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梯”大做 如何讓防疫不留“死角”?

(抗擊新型肺炎)小“梯”大做 如何讓防疫不留“死角”?

  中新社北京2月4日電 題:小“梯”大做 如何讓防疫不留“死角”?

  中新社記者 張素

  即使是空間相對較大、載重2000公斤的客貨兩用電梯,其轎廂寬度和深度也不過2米左右。而以專家目前判斷,新型冠狀病毒飛沫傳播的距離在2米以內,加上患者的飛沫可能附著在電梯按鍵上,許多人經常接觸的電梯已成為防疫隱患。

小“梯”大做 如何讓防疫不留“死角”?

資料圖:社區工作人員身著防護服為轄區一公共電梯間進行消毒。 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專家組成員蔣榮猛3日晚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在溫度環境合適的情況下,可存活5天。另據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的一起確診病例,專家猜測鄰里間可能因同乘電梯而被感染。一時之間,包括電梯在內的密閉空間成為“眾矢之的”。

  為消除這一防疫“死角”,人們採取了不同措施。官方呼籲市民錯峰乘坐、避免長時間乘坐。也有極端做法,比如有街道辦事處發佈暫時停用住宅小區電梯的通知。一項網絡調查顯示,在約7.5萬名參與投票的微博用戶中,選擇“一週以上沒坐電梯了”的超過62%。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議“電梯按鍵應每日消毒兩次”,中山市電梯行業協會出臺《電梯防疫須知》建議“每隔兩到四個小時對電梯消毒一次”,連日來,不少小區的電梯間充斥著消毒液的氣味。但對那些仍在乘坐電梯的民眾來說,僅靠消毒不足以安心。他們隨身攜帶著筆或牙籤,按鍵時用“此尖”代替指尖,或是自發在電梯內放置紙巾。還有人乾脆戴著手套乘梯。

  專家在肯定小“梯”大做時,也表示不必小題大做。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3日回答是否需要戴手套坐電梯時說“我認為沒有必要”。她同時提醒公眾要勤洗手。

  事實上,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相應的是防疫工作做得更為全面細緻。

  為防止廢棄口罩成為“二次汙染”的源頭,各地各出“妙招”。在北京,一家環衛企業成立“廢棄口罩處理突擊隊”,每日對轄區口罩集中回收點進行清運。在四川,全省設置25萬餘個專用容器回收廢棄口罩。在浙江,垃圾兌換超市以“五個廢棄口罩可換一塊肥皂”的方式鼓勵村民集中回收。

  為開展消毒殺菌,人們用“土法”結合“高科技”。在河南中牟,村民用平時播灑農藥的植保無人機進行村內消毒,經過5小時飛行,消毒面積近一萬平方米。在湖北當陽,村民把拖拉機改裝成“消毒水噴灑機”,減少因為防疫消毒而造成人員感染傳播的可能。

  “無接觸配送”陸續上線、及時去除外賣或快遞的外部包裝、使用中央空調以前進行消毒處理、儘量選擇移動支付以免紙幣或硬幣“窩藏”病毒、加強對公共廁所消毒及處置糞便……疫情暴發以來,人們從日常入手,從自身做起,阻斷病毒的傳播軌跡。

  需指出的是,也有一些防疫行為缺乏科學依據,矯枉過正,甚至引發新的隱患。比如往汽車軲轆上噴灑消毒劑,用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張流波的話說是“沒有意義”,而人體吸入消毒劑也存在風險。再如用紫外線燈消毒,有報道稱因使用不當而引起電光性眼炎的病例明顯增多。

  對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3日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強調,“加強對健康理念和傳染病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

  人人防疫,同舟共濟。隨著一個個防疫“死角”被掃清,距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想必也將為時不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