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無聊焦慮?給你一份宅家指南,科學緩解無聊

最近大家的娛樂活動大量減少,天天宅在家,過上了夢寐以求豬一般的生活。但是,閒了幾天後,越來越多的人坐不住了。

許多人抱怨,宅在家裡,太無聊了!

抱著手機狂刷的你們,頸椎疼不,眼睛漲不。無處安放的時間,又感覺辛苦了一天,不僅沒收入,還覺得比上班還累!

其實,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家無所事事,精神奔潰,沒事找事。

關於在家如何緩解無聊,我想跟你分享以下五點。讀完這篇,將日子變得更充實。


在家無聊焦慮?給你一份宅家指南,科學緩解無聊

緩解無聊

01 無聊的產生 & 峰終定律

無聊是一種注意力傾注的對象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時的心理體驗。

打個比方,我想賺錢,我要工作,在家實現不了,於是靠刷劇轉移注意力。一天下來,脖子眼睛累得不行,還沒毛爺爺安慰。無聊就產生了。

產生無聊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外部因素——外部的刺激;二是內部因素——自身的調節能力。

外部因素與注意力密切相關。外部刺激可以引起兩種類型無聊:注意力集中的無聊和注意力分散的無聊。

注意力集中的無聊,是指一個人反覆做著單調的工作,最終對其失去新鮮感。舉個例子,你被強制要求敲1000下鍵盤,這聽起來就感覺手指抽筋。但是,如果你是在打遊戲,跟你的戰友吐槽,或者是聊天,打5000下也不覺得累。 當你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無聊的敲鍵盤時,而是有趣的事物時,人的精神是亢奮的。

注意力分散的無聊,是指當前各種對象都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注意力尋找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對象的過程。大白話講,就是感覺生無可戀,沒發現什麼值得注意的東西。

內部因素可以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來調節,靠自身的調節能力。比如今天呆在家,感到無聊了,我就去上網找個舞蹈來模仿著跳,既學了舞,又鍛鍊了身體。

在家無聊焦慮?給你一份宅家指南,科學緩解無聊

無聊

02 在家喊無聊的你們,其實很累

受無聊的折磨,對大家來說,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在無聊中,感覺身心疲憊,現在,你每天肯定是這樣過的:

睡個大懶覺到八九點,捧著手機刷刷,接著隨便吃點東西,到中午吃飯,下午睡一會,晚上吃飯,再次晚安。一整天下來,就是玩手機,打遊戲,刷朋友圈,聊天看劇。不得不說,這電子產品的發明可真是人類史上超強大的黑科技之一,讓很多無所事事的人們找到了歸宿。

然而,一直刷電子產品,始終無法彌補精神的空虛。呆在家中,也無法展開雙臂,反而融入沙發的懷抱,身體沒有運動,這會更累!

越不運動越累!作為一個久坐辦公室的白領,對因缺乏運動而感受到的勞累深有體會:渾身痠痛,頭混腦脹,不知道是翹二郎腿舒服還是腿到處伸比較好。

既然在家,很少有人不是坐著的。至少,除了坐著,還很多人喜歡躺著(葛優躺)。

要知道,睡久了,眼睛也會腫。

在家無聊焦慮?給你一份宅家指南,科學緩解無聊

動一動,十年少

03 被動娛樂 & 主動娛樂

怎樣做才能不無聊? 新華字典裡有解釋:無聊的反義詞是有趣。有趣就會給人帶來快感,而娛樂,是最容易讓人得到快感的。娛樂分為兩種,主動娛樂和被動娛樂。

什麼是被動娛樂?就是不要動腦筋的娛樂,比如長時間的看電視、發呆、聽歌。

什麼是主動娛樂?就是不僅需要你動腦而且還需要消耗體力的娛樂,比如打電競,學跳舞,學唱歌,學英語……

一般來說,主動娛樂比被動娛樂,更容易給人帶來持續性的快樂,讓人覺得不那麼無聊。

這是寫進我們基因的東西,就是人性,貪圖快樂:

快樂感是大腦對我們積極行為所產生的積正反饋,比如有了新經歷,學到新知識,取得新成功……

無聊感是大腦對我們消極行為的懲罰,比如一直睡覺、長時間打遊戲、總是發呆……

如果基因不這麼決定的話,我們恐怕早已被淘汰。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總是希望向上攀爬的。但是向上生長,總是感覺逆水難行,快樂感並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

在我們讀書的時候,老師家長總提醒我們,要勞逸結合,義務教育也要求我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如今,體育在學校教育中越來越重要。這符合人自然的發展規律。

要感覺到快樂,離不開共同消耗腦力和體力的娛樂。這也是為什麼去玩真人CS,和真人密室大逃脫的時候,感覺非常快樂。

因此,雖然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也可以嘗試著找找主動娛樂的項目。

比如學一門語言,不要求有多好,基本幾個日常交流也足以你年後回去上班嘚瑟一下。或者是分析一本書,找人交流一番,探討書中的見解,時間很快過去。給電影動漫配音,自己做小視頻還可以發給朋友一起分享快樂。畢竟現在有網絡,不像以前宅家就像與世隔絕。

當然,能過來看這篇文章的你,一般都是勤奮好學,不甘於平庸的無所適適之人,只是沒有找準努力的方向,陷入注意力分散的無聊。既然這樣,不妨去找些大佬的課,看看別人的經歷,開開自己的眼界。

在家無聊焦慮?給你一份宅家指南,科學緩解無聊

主動娛樂為主,被動娛樂為輔

04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VS 心流狀態

相信你也有這樣的體會:知道自己應該要做些什麼,但是不知道應該具體做哪些,陷入了一種焦慮,因為我們的狀態,依然是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無聊給人帶來焦慮,而焦慮是提醒我們要擺脫這種無聊。

我們再從心理學角度看看人這種不甘無聊的心態。

先看看馬斯洛需求理論

人的需求分為五類,從低到高排列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

我們在家,已經基本滿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的需求,因此我們現在更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同,並且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學有所得,累有所獲,是滿足我們自己的必要條件。

講完馬斯洛需求理論,我們再看看心流

心流,一種狀態。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大白話講,心流的特點就是做一件事件完全吸引你的注意力,達到廢寢忘食,而且在投入的過程中倍感快樂。

古人王羲之小時候,寫字太過認真,把蒜泥當成墨汁蘸饅頭吃了。他在專心致志的同時,也獲得了充實感和快樂,最終成了一大書法家,實現了需求理論中的自我實現。

這是一種最高級的快樂。

規律是環環相扣的,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

被動娛樂,產生心流狀態,難!

主動娛樂,產生心流狀態,易!

主動娛樂,相較被動娛樂,需要充分調動腦力和部分體力,所做的東西有一定難度,通過進入心流狀態獲得快樂。

在家無聊焦慮?給你一份宅家指南,科學緩解無聊

馬斯洛需求理論

05邊際效應&如何緩解無聊

什麼是邊際效應?

邊際效應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變時,連續地增加某一種投入,所新增的產出或收益反而會逐漸減少。也就是說,當增加的投入超過某一水平之後,新增的每一個單位投入換來的產出量會下降。

打個比方,我們看到一個美女,剛開始談戀愛感覺非常興奮,但隨著接觸的次數增加,漸漸我們對她的興奮會降低。感情中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就是這個原因。

因此,在家的時候,不要總做同樣的事,雞蛋和麵粉,做出來的不僅僅是蛋糕,還能做成蛋卷餅,放糖放鹽又能得到不同的口感。否則,因為邊際效用,快樂很快就遞減了。

另外,可將主動娛樂和被動娛樂交替著做。以主動娛樂為主,被動娛樂為輔,既可以提升自己,又可以得到放鬆。結合自身興趣愛好,奮鬥目標,一張一弛,如此甚好。

06 總結

1. 身體勞累,卻沒有讓自己開心的東西刺激一下神經。時間一長,無聊感就越來越重。

2.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要雙管齊下,共同消耗一部分精力,才容易獲得幸福感。

3.主動娛樂比被動娛樂,更容易給人帶來持續性的快樂,讓人覺得不那麼無聊。

4.很多事情都有邊際效應,嘗試變通,改變單一,增加多種活動刺激。主動娛樂為主,被動娛樂為輔,相輔相成,勞逸結合,搭配起來使自己的的日子充實起來。

5. 通過馬斯洛需求理論,意識到自己要滿足自己的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找自己的興趣愛好,立奮鬥目標,讓自己忙起來,擺脫無聊。

6. 心流是一種持續有效獲得快樂的方式,多嘗試主動娛樂。

7.最後,祝你充實起來,有追求,勞逸結合,在家的時候也能夠減少無聊帶來的不適感。

在家無聊焦慮?給你一份宅家指南,科學緩解無聊

行動起來,打敗無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