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交戰不斬來使,要是斬了會有什麼後果?來看看清朝的下場

中國從古至今都是一個禮儀之國,講究以“禮”相待,即便是面對暴力,反人性的戰爭也講究“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在戰爭中,交戰雙方不得以任何方式傷害對方的傳達信息的人員”。使者在古代戰場上負責傳遞信息,本身不代表任何戰爭意義,所以使者只要傳遞了談判的信息,就可以完好無損地回到本國。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規則也被打破過,清朝當年斬殺了英法聯軍派來商議的使團,結果呢?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要是斬了會有什麼後果?來看看清朝的下場

1860年,中國因為國力薄弱,被西方列強欺負,英法聯軍更是想要更換條約,並且威脅清政府,以更換條約為名要逼進北京。清政府被逼無奈,只能進行外交談判。在通州談進行判時,英方派出了一個39人的使團,以巴夏禮為代表。在進行談判時,清政府對於英法聯軍提出的各種不平等條約都能接受,但卻在“禮節”的問題上,卻非要巴夏禮行清朝的禮節,讓巴夏禮見到皇帝時下跪,可是巴夏禮在“跪還是不跪”這一問題上卻寸步不讓。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要是斬了會有什麼後果?來看看清朝的下場

清朝派出的談判代表載恆堅決表示:“這是中國,按禮制見皇帝必須跪拜”,巴夏禮毫不在意地說“我又不是中國的臣”。雙方在這一問題上爭討了許久都沒有結果,兩方都沒有退讓。於是載恆上報了朝廷,沒多久清政府就給了答覆“必須按中國禮節,跪拜如儀,方予許可”,這讓巴夏禮感覺受到了屈辱,談判也不能繼續下去了,巴夏禮帶著使團中的人揚長而去。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要是斬了會有什麼後果?來看看清朝的下場

清政府這個時候決定採取強制的態度,清政府下令讓僧格林沁將巴夏禮一行人扣押下來,然後押去北京。其實在清政府談判代表出發前,咸豐帝就下達了一封旨意,要求將巴夏禮等人“羈留在通州,勿令折回,以杜奸計,他日戰後議撫,再行放回”,如今巴夏禮一行人被扣押在這裡,是早就商議好的事情。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要是斬了會有什麼後果?來看看清朝的下場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不僅是中國的規矩,在世界上更是各國一直遵守的規矩,現在清政府明目張膽的破壞了規矩,英國政府自然不會置之不理。外交使團被扣押的消息穿回去沒多久,英法聯軍就向中國發起進攻,而且馬上攻入了紫禁城,咸豐帝帶著人跑到了。英法聯軍進入紫禁城後見到被扣押的39個人,如今只剩下19個人還活著,其他人早就被用了極刑,留下了一居屍體,這讓他非常生氣。氣急之下,就有了火燒圓明園等一系列惡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