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倒闭的商场,以后会干什么用?

波浪涛涛乘风破浪


经商人的担心好日子没了,其他人的购物依旧丰富多彩,就是肉涨价太快了!


用户6191911245762


这些商场倒闭不是因为经济不好,而是被新建的k11,万达,万象在购物环境,服务等方面给碾压了。沈阳市场流量就这么大,800多万人口,养不活这么多商场。这些商场的管理者面对这些后起之秀即将抢夺或正在抢夺客源的时候都不知道干什么,现在他们就更不知道干什么。墙倒众人推,谁都没信心原地重起炉灶,继续烂个10几20年的。

当年这些即将倒闭的商场曾经有过一线生机,大批教育培训机构由路边门市进驻商场,

在这里边做的比较好的是大东龙之梦,现在进入龙之梦大约半数的档口都被各种培训机构占领。这些培训机构又为商场内部的餐饮,购物引来了很多人流。如果说这是龙之梦有意使然,这家商场运营人员还是有点本事,依靠原有配置打开新局面。要知道商场不断升级,受地理位置,原有的基础设施想一直站在时尚前沿是相当吃力的。要么靠资金,要么靠文化。文化需要时间做成本,熬时间那就是得先活下去。

现在比较看好自媒体带货这个领域,这是个新生行业。有商业变现的需求,也有商品零售属性。如果这些商场能够降下身段,前期给这些自媒体带货的小苗子一定的生存空间。引入自媒体创业者把工作室搬到商场里,形成规模效应。线上各家凭本事获粉,提高转化率,这个暂且不提。光是线下的流量就嗷嗷的能上来。绝对能把商场的线下零售带动起来。要知道这些在自媒体平台活跃的大大小小网红,哪个没有拿手好戏傍身?简直就是免费的娱乐演员,把这些人集合起来,各家档口营业时间透明窗户、大门一开,隔音做好互不干扰,可劲供游客观赏。那就是天天有免费演绎狂欢的商场,还不用商场花一分钱。


秀才老爷探索发现笔记


以后会越来越多,当年兴隆红极一时,现在也即将落幕。但沈阳有一个地方原先是门庭冷落,现在是车水马龙,那就是“北一路纺织城”。当年招商完全没人,后来减免租金,以大众消费为主。慢慢人气也上来了,现在地铁一开更妥了!租金是一路看涨。可见不是商业完全不行了。是市场定位问题,要不你玩高大上的奢饰品商场,要不你就玩低端的老百姓大市场。就怕高不成低不就那些东西。我个人感觉,其实消费者还是愿意在实体店购物的,毕竟看得见摸得着。只不过之前那些商场租金太高了,价格水分过多。市场经济自然淘汰了!


东利29049808


已改成花鸟鱼市场



A63951739


不是实体商业不行了,是你的实体商业不行了。遵循老式商业模式,靠柜台卖货,还埋怨马云淘宝。

万达,万象人一点也不少啊。中街步行街人一点也不少。

拿淘宝说事的,本就是思想落后,不思进取。

多出去走走,看看南方的商业模式,体验式购物,互动式购物,吃玩教育一体场所,这才是能吸引顾客。

淘宝兴起,普通购物是分流了,中高端的购物,还是需要对应的新兴场所去消费


welson


我也不知道!但咱们太原街的商场可爱倒闭,一个是华联一个是东舜一个是五洲一个是新世界一个是伊势丹一个人新玛特什么都有!但中街除了久光其他都很好


彤167542242


旧的实体商业模式被网络经济所替代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也是未来必然全面发生的。但实体商业也有网络商业无法取代的特点,但需要更快的转型,适应并利用现代的技术发展。商业布局的密度必须减少,重复性建设只能是浪费。现有的一些商场倒闭关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成为常态,也是市场更新的一部分。但由于沈阳在网络经济上不占优势,如果完全放弃实体商业,任由自生自灭,会对将来的经济复苏没有好处。

现在沈阳停车难,停车场建设不足,不但造成交通拥堵,而且是实体商业客流少的一个重要因素。看看宜家为什么人那么多,因为停车方便而且免费。如果把这些关闭的商城改造成为停车场,不但可以减少商业密度,让剩下来的商城更集中客源,也可以为周边商业提供更多停车位。当然,这可能需要一定资金,但对于市民出行方便以及商业的发展应该是值得的。


心理专家梧桐


现在互联网经济如此发达。线上经济的火爆也是对实体经济打击的重要原因。但是同时线上也存在很多的弊端。其实,我们线下的商场完全可以向交互式,体验式,娱乐性,休闲性这些方向走。之前兴隆大家庭走的路线是家庭摩尔。打破了传统的商场概念!这是一次突破。收货也是很大。所以,我觉得实体商场应该更加个性化,体验性更强些,交互感更高一些!


二师兄传媒


还会继续开商场的,都是核心地带,老百姓不能总在家里,需要有溜达的地方。


辽宁林林


说实话目前无法判断这些大商场的未来出路

没落衰败的就没有机会了

就像好多古时候繁华的地方一旦衰落就剩长草了,除非多年以后变成名胜古迹,不然是没啥出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