都是嚴格保密的,普通老百姓對此毫不知情,甚至多數德國國防軍都不知道所謂的“猶太人最終解決方案”是什麼。直到德國戰敗後,這些罪行才被公開。

(美國戰俘營中,德國戰俘正在觀看德軍集中營的紀錄片,他們紛紛被自己同胞們的暴行震驚了)

普通的德軍和德國公民尚且如此,那麼普通猶太人呢,他們根本沒想到,自己踏上的是條不歸路。來自歐洲各地佔領區的猶太人被送上一列列火車,提著自己的大包小包,彷彿,這只是一次搬家.......雖然是強制的。

他們在上車之前,還認真的託運了行李,而納粹那邊,也配合著他們,有模有樣的“演戲”,把猶太人的行李包裹逐一編號,掛上吊牌,大多數情形下,一切都會顯得井然有序。

此情此景下,他們怎麼會料到,自己的目的地,是集中營的勞役場、滅絕營的實驗室、毒氣室。他們中的大多數,都還懷著僥倖,以為是去送自己到鄉下去種地呢……因為之前的經歷告訴他們,有錢能解決一切問題,忍一忍就過去了。

更被動的是,二戰中,德國閃電戰威力極大,在西線,歐洲多國都是瞬即亡國,27天擊敗了波蘭,39天內征服了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5天佔領荷蘭,4小時就讓丹麥宣佈投降;東線的“巴巴羅薩計劃”開始的頭幾個月,蘇聯喪失了400-6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相當於十幾個法國的大小......各國抵抗時間之短,甚至都超出德軍自己的預計。

很多有產業的猶太人在戰前,費老大勁逃到了法國、荷蘭等所謂的“安全地帶”,結果又一次遭受亡國。人家主國都亡了,作為避難客居的猶太人,人生地不熟的,更不知如何是好。何況,歐洲各國對猶太人也談不上多友善,舉報猶太人行蹤還有獎勵。這讓他們勉強活下去都費勁,談何組織武裝力量反抗。

《安妮日記》的作者少女安妮.弗蘭克和她的家人朋友,就是被一個追求“賞金”的告密主動告發了藏身地的。

就算要反抗呢,誰來領導?如何成立有效的組織?猶太民族也有一個鄙視鏈,各有各的圈子。比如德國流亡出來的可能就看不起羅馬尼亞逃出來的;大學教授不屑於同搬磚的為伍;宗教虔誠的和崇尚世俗生活的也沒有共同語言。所以,團結這些環境、語言、工職業、社會階層各異的猶太人,難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還有聳人聽聞的“連坐制”,大部分情況下,一個家庭裡面有一個人抵抗,暴露後,全家都會倒在蓋世太保的槍口下。一個社區裡有小一部分人謀劃抵抗納粹,整個社區成員全都得墊背。比如,一個猶太人刺殺了一名看守,德軍可能會射殺超過100人作為報復。

更有硬件的限制,無論是猶太人聚集區,還是更殘酷的集中營,外面有黨衛隊和偽軍的層層嚴密看守,聚集區內的條件極差,食物、水的供應嚴重不足。遷居聚集區之前,他們的財物都被扣押,每人只能帶少量行李;集中營的話,更是連隨身衣物都留不下。個個都面黃肌瘦,餓的都扶著牆走。顯然,要反抗,你至少要有一定的體力,還得有可靠的武器裝備補給才行。

因此,重重障礙下,除了開頭說的三次發生于波蘭的反抗行動外,當年,猶太人確實沒有大規模的抵抗過,比爾斯基斯游擊隊就是二戰中唯一的一隻猶太人游擊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