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治癒需要多長時間?答案來了!

2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進一步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醫療救治有關情況。

【解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治癒需要多長時間?答案來了!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李興旺,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回答記者提問。

Q

截止目前,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病例中,患者的最小和最大年齡各是多少?

A

據數據統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患者中,年齡最小的是1個月的新生兒,年齡最大是90多歲的老年人。因此,無論哪個年齡段的人群都是普遍易感的。

Q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死率是多少,導致患者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A

截止到3日24時,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累計確診病例數是20438人,累計死亡是425人。根據這個數字來推算,湖北省確診病例的病死率是3.1%,全國是2.1%,武漢市的病死率是4.9%。

湖北省和武漢市的病死率都是高於全國水平的,如果除掉湖北省以外的其他省份的病死率是0.16%。全國的病死率基本是穩定的,現在是2.1%,疫情初期時是2.3%,可以說是略有下降。

死亡病例以男性、高齡為主。這些高齡的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只要感染了肺炎,在臨床上來講就是一種高危因素,病死率本身也是很高的,所以並不是說因為感染了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死率才高。

Q

在病毒溯源、藥物研發、疫苗研發等科研攻關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

A

主要工作:一是成立了科研攻關組和以鍾南山院士為組長,14位院士專家共同組成的科研專家隊伍;二是啟動了疫情科技應對三批共計16個應急攻關項目,重點圍繞病毒溯源、藥物研發、疫苗研發、檢測試劑以及試驗動物模型等;三是對重大新藥創制、重大傳染病防治兩個重大科技專項以及已經產生的科技成果,積極推薦應用。

主要進展:在病原學研究方面,實現在短時間內快速的分離和鑑定新型冠狀病毒,並且實現了全基因組測序;在診斷技術和產品方面,核酸診斷試劑已經全面投入應用;在藥物研究方面,已經初步遴選了部分具有潛在的抗新型冠狀病毒作用的藥物;在疫苗研究方面,並行推進多個技術。

Q

治癒情況如何?一般需要多長時間?

A

統計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可以得知,除湖北以外,全國患者住院時間最短的是海南省的5天,最長是廣東省的12.75天。除湖北以外,全國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是9天多一點。湖北省患者平均住院日是20天。原因如下:第一,與重症患者比較多有密切關係;第二,武漢市制定更為嚴格的出院標準。按照國家臨床診療方案要求,出院標準要求是臨床症狀消失後進行兩次核酸檢測,中間間隔24小時,這兩次核酸檢測只要是陰性即可以出院。但武漢有更嚴格的措施,即所有標準都符合以外,還要在醫院觀察10-12天,因此導致湖北省和武漢市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時間比較長。

從1月28日開始,新增治癒數已經開始超過新增死亡數。從目前來看,綜合治療效果已開始逐步顯現。

Q

針對重症病例,主要採取哪些治療措施?效果如何?

A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病毒性疾病,最有效的治療就是把病毒殺死。針對病毒性疾病採取的治療是針對性的對症治療和支持療法。比如,一般的病人注意休息,服用藥物就可恢復。對於肺炎重症病人,重點是在於生命支持和呼吸支持。這類病人要集中收治,用整建制的ICU隊伍對病人進行集中救治,幫助病人身體處於平衡狀態、維持營養、呼吸支持,使病人渡過急性期儘快進入恢復期。

Q

不同風險人群如何正確合理地使用口罩?

A

為做好對於不同風險人群的防護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編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指南》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將口罩分為四類:一類是一次性使用的醫用口罩,推薦給公眾在非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使用;第二類是醫用外科口罩,主要推薦給發熱、或疑似病例,或者公共交通的司乘人員、出租車司機、環衛工人、公共場所服務人員等等在崗期間佩戴;第三類是N95口罩、KN95的口罩,推薦給公共衛生人員進行現場調查採樣和做實驗室核酸病毒檢測的人員使用,公眾在人員高度密集的場所或者是密閉的公共場所也可佩戴;最後一類是醫用防護口罩,推薦給發熱門診、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以及確診的患者在轉移時佩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