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文玩会客厅(WWHKT)今天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植写过一篇文章,他用极其瑰丽的文笔描述了一个缠绵凄婉又动人心魄的人神爱恋故事,它像梦一样充满着神秘色彩,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洛神赋》。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东晋 顾恺之作 (宋摹本) 绢本设色 纵27.1厘米 横572.8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令人遗憾的是,顾恺之的时代距今已经太为遥远,《洛神赋图》真迹早已在历史中散失,保留至今的,共有四卷宋人摹本,它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虽然是宋人摹本,但它们却较为完整地保留了顾恺之的艺术特点和魏晋时代的审美风尚,也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一睹魏晋风采。

《洛神赋图》高清欣赏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一画一故事》读隋唐五代名画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人 神相恋 动人心 魄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植写过一篇文章,他用极其瑰丽的文笔描述了一个缠绵凄婉又动人心魄的人神爱恋故事,它像梦一样充满着神秘色彩,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洛神赋》。其后的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则在绢素上用笔墨将这一故事徐徐铺陈开来:画中的洛神高髻玉簪、顾昐含笑、步履轻波;人神相遇,他们脉脉含情;临行分别又不禁让人落寞哀叹。作为赋,它言辞瑰丽,动情动心,人神之恋悲戚难断;作为画,画中之人飘然若仙,惆怅的优美充满画卷。此画完成,大家即为顾恺之的高超艺术表现所深深折服,从此无人再敢绘此故事。《洛神赋图》也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之一。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洛神

顾恺之这幅画的灵感就来自于《洛神赋》,那么曹植是因何写出这篇文章的,这其中有着怎样的一段故事呢?故事还要回到三国时期,故事的女主人叫做甄宓,她是上蔡县令甄逸之女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她与大乔、小乔同为绝世美人,而且自幼喜好读书,性情恬淡温良。起初她嫁给了袁绍之子袁熙,然而后来在官渡之战中,袁军大败,袁熙带着残兵败将逃亡辽西,甄氏就被曹操俘虏。此时曹植便和甄氏相遇了,他们互生情愫彼此倾慕,但哥哥曹丕同时也喜欢着甄宓。在曹丕立功回邺城时,曹操论功行赏,将她嫁给了曹丕,曹植为此伤心不已。公元229年,曹丕登上帝位,是为魏文帝,可第二年曹丕却听信郭后谗言而将甄宓毒死,真是印证了那句红颜薄命啊!因为甄宓是一位才女,从她的一首诗《塘上行》“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从中可以窥见她的才华和嫁给曹丕之后的愁肠百转之情,甄宓并没有在曹丕那里得到爱情。也许后来甄氏的死让曹丕心有愧疚,因此黄初三年曹植入京朝谒,在君臣之礼过后,大哥曹丕竟然把甄氏遗物一盘金镶玉睡枕送给了曹植。当曹植怀抱睡枕禁不住睹物思人心痛不已,昔日想念之人已经烟消云散,他满怀凄楚地走在回自己封地的路上,相思之情越发让人怅然若失。这一天他夜宿在洛水河畔,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轻柔的河水拍打着岸边,曹植渐渐入梦,恍惚间他梦见了甄宓前来相会……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梦境之中,洛河岸边垂柳依依,此时车马随从都已经很疲惫,他们正欲休息时,忽然看到洛水上伴随着微风吹起的涟漪,洛神飘然而来:她“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曹植如痴如醉,他下意识地用双手拦住侍从,他怕她会受惊,此刻他的目光中充满了见到意中人的喜不自禁之情……

“她低回徘徊,神光时离时合,忽明忽暗;她像鹤立般地耸起轻盈的躯体,如将飞而未翔;又踏着充满花椒浓香的小道,走过杜蘅草丛而使芳气流动;她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她回过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启,缓缓地诉着往日情思,只怨恨人神有别,彼此虽然都处在盛年而无法如愿以偿。说着不禁举起罗袖掩面而泣,止不住泪水涟涟沾湿了衣襟。她说:“哀念欢乐的相会就此永绝,如今一别身处两地,自己虽然深处太阴,却时时怀念着君王。”

曹植醒来,却发现是梦一场,余情绻缱,不时想象着相会的情景。回首顾盼,更是愁绪萦怀。想起梦中景,他满心希望能再次出现,他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越来越强,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身上沾满了浓霜直至天明。他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于是后来在这深深的惆怅后他写下了《感甄赋》,他把深深的爱恋与思念寄托在其中。4年后,曹丕的儿子曹睿继位,是为魏文帝,他将《感甄赋》改为了《洛神赋》。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悟 对 通 神

顾恺之数次读曹植的《洛神赋》,“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每当他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那些丰富的想象、细腻的描写、绵绵的情意总会将他深深地打动,他决意要用绘画的形式再一次展现曹植对甄妃这一真挚的情感以及他们的形象。

这幅近6米的长卷人物画像电影镜头一般缓缓铺陈开来。曹植路过洛水疲倦之时却在翠柳丛石的岸边突然不经意地发现洛水之上飘来一位美丽照人、婀娜多姿的女神。画中的曹植头戴梁冠,身穿宽衣大袖,在打着华盖的随从的簇拥下,有着贵族诗人般气质的他看到洛神飘然而来,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初见时又惊又喜的神态。看他生怕惊动洛神,下意识轻轻地用双手拦住侍从们,而两边及身后的8位侍从他们呆滞的目光、木然的表情更是反衬托出曹植惊喜的神情,让画面产生出来一种鲜明的对照。曹植的神情是既专注又惊讶,他的内心既激动外表又矜持,这是多么难以传达的一种心情!顾恺之却神奇地将这种情感呈现在世人面前。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顾恺之《烈女图》(局部)

故事情节不断展开,画中洛神顾盼生姿、情意绵绵的表情也恰到好处。二人初见时曹植站于岸边,痴情地望着远方水上的洛神,她“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高高的云髻,被风吹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种飘然若仙、可望而不可及的天界之感。她对曹植的含情脉脉以及欲去还留的动态,也充分表露了这位女神矛盾的心理。画中曹植把玉佩送给洛神,并和洛神一起驾车在山水间游玩,我们似乎能感到画中仙乐缈缈传来……然而人神最终不得不分别,她在云端中渐渐离去,回眸凝神幽思的目光中蕴含着几丝无奈几丝哀怨,几许惆怅几许依恋,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思之望之。周围的草木也一动不动,正是“凭君莫语伤心事,尽在含情不语中”,最终曹植依依不舍地离去。人神之恋描绘得令人柔肠百回,感慨万千,这其中泣笑不能,欲说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

顾恺之在画中还展现了一种很抒情的诗意性。也许是因为《洛神赋》的文字太美,这使得画家去创作的时候反而会很难,所以他把画面处理得朦胧迷离,画中的洛神所有的衣纹都是飘飞起来的,与后面的山水重合在一起,我们看起来都像梦一样,故而具有了一种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色彩。也许因为梦中到了最美的地方,醒来后往往会很模糊朦胧,所以他在这里把图像处理得有那么一点迷离,因为图像的空间如果太具体了就不会留给他人想象的空间,这种意境叫做“气韵生动”。气韵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它是一种感觉,不管写实到什么程度,最美的并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气韵。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顾恺之《烈女图》(局部)

再仔细看这幅画,其中还有大量的对于云和水的写照,水的姿态有时舒展自如,有时平滑光洁,有时荡漾回旋。总之,顾恺之笔下不同的水态的组合,使这种波涛律动的江浪之美又与画中人物的惊讶、激动、惆怅、流连烘托成一体,影响着画中气氛,将画家的情绪传染给观者,真是高明之笔。

我们仔细观看,在画中创造了许多奇禽异兽,让人不禁想到《山海经》。长着豹子头一样的怪鱼、还有长着鹿角马脸的海龙,这些动物虽然奔驰在江水之上,却没有飞溅起水花,就如同在空中腾飞一样。云中的明月、初升的朝霞、还有传说中的风神在收风,女娲在歌唱,充满着神秘色彩和梦幻的意境。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不 痴 不 艺 术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纷繁动荡的时代,战争和权力的更迭导致的生命的突然消失、仕途的起伏坎坷使得人们对人生和生命的体认比以往更深刻,此时“痴”仿佛成为了一种风潮,魏晋名士们专情、放任自由,这是一个适合艺术生长的土壤,顾恺之就生活在这样的土壤上。中国绘画艺术自他开始追求所谓的“神采”,它指明了中国绘画的方向。

顾恺之的家族是东晋无锡“顾、陆、朱、张”四大门阀士族之一,顾家祖上是晋朝官员。他字长康,小字虎头,自小便多才多艺,诗、赋、绘画无一不精通,因此被称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并因此而广被效仿和传颂。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顾恺之《烈女图》(局部)

有一事说明顾恺之是为“画绝”。每当创作灵感一来,他便来到家中小楼上,然后什么事也不管,什么人也不见,连一日三餐都是由妻子递上楼,凝神静思,挥毫作画,直到画画好了才下楼。他特别擅长画人物,却往往在画成之后好几年都不点出此人的眼睛。为什么会如此慎重呢?原来顾恺之认为画人物能否画得妙,在于是否能把人的精神气质传达出来,而传神的关键就是眼睛的刻画,因为眼睛可以透露出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顾恺之的画绝就绝在传神,《洛神赋》正是体现了他的人物画创作这一最高审美境界。从顾恺之开始,中国绘画原本是工匠之能事逐渐转变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方式,这大大地提升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文化品位。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在画史上记载有许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据说顾恺之吃甘蔗也能吃出哲理。因为他甘蔗的吃法与别人不一样,他每次都是先从甘蔗根部吃起,有人就问他:“你怎么倒着吃呢?”他回答说:“这样才能渐入佳境呀!”还有一则故事说明顾恺之的画在当时是颇受欢迎的。公元364年,南京修建瓦官寺,官员名士们纷纷捐香火钱。顾恺之此时也许诺捐钱百万,寺庙僧侣都只是以为他在开玩笑。于是他让寺院给他留一面白墙,并关门闭户一百余日心无旁骛地画维摩诘说法图。等到开光那天南京城内慕名来者争先恐后,只见维摩诘惟妙惟肖,人们赞叹不已,纷纷捐钱,才不到一个时辰,百万香火钱就很快募足了。

令人遗憾的是,顾恺之的时代距今已经太为遥远,《洛神赋图》真迹早已在历史中散失,保留至今的,共有四卷宋人摹本,它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虽然是宋人摹本,但它们却较为完整地保留了顾恺之的艺术特点和魏晋时代的审美风尚,也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一睹魏晋风采。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文玩会客厅(WWHKT)2020.2.4

欢迎添加关注!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