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傳閱!首個病毒防控指南正式發佈


請傳閱!首個病毒防控指南正式發佈

日前,國家衛健委發佈《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指南(第一版)》,內容涵蓋老年人防控指南、兒童防控指南、學生防控指南、幼兒園(或學校)防控指南、養老院防控指南、辦公場所防控指南、交通工具防控指南、公共場所防控指南、居家隔離防控指南等幾大方面。

目 錄

01

特殊人群防控指南之一:老年人防控指南

02

特殊人群防控指南之二:兒童防控指南

03

特殊人群防控指南之三:學生防控指南

04

特定場所防控指南之一:幼兒園(或學校)防控指南

05

特定場所防控指南之二:養老院防控指南

06

特定場所防控指南之三:辦公場所防控指南

07

特定場所防控指南之四:交通工具防控指南

08

特定場所防控指南之五:公共場所防控指南

09

特定場所防控指南之六:居家隔離防控指南

10

專家建議:社區居家發熱患者中西醫結合醫學管理專家建議

(第一版)

一、特殊人群防控指南

(一)老年人防控指南


(二)兒童防控指南


(三)學生防控指南


二、特定場所防控指南

(一)幼兒園(或學校)防控指南


(二)養老院防控指南


(三)辦公場所防控指南


(四)交通工具防控指南


(五)公共場所防控指南


(六)居家隔離防控指南


三、專家建議

社區居家發熱患者中西醫結合醫學管理專家建議(第一版)

特殊人群防控指南之一

老年人防控指南

1.確保老人掌握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個人防護措施、手衛生要求、衛生和健康習慣,避免共用個人物品,注意通風,落實消毒措施。倡導老人養成經常洗手的好習慣。


2.老人出現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噁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痠痛等可疑症狀時,應採取以下措施:


(1)自我隔離,避免與其他人員近距離接觸。


(2)由醫護人員對其健康狀況進行評估,視病情狀況送至醫療機構就診,送醫途中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曾與可疑症狀者有無有效防護的密切接觸者,應立即登記,並進行醫學觀察。


(4)減少不必要的聚會、聚餐等群體性活動,不安排集中用餐。


(5)若出現可疑症狀的老人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其密切接觸者應接受14天醫學觀察。病人離開後(如住院、死亡等),應及時對住所進行終末消毒。具體消毒方式由當地疾控機構的專業人員或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操作或指導。沒有消毒前,該住所不建議使用。


特殊人群防控指南之二

兒童防控指南

1.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參加聚會。

2.外出一定要戴上口罩,記得提醒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戴好口罩。


3.作息規律,健康飲食。飯前便後認真洗手。在家多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做體育運動。


4.從現在起,養成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袖肘遮住嘴巴、鼻子的習慣。


5.如果有發燒、生病的情況,一定要配合爸爸、媽媽及時去醫院就醫。


特殊人群防控指南之三

學生防控指南

1.寒假期間

(1)有疫情高發地區(如武漢等地區)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學生,自離開疫情高發地區後,居家或在指定場所醫學觀察14天。


(2)各地學生均應儘量居家,減少走親訪友、聚會聚餐,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


(3)建議學生每日進行健康監測,並根據社區或學校要求向社區或學校指定負責人報告。


(4)寒假結束時,學生如無可疑症狀,可正常返校。如有可疑症狀,應報告學校或由監護人報告學校,及時就醫,待痊癒後再返校。


2.返校途中


(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隨時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3)旅途中做好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


(4)留意周圍旅客健康狀況,避免與可疑症狀人員近距離接觸。


(5)若旅途中出現可疑症狀,應主動戴上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儘量避免接觸其他人員,並視病情及時就醫。


(6)旅途中如需去醫療機構就診時,應主動告訴醫生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的旅行居住史,配合醫生開展相關調查。


(7)妥善保存旅行票據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關密切接觸者調查。


特定場所防控指南之一

幼兒園(或學校)防控指南(略)

特定場所防控指南之二

養老院防控指南(略)

特定場所防控指南之三

辦公場所防控指南

1.工作人員要自行健康監測,若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狀(包括髮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噁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痠痛等),不要帶病上班。

2.若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狀者,工作人員應要求其離開。


3.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觸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4.保持辦公場所內空氣流通。保證空調系統或排氣扇運轉正常,定期清洗空調濾網,加強開窗通風換氣。


5.洗手間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


6.保持環境衛生清潔,及時清理垃圾。


特定場所防控指南之四

公共交通工具防控指南(略)

特定場所防控指南之五

公共場所防控指南(略)

特定場所防控指南之六

居家隔離防控指南

1. 居住空間安排

(1)可疑症狀者需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並拒絕一切探視。


(2)家庭成員應生活在不同房間,如果條件不允許,應至少保持1米距離,分床睡。可疑症狀者應減少活動,限制居住空間,確保需要共用的空間(如廚房和衛生間)通風良好(保持窗戶持續開放)。


2. 照顧者安排


最好固定一位家庭成員照顧,這位家庭成員應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且沒有慢性疾病。


3. 防止傳播


家庭成員與可疑症狀者在同一房間時,都應該佩戴與面部嚴密貼合的醫用外科口罩。隨時保持手衛生,避免直接接觸身體分泌物,不要共用任何可能導致間接接觸感染的物品。


4. 汙染物的處理


使用過的手套、紙巾、口罩以及其他廢物都應該放在患者房間專用的垃圾袋裡面,標記為汙染物再丟棄。


5. 出現以下症狀時應立即停止居家隔離並及時就醫


(1)出現呼吸困難(包括活動後加重的胸悶、憋氣、氣短)。


(2)出現意識問題(包括嗜睡、說胡話、分不清晝夜等)。


(3)腹瀉。


(4)高燒超過39℃。


(5)其他家庭成員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狀。


社區居家發熱患者中西醫結合醫學管理專家建議(第一版)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目前數據顯示,患者大多為普通型。同時,每年冬末、春初,也是普通感冒、流感的高發時段,因此近一時期,各醫院發熱門診和病房人流聚集較多,部分發熱患者擔心可能帶來交叉感染的風險而選擇居家隔離。依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9)》等,特制定本建議以指導居家隔離的發熱患者。

一、發熱患者居家隔離的篩查建議


冬春季節,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均可導致發熱,但症狀各有不同。如普通感冒通常表現為打噴嚏、流鼻涕、咽喉不適等明顯的上呼吸道症狀,而全身症狀較輕,不發熱或僅有短暫發熱。流感多為高熱,全身症狀較重,伴畏寒、頭痛、全身痠痛、鼻塞、流涕、乾咳、胸痛、噁心、食慾不振等表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症狀。


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以下情況建議採取居家隔離的方式進行觀察:


1.症狀輕微,體溫低於38℃,無明顯氣短、氣促、胸悶、呼吸困難,呼吸、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徵平穩。


2.無嚴重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基礎疾病及嚴重肥胖者。


二、居家發熱患者的醫學管理建議

1. 注意休息,營養均衡,飲食宜清淡,忌肥甘厚膩。


2. 多飲溫水,少飲冰涼飲料,保證脾胃功能正常。


3. 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


4. 必須嚴格正確佩戴口罩,與家人分餐,與家人保持距離1.5米以上。


5. 怕冷明顯者,可以選用具有解熱散寒類的中成藥。


6. 怕冷、發熱、肌肉痠痛、咳嗽者,可選用具有清熱解毒,宣肺止咳類中成藥。


7. 乏力倦怠,噁心、食慾下降、腹瀉者,可選用具有化溼解表類中成藥。


8. 發熱伴有咽痛明顯者,可選用具有清熱解毒利咽功能類中成藥。


9. 發熱伴有大便不暢者,可加用具有通腑瀉熱類製劑。


10. 體溫升高,38.5℃以上,可採取溫溼毛巾或冰貼等物理降溫措施,建議口服解熱鎮痛藥,也可服用清熱解毒藥。


以上具體藥物可參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中的推薦用藥。


三、發熱患者家庭防控措施


1. 建議居家隔離時間為7天。


2. 保持居室環境的清潔和通風,可早、中、晚各通風半小時,通風時注意保暖。


3. 學會正確戴口罩、掌握咳嗽禮儀(咳嗽、打噴嚏時用肘部遮擋,不要用手去捂)、勤洗手(不洗手不接觸口、鼻、眼等部位)和如廁後先蓋馬桶蓋再衝水。


4. 避免聚會、聚餐,儘可能減少人群密集場所的停留時間。


5. 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要知曉自我隔離的方法,如單人、單房間隔離;如無條件,家庭成員和患者保持至少1.5米以上距離;隨手關門,避免各個房間之間的空氣對流;不要使用中央空調。


6. 前往醫院就診途中,所有人員均要佩戴口罩。


7. 發熱病人使用過的口罩要用密封袋/保鮮袋,將口罩密封后,放入垃圾桶。


四、居家發熱患者的主要症狀監測


1. 密切觀察體溫,建議每天至少測量2次。


2. 是否有胸悶、氣短,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


3. 腹瀉、嘔吐等消化系統症狀是否加重。


五、居家隔離中異常症狀的處理建議


1.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建議到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就診:


(1)體溫持續2小時以上不退。


(2)如果出現胸悶、氣短。


2. 若出現呼吸頻率 ≥30次/分,伴呼吸困難及口唇發紺等表現,須撥打120,由急救醫護人員轉運到定點醫院、發熱門診救治。


本建議在臨床實踐中進一步循證修訂完善,各地區根據區域特點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