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梁祝在世界上是什么样的地位?

听闻老杨有话说


对一首名曲的欣赏和评价,得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心情与否来定。当你在读书时,听那些铿锵有力、非常震撼的音乐,显得不合时宜。如果你在跳广场舞,使用那种节奏感不强的音乐,也不合时宜。如果在欢乐的氛围中,你听凄美如诉的音乐也不好……一切优美的音乐,都因人、因时、因地来说。音乐《梁祝》要听就得正襟危坐,细细的品味,入情入理地琢磨,才会得到“阳春白雪”的美誉。


白米48


1.评价一首曲子,旋律很重要,但也不是决定性,否则巴托克早被掐死了,<梁祝>的讨好恰在此处,有着如此凄美婉转的故事做底衬,音乐只要把这种情绪合理的表达出来就可以,对中国人来说,这是首不需要什么音乐训练就可以感知、感动、感怀的作品,如果给你一首莫扎特第四小提琴协奏曲,非要你说说其中故事,估计对大多数人都困难。

2,就难易程度来说,并不是越难成就就越高,且不说巴托克这个疯子,就好多学作曲的学生们都能写出挑战演奏极限的曲子来,可是他们的成就,和用几个简单音符创造天空的巴赫孰高孰低呢?结果不言而喻。<梁祝>是好演又好听的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每到年底的山炮乐团演出季,几乎是必选曲目啊,排练耗时少,门票买得多,客观上增加了演出次数,谁要是想年底挣钱,却搞些<春之祭>啊,< 士兵的故事>啊之类拉的想死听的更想死的曲目,那才真叫作死咧。

3,最后说到评价,让各位失望的是其实国际上对梁祝没什么评价,这个道理有些等同于你对一首津巴布韦50年前创作的二胡曲目的评价,不幸的是,津巴布韦现在人傻钱多,你去演出,总得意思意思,本土化一下吧:)

4,最最后,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梁祝><黄河>一类曲目的演奏上,我们中国的乐团是世界级的,毕竟,哪怕是柏林爱乐,在演<芬兰颂>的时候也不是芬兰乐团的对手啊,更何况咱们那青纱帐里的游击队了,鬼子哪见过那些玩意啊,但凡见过的,就比国人强,君不见<梁祝>的权威版本就是日本人拉的么,东洋鬼子见过青纱帐,剿过游击队啊。


美丽东方行


想知道这一问题,了解一下世界小提琴大师与各大交响乐团、爱乐乐团每年或每十年有多少次演奏或录制该曲目,或世界最重要的几个唱片公司每年或每十年发行该曲目的唱片数量,与其他世界著名小提琴协奏曲一比较,就清楚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本人很喜欢的一部小提琴作品。它的特色确实中国的,故事动人、旋律优美,配器也很到位。但缺点是明显的。一是结构上,只有一个乐章,不是协奏曲标准的三乐章,带来无调性上的变化;二是内容上偏重于叙事性,而缺乏哲理性。因此,这部作品在华人圈很受欢迎,但在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古典音乐界地位不是很高,影响也不大。


汉安爱乐楼主


早在文革之前,在市中心的上海音乐书店,经常有外国游客、来宾到访参观这家唯一的音乐书店。而书店向外国人首先介绍的就是中国交响音乐协奏曲《梁祝》。

外国人称此乐曲为“蝴蝶的爱情”。


MAN730


音乐就是故事,情感,加旋律的组合。这几项的完美组合。就是好音乐。梁祝就好在旋律抒发的情感符合故事的情节。有爱情的优美,有离别的伤心。有逼婚的残暴无情,有殉情的悲壮无奈。有化蝶的浪漫。音乐无国界,旋律是通用的情感语言。因为它优美所以能被世界肯定。


用户3740285201045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音乐作品。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屈指可数的。


老李头强


音乐地位很高。

但两合作者你我如仇敌。

悲哀。


null144386656


《梁祝》同《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是民族音乐的经典,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民族的这些经典音乐,是世界音乐的巅峰。读懂了白居易《琵琶行》,才会领悟中华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


黄诗祥676


《梁祝》是中国唯一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交响乐作品。


知足常乐


没有被政治化的音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