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鯰魚效應不如一個“及時反饋”,注意職場“眼不見為淨”定律


十個鯰魚效應不如一個“及時反饋”,注意職場“眼不見為淨”定律

01

鯰魚效應不起作用了。

著名的鯰魚效應,即採取一種手段和激勵,刺激企業活躍起來,投入市場中積極參與競爭,從而激活市場,叫做負激勵,是激活隊伍的一個有效手段。

比如一個企業內部人員長期固定,就會缺乏活力和新鮮感,從而產生惰性。同樣,如果一個人長期待在一個工作環境中反覆從事著同樣的工作,很容易產生厭倦和疲勞,從而導致工作績效明顯降低。

於是企業都希望將鯰魚引進來,製造一些緊張氣氛,希望員工產生緊迫感,覺得自己要加快步伐,否則會被擠掉,出發點的確是美好的。

對於企業來說,鯰魚要麼是獎罰分明,雷厲風行的領導。要麼是表現突出,實力強勁的同事,還有可能是積極向上,富有活力的下屬。包括降薪,裁員,996,末位淘汰制都是企業的“鯰魚效應”。

一家互聯網裝修企業,引進風投後,隨即重磅投入市場。

在東部某省份一個城市展開試錯,一口氣開發了15個縣級市場。在百度搜索上燒錢投放大量的廣告,請了一個專業的seo公司保駕護航,意圖高壓撕開市場。同時招募了一名行業內有口皆碑的銷售經理,制定了開拓市場的詳細計劃,建立了線下銷售團隊,建立的嚴格的績效考核制度,根據市場需求調整了管理組織架構。

大幹100天后,員工集體離職,客戶投訴不斷,15個縣級市場搭建的看似完善的銷售管理體系轟然倒塌。

這個企業領導者百思不得其解,員工不吃壓力,為什麼鯰魚效應不起作用了?

因為眼不見為淨。

什麼是眼不見為淨?

當你討厭的東西沒有出現在你的視力範圍時候,這些東西帶來的不快會立刻消失。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員工說:“管他的,眼不見為淨”。

只要那些讓我們不快的人或事不被我們看到,那麼難辦的事情和煩心的事好像就不存在了。

02

自我欺騙,都是別人的錯,找藉口形成了員工“眼不見為淨”。

這不是真的。

當不好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真的。先否定一件事的真實性。然後再慢慢接受它。

比如:

錢包丟了,我們就是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總認為它還在某個地方等著我們把它找到。如統刻舟求劍。

年幼的孩子把花瓶或者杯子摔破之後,知道自己闖了大禍,而用雙手將眼睛蒙起來,不敢再看被打破的東西,如同掩耳盜鈴。

鴕鳥被敵人追趕而難以逃脫時,就把頭埋進沙裡,因為危險就在眼前,情感上難以承受,把眼睛蒙起來,抹殺已發生的事實,以免除心理上的負罪或痛苦。

這種否定存在或已經發生事實的潛意識,正是用自我欺騙的方法來減輕同苦,以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

十個鯰魚效應不如一個“及時反饋”,注意職場“眼不見為淨”定律

我的錯誤都是別人造成的。

很少人會承認自己是壞人,很多人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也就談不上知錯就改,善莫大焉。道理都懂,做到太難。

比如

公交車上,一個男人踩了一個女人一腳,女人很生氣的質問:“你幹什麼呢,踩我腳了,你知不知道?”男人卻說:“誰讓你把腳放在我腳底下的?”

一個殺了別人全家的人,被抓獲後,毫無悔意,還說:“都是他們逼我的。如果他們不逼我,我也不會這麼做。”

一個專門搶富人的劫匪,在被抓時,說:“他的錢來路也不正,我搶他是應該的。”,或者說:“我也不願意搶劫,如果不是這個社會不公平,不給我一條活路,我也不至於走到今天。”

總之,從來都不是我的錯,都是別人的錯。當別人指出問題,人們一般不承認,而是先狡辯。先來證明這不是自己的錯,就怕承擔責任和後果。對於自己的行為,自己的過失,人們總能找到解釋的理由,而這些理由和他人有關,簡單說,人們,包括我,習慣推卸責任,而不是承擔責任。

十個鯰魚效應不如一個“及時反饋”,注意職場“眼不見為淨”定律

問題的根源就是各種藉口。

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我們是不是經常碰到這樣一些藉口。

比如:

明明是起晚了遲到了,非要說:“路上碰到個熟人,非拉我說話”。

考試不及格,總是說:“出題太偏了,題量太多了”。

工作完不成,則是:“工作太繁重了”。

為什麼我沒有成功?

因為工作不好,環境不好,體制不好。

為什麼我生活不好?

因為家庭出身不好,朋友不行,同事太渣。

為什麼我會遲到?

因為交通擁擠,睡眠不好,鬧鐘出了問題。

只要細心找,藉口總是可以找到。而且,一旦有了藉口,似乎可以掩飾所有的過失和錯誤,就可以逃避一切的懲罰。結果是不斷找藉口,糟糕的結果也不斷出現,生命中開始出現各種惡性循環。

怎麼辦呢?

眼不見為淨,耳不聽為清,心不想不煩。鯰魚效應敗在“眼不見心不煩”的心態上。

十個鯰魚效應不如一個“及時反饋”,注意職場“眼不見為淨”定律

03

企業管理上對績效需要“及時反饋”,讓員工清楚的“看見”。

其實人類從古至今,從出生開始,本就面臨各種各樣的競爭。一個人在職場發展,天生就有競爭意識,知道自己要比對手做的更好才行。問題就是要讓他“看見”。

及時反饋,讓員工直接看見挑戰,就能激發潛能。

舉個例子:

加拿大有一位享受盛名的長跑教練,由於在很短時間內培養出幾名長跑冠軍,所以很多人都向他請教訓練的秘訣。誰也沒有想到,成功的秘訣並不是他本人,而是幾隻兇猛的狼。

因為這個教練給對員訓練的是長跑,所以他一直要求隊員從家裡出發時,一定不要藉助任何交通工具,必須自己一路跑來。作為每天訓練的第一課。

但是有一個隊員每天都是最後一個到,而他的家還不是最遠的,教練甚至想告訴他乾脆改行幹別的算了,不要在這裡浪費時間。

突然一天,這個隊員比別的隊員早到了20分鐘,教練知道他離家的時間,算了一下,驚奇的發現,這個隊員今天的速度幾乎可以打破世界紀錄。他見到這個隊員的時候,這個傢伙還在那裡氣喘吁吁向隊友描述自己的遭遇。原來,離家不久經過一段5公里的野地,他遇到了一匹野狼,那野狼在後面拼命的追他,他在前面拼命的奔跑,最後那匹野狼居然被他甩掉了。

教練頓時明白了,今天這個隊員超常發揮,是因為他看見了一匹野狼。看得見的威脅出現時候,他把自己的潛能都發揮出來了。

從此,教練找了一個馴獸師,並找來幾匹狼,每當訓練的時候,就把狼放開,沒過多久,所有的隊員成績大幅度提升。

簡單理解就是把所有的進度上牆,上看板。通過看板,工作業績一目瞭然,同時績效考核公開化、透明化,就能起到了激勵先進、督促後進的作用。

十個鯰魚效應不如一個“及時反饋”,注意職場“眼不見為淨”定律

及時反饋,讓員工慢慢增壓,就能轉化為動力。

對於得過且過的人,沒有一點壓力的人,就像是風暴中沒有載貨的船,人生的任何一場狂風巨浪都能將其覆滅。而那些生活中適當存有壓力的人,善於保持工作激情,是不會被輕易擊倒的,反而時刻保持在追求成功的路上。

舉個例子:

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船長,當他的貨輪卸貨後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時候,突然遭遇巨大的風暴。年輕的水手驚慌失措,老船長果斷命令水手們打開貨艙,往裡面灌水。

“船長是不是瘋了?”往船艙裡灌水只會增加船的壓力,使船下沉,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船長望著這群稚嫩的水手們說:“百萬噸巨輪很少被風浪打翻,被打翻的常常是船身輕的小船。船在負重的時候是最安全的,空艙的時候其實是最危險的。在船的承載能力範圍之內,適當的負重可以抵抗暴風驟雨的侵襲。

水手們按照船長的吩咐去做,隨著貨艙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然猛烈的狂風巨浪對船的威脅卻一點一點減少,貨輪漸漸平穩下來,順利返航。

每月考核一次,不如每週監督一次,每週監督一次,不如每天晨會和夕會分享一次,針對每位員工的績效進度,及時反饋,就能防止員工在關鍵任務和關鍵時間節點上掉隊。

十個鯰魚效應不如一個“及時反饋”,注意職場“眼不見為淨”定律

及時反饋,讓員工心理滿足,就能敢於面對一切挑戰。

沒有競爭意識,就不會有奮進的動力。這樣的人,終究逃不過平庸和被淘汰的命運。競爭是一種能力,只有在競爭中才能感覺到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競爭中才能感覺到自己活得充實而有意義,只有在競爭中才能真正實現自我。

玩過Dota或者王者榮耀的朋友會感受到,在遊戲過程中什麼時候感覺特別爽?就是當你幹掉對方英雄時,聽到隨之而來的“First Blood”、“Double kill”、“Killing spree”、”Godlike”……

這種對你的行為立馬給予的評價就是即時反饋。

或者你在朗讀課文時,把“置之死地而後生”讀成了“zì zī shǐ dì ér hòu sēn”,被老師及時指正,這也是一種即時反饋。

如果用一句話該概括,即時反饋就是一種“用來表明我們的行為正在導向目標和成功的信號”,這種信號既可以來自內在的自我,也可以來自外部評價。在米哈里《心流》看來,為了進入心流狀態,即時反饋本身是什麼並不是很重要,它是因人而異的,

真正重要的是,通過這個反饋信號,讓你員工覺得達到或者更接近目標了。

及時反饋績效,不是簡單說說就可以讓員工得到滿足的。每個任務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達成了,就要戴紅花,發紅包,擺慶功宴,這才能達到效果,這才叫讓員工看見。

所以,即時反饋的核心價值在於讓員工內心更加有秩序,更有確定感,更加認同自我,這種狀態產生,員工才會進入或者沉浸在專注的狀態中,效率自然會大大提升。

十個鯰魚效應不如一個“及時反饋”,注意職場“眼不見為淨”定律

04

結語。

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在澤拉戰役中打敗本都國王法爾納克二世之後寫給羅馬元老院的著名捷報。他以三個雙音節的拉丁文詞彙,寫成了這句口號。

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隨即馳書元老院:“VENI VIDI VICI”(我來了,我看見,我征服)。

一定要讓員工看見,否則,員工很快就會“眼不見心不煩”。

如何讓員工看見?

1、及時反饋,讓員工直接看見挑戰,就能激發潛能。

2、及時反饋,讓員工慢慢增壓,就能轉化為動力。

3、及時反饋,讓員工心理滿足,就能敢於面對一切挑戰。

看見了,員工自然就不會指鹿為馬的。

看見了,員工也能做到像凱撒那樣,征服自己該完成的任務。

-END-

十個鯰魚效應不如一個“及時反饋”,注意職場“眼不見為淨”定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