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題全班不會,老師怒:去問你爸,結果全體爸爸“陣亡”

​小學時學的知識,特別是低年級在課堂學的內容都是為以後高年級打基礎的,運算、識圖及簡單的語音、語句,現代的一些課堂教育,老師也會出一些訓練孩子的多方面思考能力。像下面這道題:

小學一年級題全班不會,老師怒:去問你爸,結果全體爸爸“陣亡”

老師本想就是為了鍛鍊下孩子的思維能力,但居然沒有一個孩子做出來,然後請他們回家問自己的爸爸,可爸爸們也一頭蒙。給每一個圖上的小物件加上音標,這樣的題型就是為了考孩子對拼音的熟悉程度。

小學一年級題全班不會,老師怒:去問你爸,結果全體爸爸“陣亡”

其實題目不難,但我們可能是大學生都不一定做得出來,糾其原因也不難理解,思維被禁錮了。像下面這個題,先圈出十個黑圈,其實就是考孩子的眼力,也就是眼睛的分辨能力。

小學一年級題全班不會,老師怒:去問你爸,結果全體爸爸“陣亡”

還有下圖這個題,原本是想讓孩子填寫大於或小於,但很多孩子的重點都在“或”上面,這也是在考孩子的分辨能力,像這種很多是小學生的題目,看似應該很簡單,但真正做出來的可能沒幾人,像下面這個。

小學一年級題全班不會,老師怒:去問你爸,結果全體爸爸“陣亡”

網友都不談定了,鴨子的子發音是輕聲,水燒壺的壺是二聲,不一樣怎麼連線。而且很多地方都不叫燒壺,叫水壺,怎麼連線?這個題本來就有問題吧。

題目不嚴謹,答案可以有多樣,只要能說出個所以然來都是對的,判別人錯的,思維都固定了,得向小朋友學習學習,不要老是覺得自己的答案才是唯一,這樣就阻礙了小朋友的思維了。

小學一年級題全班不會,老師怒:去問你爸,結果全體爸爸“陣亡”

這類題目作為娛樂的還差不多,說是為了孩子的思維邏輯能力,有網友都不認同。人的思維多種多樣,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可能就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如果為了這種題目浪費了孩子的寶貴時間和精力,還不如讓他們多點時間休息。

不是父母的思維被禁錮了,是現在出這些題的人真不知道怎麼想的,兒子的語文,填合適的詞語:()葡萄,兒子填的一串葡萄,一個叉回來,老師讓改一粒葡萄,我就納悶:這誰規定的葡萄只能一粒,如果說要開拓孩子的思維,那我估計很難。100個孩子心裡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所以這還是取決於出題老師的思維,可是父母怎麼才能猜到出題老師的想法呢? 太難了。

小學一年級題全班不會,老師怒:去問你爸,結果全體爸爸“陣亡”

知道出題策略我們就不難理解,正規考題都是圍繞書本知識出發,書上有的都是他的出題點,不會超綱,所以書本上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出為考題,所以熟讀課文,並深刻理解就能考試無憂,如同3.14的數學題,可能這個內容在書中只是小字部分的內容,只需瞭解,沒有重點講,所以大家都記不得。

筆者認為:之前看到一個文章,哥哥說冰融化後是水,妹妹說冰融化後是春天,開放性思維還有標準答案嗎,出題老師的答案也不見得是唯一了,孩子還能有開放性思維嗎?


對此,您是怎麼看的?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聲明:以上信息如有誤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即使修正或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