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心肺功能的鍛鍊,降低運動猝死風險

“運動猝死”指的是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24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意外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又稱心臟性猝死,指急性症狀發作後突然發生的以意識驟然喪失為特徵的、由心臟原因導致的死亡。一般來說,心源性猝死主要發生在明確有冠心病、心衰或一些遺傳性心臟病的人群中。但也有一部分猝死的人,生前從未有過任何不適症狀。對此,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國民體質研究中心馮強說:“對運動愛好者來說,從未有過不適症狀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引起重視,日常除了作息要規律,也要注意加強心肺功能的鍛鍊,降低運動猝死風險。”

加強心肺功能的鍛鍊,降低運動猝死風險

“運動猝死醫學上的原因很複雜,可能長期生活處在不規律的狀態,隨著工作、生活、家庭的壓力與日俱增,並且長期有嚴重的不良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結構不合理、暴飲暴食、長期熬夜、抽菸、喝酒等。還有很多人由於對自身身體狀況缺乏瞭解而盲目運動,都有可能會出現運動猝死。運動猝死難以預防的地方在於這些人平時身體沒出現什麼問題。就像高以翔,生活中熱愛運動,是大家認為身體康健的人。”馮強說,“但是如果運動前過度勞累,又突然加大了運動量,再加上平時缺乏對心肺功能的鍛鍊,這時突然加大的運動量就會刺激心肺血液循環系統,逼近自己的心臟臨界狀態,超負荷運動導致心臟缺血,從而可能出現猝死。”

加強心肺功能的鍛鍊,降低運動猝死風險

而想要預防運動猝死,馮強認為應該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熬夜,戒菸限酒。儘量讓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態,學會自我調節和放鬆。有家族或者心臟方面隱患的人,建議運動前要去醫院進行檢查,然後再根據專業人士的專業建議,選擇體育活動項目。

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運動前應排查風險、定期體檢,特別是心血管系統檢查。在參加劇烈運動或比賽前更是如此。並且在運動前,要保證充分的熱身,儘可能多地讓血液流向心肺和肌肉,提高心肺的代謝能力,冬天熱身的時間要適當延長。此外,馮強還強調,感冒、發燒時不要進行劇烈運動,自身疲憊或熬夜的情況下也不應劇烈運動。

加強心肺功能的鍛鍊,降低運動猝死風險

“俗話說‘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有的人因為經常運動就會放鬆對運動度的掌控,建議所有的運動愛好者,不管身體素質怎麼樣,在增加訓練量和訓練強度時都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憑著感覺去鍛鍊。我們推薦如果想增加訓練強度訓練量的話,儘量控制在10%左右。其實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能有計劃地提高心肺功能,提高機體心肺系統的應激水平,可以有效地預防高強度刺激對心肺功能所產生的壓力,那麼抗風險能力也會提高。”馮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