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农村教育现象?

硒都小孩


农村教育。

三十多年来,我一直是农村学校的一线教师,同九十年代比较,农村学校有如下变化,一,年轻教师比例很少。很多偏僻的农村学校,每年派去一两个年轻教师,而这些被派去的年轻教师,一两年就托关系调走了,出现年年派,岁岁走,年年派去新教师,而一直不年轻的现象。

二,专业教师几乎没有。派去年轻专业的教师,因为教师的缺乏,也都成了非专业教师,或被安排教语文,教英语,数学;音体美等专业课,只是在上级检查时,搞突击,上一节两节;就是上,也是非专业教师代课。

三,老教师依然是农村学校的主力。很多学校,就要退休的教师都还上着语数外等的主要课程;下个月退休,这个月,也必须上,否则学生就没有教师教。

四,新科技教学手段用不上。太多的老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手段,根本不会用,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大多教师不用,一个两个的年轻教师,也就失去了活力,也干脆不用了,致使资源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五,现在的农村学校,都由若干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校车接送,值班、延时,安全等等,一系列的工作,耗去了教师精力,几乎没有多少时间,静下心来研究教学;而且生源质量差,以至于教学成绩差。

总之,而今农村教育正在逐渐消亡。生源、师资、校舍等一系列的教学设施,也在自然而然的被淘汰!所以,农村教育只有两条路:死亡,合并!

一己之见,欢迎交流。


瑞丰131


随着社会发展,政策调整城镇化推进,目前农村教育存在多方面问题,山客来聊聊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生源流失问题

农村生源流失非常严重,我村村小,只有小学,学生最多时有100多人,教师10多个。现在学校学生0人,教师0人,学校已经完全荒废了,小学都去城里读,家庭开支增加了很多。

二是、师资力量流失

老一辈农村教师退休后已经很难招到年轻人再到农村来教书了,就算再乡镇,年轻一点的有些能力的教师都想法往城里调或者考进城。我一初中同学,刚毕业在乡里教书,后来自己考到了城郊的一个小学,乡中学给个管理岗也不愿意留下。

三是、留守儿童问题

现在留守儿童问题暴露的越来越多。农村年轻人为了生活,外出务工留下孩子和老人,所以存在很多由爷爷奶奶在城里租房接送孩子,接送做饭爷爷奶奶没问题,但辅导作业等就困难了。

农村和城里在教育上的差距逐渐扩大,农村孩子的出路将会越来越窄,这已经是个社会突出问题了。


雾都山客


大家好,我是春阳知识汇。作为一名教育领域的原创作者,在这里我想简单的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可以对您所帮助。

首先农村生源流失非常严重,我村村小,只有小学,学生最多时有100多人,教师10多个。现在学校学生0人,教师0人,学校已经完全荒废了,小学都去城里读,家庭开支增加了很多。

其次师资力量流失,老一辈农村教师退休后已经很难招到年轻人再到农村来教书了,就算再乡镇,年轻一点的有些能力的教师都想法往城里调或者考进城。我一初中同学,刚毕业在乡里教书,后来自己考到了城郊的一个小学,乡中学给个管理岗也不愿意留下。

最后留守儿童问题,现在留守儿童问题暴露的越来越多。农村年轻人为了生活,外出务工留下孩子和老人,所以存在很多由爷爷奶奶在城里租房接送孩子,接送做饭爷爷奶奶没问题,但辅导作业等就困难了。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我会定期的发表一些和教育相关的文章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春阳知识汇


笔者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十五年的的学校教育有八年是在农村,但是近年来回乡时发现农村的教育日落西山,特别是发现儿时的小学已经破败不堪,校园里杂草丛生,悲凉之感悠然而生,曾与和妻子多次探讨过农村教育的现状,结果如下:

一、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待遇低,师资力量薄弱。农村教育的基础条件差、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吸引留住优秀的人才,难以形成学科丰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农村教师学历层次偏低,课程设置单一,难以做到全面培养。

2、教育质量差,生源逐年减少。

承接上述情况导致现有农村教育质量差,在重点升学率、学科竞赛等方面弱于城市教育,加上独生子女较多,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都将孩子送到城市接受教育,存留的很多都是留守儿童,不乏有智障、残疾儿童,并很快进入恶性循环。

3、办学条件差,配套设施落后。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都较为落后,缺乏体音美等活动器材和课堂教具,信息化网络化程度更低,不少农村学校的校舍都是用集体企业的厂房。

二、农村教育败落的原因

1、国家关注度低。教育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化突出,国家将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到城市教育,见效快、效果好,属于政绩工程,而农村教育属于视野范围之外区域,部分地方政府不愿意雪中送炭,只愿意锦上添花,把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投放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

2、家长参与度低。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更多的农村人进城务工而把孩子留在农村,没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孩子的教育管理中,想当然地认为孩子进校园后教育问题就是老师的责任,最后成为负面典型,更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农村教育发展的出路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教育的关键还在农村的经济,国家应该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发展乡村经济的政策,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家门就业,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农村孩子的教育,实现家校共育。

2、优化农村教育布局。随着农村教育生源数量的逐年减少,应该及时优化布局,对数量少、条件差的学校进行拆并重组,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农村教育师资短缺的现状,应设立定期交流制度、新教师服务期制度、培训学习制度,不断为农村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激发活力。


高校专业那些事儿


一、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较差

随着这几年教育的发展,大部分农村的教学基础条件已经有所改善,和城里的差距还是比较大,很多农村的学生半被封在“监狱学校”里,要么没有梦想,要么看着玄幻小说编织不靠谱的梦想,对外面的世界一点都不了解。当他们中学毕业走向社会的时候,思想还不如他们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更接近时代,例如:现在的计算机已经非常普及了,但是还有部分农学学校没有计算机或者计算机数量不够,无法满足学生的正常学校。有的学校即便是有计算机课程也未必能按时上课,因为部分学校老师更注重考试的科目,就忽略了学生的其它方面教育

二、师资力量匮乏

1.优秀教师离职或竞聘进县进市,农村岗位成了新手教师练兵场,在农村毕竟局限很大,生活条件艰苦,给予老师的福利待遇也行对比较差,以及大部分老师都向往好的学校,造成农村师资力量匮乏,导致学生的教育质量与城市教育差别比较大,以及贫富差距导致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

三、留守儿童

在人口日益膨胀的今天,学校一个班的人数已经很多,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已无力顾及到每个人的情况,所以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农村的孩子在这方面又是极度缺乏的。为了工作,农村孩子的父母大都要离开家乡到城里去谋生,当然不可能经常回来,所以大多孩子便成了留守儿童,在家没有父母的管教

四、父母一代本身教育落后

父母用他们的小时候的经验,来衡量现在孩子的成长。却忽略了时代的变化。父母小时候可能会有多个兄弟姐妹,家庭条件可以用穷苦来比喻。,只是希望孩子能正常健康长大,至于个人成就,全靠个人“造化”。而现在基础的物质绝不是什么问题,更深层次的在于精神、环境,不光是把孩子养大,还得养好,复合社会的人才标准。作为父母本身大部分没有很高的学历,没能给孩子做有效的知道和早期规划,这个应该是很多农村出来人的通病,因为父母以及周围没人给有效的指导,父母长辈基本一辈子都生活在当地熟人圈,这些人很少知道这个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五、孩子观念落后导致较早辍学

学生家长本身缺乏教育,导致的对学生学习的不重视和辅导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农村日益改善的生活环境在家长缺乏教育的背景下对孩子的溺爱和顺从导致孩子本身没有进取心,导致有很多农村的小孩很早就辍学,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上学没有任何前途,反正也考不上大学,甚至高中也考不上,还不如早点出去挣钱,一旦走上社会,有很大小孩是后悔当初自己没有好好上学,一部分可能有返回学校上学,还有一部分已经错过了上学的最佳时期,导致人生的最大遗憾.

六、针对农村教育的一些想法

1.提升待遇。至少能让乡村教师体面地生存下去,看到希望,用理想是能留下一些老师,但用理想+资金更能引来好教师以优化教师队伍。

2.校区合并。农村人口外迁,孩子陪同父母异地上学,或家长把孩子送入城里上学,这些情况已成常态。这导致了各村小校区学生不多,有些只剩几个,也导致教师资源闲置一部分,同时学校基础建设投入也是一种浪费。个乡小学集中起来,实行寄宿式,可以节余出一部分教师和许多基建投入,也能更好地照顾留守儿童

至此,我想对至今坚守在农村工作岗位,仍抱有崇高教育理想的教师以诚挚的敬意!谢谢你们的坚守与付出。更希望国家能对农村的教育的支持,让农村的学生能与城市学生享受同样的社会教育


码农阿勇


农村学校的危机:校长通过宣讲会,恳求家长把孩子送回公立学校!

农村学生越来越少,教师纷纷进城,只留教学楼农村教育何去何从?

马上就是开学的日子,但是一些农村学校的日子却不是太好过。最近一所学校的校长就通过宣讲会的形式,希望村里的人都把自己的孩子从市里学校,送回到公立学校,这样对于孩子成长更加有利一些。当下农村教育情况是,老师对于学校待遇不满意,抱怨工作量大。上级对于学校教学质量不满意,家长和学生对于学校的环境不满意。大家都抱怨,却没有解决方案,农村学校的危机真的来了。

其实农村学校的危机并不是从当下开始,从当初的撤点并校就已经埋下了伏笔。以前的农村学校生源多,教师质量高,认真负责。和市区比一点也不差。然而如今看着崭新的教学楼越来越新,老师和学生越来越少,逐渐剩下一个空壳。

1只对硬件投资,不对人投资

其实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国家给予了巨大的投入,包括资金和其他方面。但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投入都用于教学楼等硬件建设,如今农村学校的教学楼高大气派。教学设备和市区的没有太大的差距,并且几年一换。

但是对于教师身上的投入却并不多。一个方面是农村教师近几年工资待遇和市区差别很大,工资差不多,但是在福利待遇方面差别就大了。看看自己节假日只有土特产,人家都是真金白银,谁心里好受。不过也挺理解校领导,每次都是说没办法,学校没钱。车没了,油跑不了。人没了激励,动力不足。即使班级考了年级第一,也就100来块的奖励金。基本上都没什么干劲儿。

3农村连农民都留不住,还能留住什么?

如今的农村连农民都留不住,还能留住什么?农村教育的第二个危机,是伴随着打工潮出现,大批的农民外出打工挣钱。一部分把孩子带到了工作所在地,一部分留在了农村。打工开阔了眼界,也明白了差距,形成两个阶段,一种认为教育一文不值,一种认为教育相当重要。

认为教育一文不值的家长把思想也传导给了孩子,孩子在爷爷奶奶隔代教育中放飞自我,在弯路上越走越远。家长只有一句话,不行了去打工吧。认为教育相当重要的家长,要么接到身边上学,要么送去私立学校,走关系进公立学校。这分流了一大批学生。农村学校逐渐成了这种变化的牺牲品。

但是你有什么办法?大的环境不行,导致农村教育,除了硬件方面,各方面都与市区和私立学校有着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了。就像有的校长所说,学生都走了,老师、学校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佩弦教育语:

有人说农村学校的没落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没有必要去痛苦哀嚎。但真正因此受伤的是农民,市区实行划片录取,农村学生到市区面临两个选择,一个就是买房入学,这要被房地产宰一刀;另一个是进入到私立学校,要被巨额学费宰一刀。有的去外地,却入不了学籍,要被学籍来回折腾。无论选择哪一样都需要花费巨额的费用,导致父母挣的钱基本上全部花在了这上面,更不用说各种补课费用。解决问题关键在哪里?我认为是教师,你认为呢?


佩弦教育


天下大计,教育为本。在此首先向坚守在贫困山区,高寒山区,边远地区的人民教师致敬,因为教师们的无私奉献,辛勤教学,把文化知识传给孩们,让孩子们做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勇气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寒门出学子,师恩记在心。虽然穷,有的考上高中大学,也有少数寒门学子考上北大清华。富裕的地区,有的教师课堂上不讲重点,到晚上补习才讲重点。山区的孩子有的走路要走一个小时以上,天未亮上学,放学回到家太阳下山了。

我家乡变化很大,原来是一间旧祠堂用来教学,如今是二三层的教学楼房,过去没有幼儿园,如今兴办了幼儿园,设小班,中班,大班。夏令营活动,唱歌,跳舞,表演小品,吸引众多的村民,家长一齐观看,深山小村热闹了,头一回看三四岁孩子表演。过去我读书时是教白话,如今从幼儿园起教普通话。潮流运转,人也在变。

我打工的地区有两种学校,一种是公办的,专收本地有户口的学生,从一年级至到初中三年都是免费的,初中分重点班和普通班。第二种是私人办学校,是收学费书费的,从幼儿园起收费到初三,专门招收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初三毕业后基本上枝师学院,枝工学校,理工学校,极少数人上公办普通高中。

现在的学校是现代化的教学楼,高级教学,先进讲师。我觉得得到了很多,但又失去了很多,道不明,也讲不清楚。


岑升广


用一句概括农村教育的现状:慢慢走向衰败!学生人数断崖式减少。主要原因:1.城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飞速发展,一大批农民洗脚进城,成了城镇人,农村人口急速减少,造成农村学校学生人数不断减少,政府为了整合资源,将人数少的学校合并,造成不少村小学消亡。2.教师队伍老化退化。农村学校的教师,结构特殊,很多是原来的民办代课教师转正的,缺乏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加上条件艰苦,待遇又差,很难吸引高素质教师到农村任教,即使上级用行政手段逼一些年轻教师到农村支教,但也是留人难留心,没有谁会把在农村学校当教师作终生选择,一有机会就远走高飞,造成农村学校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后断无人,那有不衰败之理?3.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减少,教师素质不高,教育质量低下,现在只要有一点能力的家长,都将孩子搞到城里或镇里的学校就读,剩下的都是父母无多少能力的贫困家庭,对孩子教育不是不重视就是重视却无能为力,学生无心向学,教师无心向教,质量越办越差,走向恶性循环。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顶层发力,政府担责,解决以上几个问题,才能借中央乡村振兴大战略的东风,实现乡村教育的振兴。


陈总8564


作为一位工作农村的一线教师,很荣幸可以分享关于农村教育的一些现象。



1、教师流动性大。农村学校条件艰苦,生活条件、交通、住宿条件都无法和城里学校媲美。很多刚刚考上的年轻教师再农村工作一段时间后都是要么又考走,那么是离职,要么是调走。农村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

2、教师夸科目教学、缺少相关科目的专业教师。我们学校是体育老师教数学,英语老师教语文,音乐老师教数学,夸科目教学的太多。工作量大,难度增大。信息技术及科学都没有相应的专业教师。

3、教育观念落后。深处深山,许多教育观念跟不上社会科技的进步,还是留守老一套的教育教学法。学生家长教育观念更是守旧。

3、生源少。农村学校生源少,学生转学多流失特别严重。有的随父母务工转学,有的举家搬迁到城里孩子自然转学到了城里,有经济条件的将孩子转学到教育更好的学校。

4、生源质量。农村学校的生源质量不如城市,这是众所周知的。生活条件、家庭环境、学习条件不一样,对于知识面的广度和理解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

5、留守及单亲学生数剧增。

我们学校有的班级留守儿童达到班级的百分之八十,其中还不包括单亲的孩子。可以说数据非常惊人,这也是农村教育的一大难题。



农村教育永远比不上城市教育!


有趣的Soul


目前农村教育的现状又如何呢?新修的亮堂堂的教学楼只有几十或十几个学生,留下几个年老的教师在那里教学。有的学校甚至人去楼空,没有一个学生,已经完全闲置。而教学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乡镇中小学和城市中小学已经是人满人患,从60到100人不等,形成一个个超级大班。这些超级大班,多是由于农村学生大量涌入而形成。有的是父母在外打工,寄养在城里的亲戚家以便读书;有的是父母住在农村,为了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把孩子寄养在城里的亲戚家以便读书;有的是父母在县成经商或打工,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还有的是父母专门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陪学生读书,负责学生的衣食主行。这些农村来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并不一定都是很好,有的还特别贫困。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能受到好的教育,尽管城市学校的学费、生活费以及资料都比农村学校高的多,但家长们还是愿意做出更多的牺牲,舍近求远,想办法挣更多的钱供学生在好的学校读书。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状呢?据调查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城镇学校办学条件好,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

虽然农村学校有新修的教学楼,但和城镇的相比还是相差太远。这里不仅有宽敞的教学楼、实验楼,有卫生安全保障的学生宿舍,还有规范的实验仪器教学设备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这在农村,要想让学生上一节计算机和多媒体课,那是天方夜谈。即使学校有一台远程教育电脑(因学校小配不起多的电脑),学校就用这台电脑,办公、打印、下载资源、备课、学生上课……超负荷运行,管理员应接不暇,其他老师不会去摸电脑,学生也不可能去学电脑,几十名学生只能在教室里望着一台电脑,学学。家长们出门在外的多,他们见多识广,不满足仅有的教室 和老师,他们要让学生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二、城镇学校师资水平普遍高而且较为平衡,农村学校师资平均水平低而且严重不平衡。

这几年,村里的好老师往乡里,乡里的好老师往县里,优秀的教师都往高一级学校调配。造成农村学校老师水平严重不平衡,教师老龄化严重,形成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教育怪现象。有的学校老师平均年龄在五十岁左右,几年没有增加一个年轻教师。即使有好的教学设备,要想适应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敬业精神不好的不说,就是好有的老师已经将近退休,学习新的东西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说,国家虽然也培训了一部分,以此来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但也只是杯水车薪,从培训面和培训次数来说,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靠学校培训和老师自身加强学习,而且要长期坚持才能够达到一定效果。不提高老师的素质从何谈素质教育!

三、城镇学校管理相对规范,而农村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城镇学校规模大,学生多,社会影响广泛,管理较为规范。而农村学校人少,有的是天高皇帝远,管理不可能是很规范的。从学校管理和与家长的联系,学生的课程、作业完成等情况,家长都有一杆明白的秤。家长愿意把学生送到管理水平高、对学生要求严、教学质量好的学校读书,是人之常情。

如今,家长对子女的期望高,社会对学校的要求高,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大谈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校实行新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眼前好象在城镇学校得到较好的体现,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但要在农村的到实实在在的实施,实现公平教育,不是一个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够解决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