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88341421317
安興內機械如何成立的?
一、經濟因素: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錢是安興內機械,是很難成立的。雖然清政府國庫空虛,也沒有多餘的錢,也不太可能,把錢全部投進機械工業,但是自從小農經濟逐步解體,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發展,並得到一些知識分子的支持,國家也對社會和私營企業進一步鬆懈,使民營企業進一步發展,一部分知識分子對國家以西方武器比較,認為學習西方,師夷長技夷制師的思想,在政府和私人合作下,安興內機械得到成立。
二、政治、國家因素:第1次第2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內有一部分知識分子認為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所以清政府內部出現了兩派,一派是以王族為代表的頑固派,另一派則是以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先進派,雖然剛開始是王族為代表的佔利,但是清政府逐漸認識到,西方先進技術的利,所以逐漸放鬆私企業的發展。太平天國犀利猛進,一路打到南京,達到頂峰時,佔據中國半壁江山,中國其他地方也紛紛響應,紛紛起義,可謂一響百應,清政府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都面臨著種種的危機和災難,所以為了鎮壓地方起義和太平天國,必須用先進的武器,面對沙俄不平等條約,侵佔中國大片土地,意識到軍事力量不平等,也進一步發展軍事工業,為安興內機械做了鋪墊。
三、國際背景因素:自從第1次鴉片戰爭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嚐到了甜頭,為了在中國爭取更多的利益,有些國家從中立站在支持清政府這一邊來鎮壓國內的起義軍和太平天國,從而獲得更多的在中國的利益,進一步控制清政府,使清政府淪為西方的奴隸。所以當時中西合作幫助清政府製造武器來對付太平天國和起義軍,所以,安心內機械應運而生。
四、思想因素:天朝上國的思想,一直在清朝王族根深帝國,自從第一第2次鴉片戰爭和沙俄無戰爭佔我國大片領土,清政府內有一部分是知識分子得到了思想轉變,認識到清政府與列強之間的差距。也必須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才能繼續維護清政府,所以,在一些知識分子的努力下和官僚的權力下安興內機械也應運而生。
也都
19世紀中期,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面臨著嚴重的內憂外患。一方面,在和西方列強的武裝對抗中,清政府接連敗退,出賣大量的國家主權。北方的沙皇俄國利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機會,趁火打劫訛詐了我國北方大片的領土。另一方面,國內各地農民起義接連不斷,太平軍與捻軍轉戰關內的各個省份,堅持了十幾年的時間。西南的苗族、壯族等少數民族起義,西北陝、甘、寧、青回民起義,也讓清政府疲於奔命,忙的焦頭爛額。
捻軍活動地區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通過出賣國家主權和利益,西方列強的胃口暫時得到滿足,中外出現暫時的“和解”局面。清政府在辛酉政變之後迅速調整策略,向洋人提出了“借師助剿”的請求。為了讓中國早日回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以便於西方列強早日獲取更多的利益。英法等國改變了“中立”的立場,開始與清政府一起對抗太平軍。
華爾的洋槍隊
在與西方列強一起剿殺太平軍的過程中,清軍也近距離的感受到了西洋人新式海軍和先進的陸軍裝備,一些有識之士逐漸意識到了中西方在科學技術上的差異是非常巨大的。儘管中外暫時處於和平的狀態,但是並有減少他們的危機感。
洋務派代表奕訢
在清朝的統治階級內部,以奕訢、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為首的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特別是近代軍工技術。曾國藩在給清廷的奏摺中不斷的強調興辦近代軍工業的重要性,不僅可以加快鎮壓國內的各民族起義,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強國防力量。而李鴻章在給曾國藩的書信中也表示“深以中國軍器遠遜外洋為恥”,認為“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不能及”。
晚清重臣李鴻章
顯然,雖然洋務派的主要領導者並沒有清楚的認識到中國之所以落後歸根結底是制度的落後,但是能意識到中國在技術上的落後是嚴重的危機已經很不容易。洋務派主辦的軍事工業,是從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設立內軍械所和1962年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洋炮局為開端的。
太平天國安慶保衛戰
1861年9月,湘軍在圍困安慶近兩年之後,最終攻陷安慶。安慶的丟失對太平天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意味著太平軍在長江北岸已經再無任何據點。而從安慶往下游,江南也沒有更多的據點可以封鎖江面。湘軍的水師可以以安慶為大本營,沿江而下攻擊太平軍在江南的任何城市。曾國藩在被清廷連升幾級之後,坐鎮安慶,一方面緊鑼密鼓的進行軍事佈局,一方面將自己的隨軍軍工廠遷往安慶。在奕訢的支持下,成立了安慶軍械所,嘗試學習西方技術,製造新式的槍炮彈藥。
安慶內軍械所
因為軍械所所需資金全靠湘軍內部供應,產品全部供給湘軍內部使用,技術力量完全來自中國國內,沒有聘請任何西方顧問,因此得名“安慶內軍械所”。由於當時正值湘軍、淮軍與太平天國的最後決戰階段,所以企業的規模比較小,設備也是十分簡陋的。
中國第一艘蒸汽船黃鵠號模型
毫無疑問,安慶內軍械的技術水平在當時肯定是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的。而且由於生產工藝上基本上採用手工生產,所以效果不佳。不過在當時卻任用了一批早期的著名科技人才,諸如李善蘭,華蘅芳等人。
安慶內軍械所遺址
1862年7月,安慶軍械所製造出我國第一臺蒸汽機,同年底,試製成一艘小火輪,成為後來“黃鵠”號的雛形。1863年初開始生產各種劈山炮和開花炮彈。這是洋務運動中邁出的第一步,也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1864年湘軍攻陷南京之後,安慶內軍械所完成了那個時代自身的使命,遷往天京,改建為金陵內軍械所。
今日安慶
歷史如同一陣風,來了又走了,在過去了一個半世紀之後,雖然老城安慶在安徽省眾多的地級市中,現代城市建設並不算多好,但是眾多的歷史遺蹟也逐漸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中。今天已經很難在安慶城找尋從前的內軍械所的具體位置,即使是所謂的遺址,也很難說清當年是否真的是內軍械所的所在地。安慶這座老城,也猶如這些殘存的遺蹟一樣飽經滄桑,急需在新時代的發展中重新煥發出屬於自己的容光,也希望他能早日再次輝煌。
徽南城意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桂強
安慶內軍械所是中國近代第一家軍工企業,咸豐十一年(1861)年底由當時的洋務派大臣曾國藩創立。在兩次鴉片戰爭和與太平軍作戰中,以曾國藩為代表的一批清廷重臣深刻的認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由此他們也萌發了想要創辦近代軍事工業的想法。1861年,湘軍攻陷太平天國在長江上游的重鎮安慶後,曾國藩便著手建立兵工廠。為了籌集近代兵工廠,曾國藩廣招人才,因此當時的安慶內軍械所聚集了中國一大批各個領域的專家,比如容閎、徐壽、李善蘭、華蘅芳、張斯桂、張文虎。徐壽博學多才,在化學、光學、電學、幾何學等眾多領域都有涉及,華蘅芳從小酷愛數學,對中西算數都有研究。
安慶軍械所舊址
安慶內軍械所成立後主要製造兵器以及仿製輪船。創辦初期由於規模很小,設備簡陋,因此完全靠工匠手工生產,生產效率低下。後來為了提高軍械所生產率,徐壽、華蘅芳等人一方面仔細研究《海國圖志》中的蒸汽機制造原理,另一方面在外國技術人員的幫助下,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製造出了蒸汽機模型,次年又製造出第一臺具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曾國藩得知後,在日記中寫道:“竊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蒸汽機的製造成功大大提高了安慶內軍械所的生產效率,這也是後來軍械所能夠仿製輪船的基礎。
圖為安慶內軍械所
生產兵器包括子彈、火炮等雖然是安慶內軍械所設立的初衷,但是軍械所還有另一項的成就就是仿製出輪船。1863年,軍械所製造的第一艘輪船因為供氣不足而導致試航失敗,次年,在軍械所眾人的努力下,小輪車終於試航成功。曾國藩在日記中也記下了這次試航,“十二月二十日,看蔡國祥新造之小火輪船,長約二丈八九尺,困坐至江中行八九里,約計一個時辰可行二十五六里,試造此船將以此放大續造。”
曾國藩
1864年,湘軍攻下天京,安慶內軍械所也隨之遷往南京,後來併入了金陵機器製造局。安慶內軍械所雖然僅僅存在了四年時間,但是畢竟是中國近代第一家軍事企業,後來著名的江南製造總局的創建也有安慶內軍械所的影子。
參考文獻:
席龍飛著:中國造船通史
蔣文森著:傳奇人生曾國藩
夏東元著:務運動史
池子華編著: 咸豐十一年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