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批時限兩年變四天,試劑盒“一路狂奔”進武漢


審批時限兩年變四天,試劑盒“一路狂奔”進武漢

審批時限兩年變四天,試劑盒“一路狂奔”進武漢

2月3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武漢目前檢測試劑(盒)數量不夠……希望把準確率更高的試劑(盒)送到武漢,讓更多的人得到檢測。

試劑盒主要用於PCR核酸檢測,是被各地醫院重點使用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方法,成本相對低廉,每人份檢測約需180元。

國家衛健委同樣推薦使用基因測序方法:確認與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者,可確診為新型肺炎。每例檢測約需1萬元。

懸殊的成本對比之下,核酸試劑盒成為疫區醫療機構確診病例的“必要武器”。

新型冠狀病毒是新出現的疾病,此前並無專門檢測試劑,得知疫情後,眾多企業短時間內完成研發,藥監部門開放快速通道進行審批,保障試劑盒供應。

隨之而來的,是核酸試劑盒產量能否跟上、準確度能否保證、物流是否通暢,以及檢測機構能力能否匹配等一系列問題。

就此,我們請教大量專業人士,試圖解答試劑盒從研發生產到實驗室使用,這一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審批:時限兩年變四天

1月26日開始,已經有7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產品陸續通過國家藥監局審批,獲得上市批件。

這些產品分別來自捷諾生物、之江生物、達安基因、聖湘生物、華大基因、伯傑醫療等。

這意味著,更多檢測產品可以合規進入各地醫院,大大拓展了檢測試劑的使用範圍。此前,這些檢測產品即便生產出來,若未獲得上市批件,只能以“科研目的”供疾控系統使用。

《長江日報》稱,此前武漢已經將試劑盒發放給10家機構,開展病原核酸檢測,除武漢市疾控中心外,剩餘9家均是醫院。自1月28日起,當地又增加了8家機構檢測機構,其中5家是區縣級疾控中心。

知情人士表示,國家藥監局於1月22日召集17家企業開展評審,其中7家企業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獲選進入國家藥監局的快速審批通道。

當日,國家藥監局表態稱,將做好應急審評審批准備,根據法律法規要求和工作需求,“隨時啟動疫情防控所需藥品、醫療器械的應急審批。”

隨後,在監管的配合下,入選企業“一路狂奔”。

1月26日,國家藥監局發佈公告,稱“應急審批通過4家企業4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前後走完審批流程僅耗時四天。

隨後幾天,其他入選企業的產品相繼獲批。

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試劑盒屬於三類醫療器械。按通常流程,在通過註冊檢驗後,地方藥監局將完成針對樣品生產過程的體系考核,並將體系考核報告提交國家藥監局以供審批。若審批通過,申報器械獲得上市批件。

一家上海試劑企業的負責人表示,近期檢驗機構的效率非常高:大年初一將資料提交給北京醫療器械檢驗所後,該所連夜加班,在年初二上午結束所有批次試驗後,反饋了合格報告,方便企業開展後續審批流程。

事實上,快速通道審批大大節約了這些新研發醫療器械上市的時間。行業人士透露,通常這種三類醫療器械的上市審批時間約為兩年,其中有一年的臨床試驗數據收集期;體外診斷試劑至少須提供1000例樣本量。

上述試劑企業負責人還介紹道,醫療器械研發成功後,須先做臨床數據收集,待驗證數據可靠性和有效性之後,再獲批上市許可。但為控制目前的疫情,這一快速通道壓縮了疾控系統做臨床數據收集的時間。

此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確認需要疾控部門來檢測或複核,因此使用這些未取得上市批件檢測盒也不算違規——疾控部門的操作被視為臨床試驗的一部分。


質量:理性看待準確度

此前,有科研人員表示,試劑盒通常存在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問題,若無法控制次品率,可能造成檢測結果出錯。假陽性指的是誤診,而假陰性指的是漏診。

此外,由於疾控系統使用的體外試劑不需要獲得國家藥監局的審批,其他在藥監局快速審批通道之外的企業,正在通過疾控系統“跑步”進入這一市場。

例如,西隴科學、科華生物、碩世生物、美康生物、邁克生物等上市公司此前均表示,研發成功了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盒,其中部分公司表態向多個省級疾控中心供應。

隨著試劑盒使用數量的增加,潛在的檢測不準確問題引發關注。

被廣為引述的案例來自天津。天津一女性感染病例,1月21日出現發熱後,於27日、31日共做三次核酸檢測,均呈陰性,2月1日第四次檢測後才呈陽性。

武漢大學附屬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在社交媒體上發出呼籲,“別迷信核酸檢測”,理由是已經出現“隱匿疾病”的患者,“一次或者多次核酸陰性,無任何臨床症狀。”

技術人員解釋道,目前獲批的試劑盒產品多使用PCR核酸檢測,基本原理是利用技術擴大檢測樣本上的病毒序列,使之得到凸顯,以確認患病。如果病人剛患病,樣本中病毒載量過低,可能出現假陰性(漏診)的情況。

由於PCR檢測方法非常敏感,“有一點汙染就會造成誤測”,技術人員在分析天津假陰性案例時表示,操作不慎可能使得試劑盒檢測結果不準確。

檢測技術公司“泰格捷通”總經理彭沂非呼籲公眾理性看待試劑盒質量。

他對我們表示,為應對急速進展的疫情,剛剛獲批的試劑盒在實驗室做驗證的時間相當短,“但面對緊急公共衛生事件,首先要有檢測工具。”

“一點工具都沒有,會大大影響疫情的控制和處理,包括政府決策。質量高低是次一級要解決的問題。”彭沂非說。

針對假陽性和假陰性問題,“要看比例,而不是隻看個例。”彭沂非表示,“其他疾病試劑盒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問題也很常見,例如1萬例檢測中有5個、10個的,你不能說它有問題,如果檢測1000例,500例都沒測準,那肯定不行。”


產能:已經恢復六七成

工信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田玉龍2月3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在克服了時間和復產上“小困難”後,各家企業的日均試劑盒產能合計達到77.3萬人份。

田玉龍補充說,目前產能還沒完全恢復,只達到最大產能的“百分之六七十。

此前,各家企業相繼公佈了自家的產能數據:

華大基因表示,該公司常規產能為每日2萬人份,若有需要可擴充至5萬人份。華大基因還新儲備了30萬人份的原料。

輝睿生物總經理李輝2月2日介紹,除庫存10萬份現貨外,目前每日產能達到10萬人份。為保證後續生產,輝睿還有200萬人份的原料備貨。

聖湘生物副總經理周俊告訴我們,該公司日常產量約為10萬人份,若有需要可進一步拓展至每日50萬人份。

央視援引之江生物的消息說,該公司每日產量“能達到20萬人份”,200名工作人員加班加點,“除夕夜都沒有休息,燈火通明”。

還有要求匿名的試劑盒研發企業表示,“全公司三班倒,每天10萬人份的產量已經是極限。”這家企業通過了國家藥監局的快速審批。

不僅如此,多數企業還向重點疫區捐贈了不少試劑。

例如,華大基因表示,到1月30日捐贈了2萬人份診斷試劑,待捐贈10萬人員份。聖湘表示通過中國紅十字會向武漢捐贈了價值1000萬元的試劑和器械。輝睿生物與百瑞生物聯合捐贈了100萬元的檢測試劑盒。

儘管各試劑廠家鉚足了勁,力圖在短期內大幅提升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試紙和試劑,但前方醫院依舊反饋試劑不夠用。

這與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的表態有所出入:試劑盒日產量“相當於疑似患者的40倍,從總的供應來看,基本滿足要求。”一家試劑廠商從當地疾控處獲得的信息同樣是“試劑盒多得用不完”。

一位疾控專業人士表示,這或許反映出來湖北當地對試劑盒調配有待優化:應該把總體夠用的試劑盒合理分配到各個急需它的區域或機構。

試圖提升試劑產能的廠家還面臨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例如,有試劑生產商透露,周邊公司對於試劑產品本身缺乏瞭解,認為試劑廠商是在“生產病毒”,以停水停電為要挾,要求其停止生產。


物流:運入武漢不成問題

試劑盒能否快速抵達一線醫務人員的手中,除與產能相關,也與物流狀況密切相關。

除華大基因在武漢當地生產外,獲批企業多數不在湖北當地,而是分佈在上海、廣東和湖南等多地,須得通過物流運輸至武漢。

華大基因回應,由於試劑盒在武漢本地生產,物流方面沒有困難。儘管原材料在各地採購,但物流“綠色通道”給其提供了便利。

多數企業並沒有這麼幸運。例如,輝睿生物的工作人員26日還在社交媒體上尋找物流,希望能夠將試劑盒運至武漢。

聖湘生物副總經理周俊表示,中國紅十字幫該公司協調了部分通行證,以方便將檢測試劑運至武漢。

有試劑廠商的工作人員表示,在找到物流商幫忙之前,甚至“有同事拼命把試劑人肉運到一線”。

另外,部分產品對物流儲存條件提出更高要求,提升了運輸難度。例如,之江生物生產的試劑盒就要求零下20度的儲存環境,這使得僅少數有冷鏈能力的物流企業可以承運。

好在,目前物流情況有所好轉,包括各大快遞企業、公路物流運輸企業,只要在武漢當地有對接機構,無論航空或是陸運,貨品多可順利進入武漢。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2月3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該部“著力構建部省聯動的運輸保障工作機制,協調解決應急運輸的問題,特別是妥善解決湖北省所需要的疫情防控物資和畜禽等生活物資的運輸保障”。


檢測:專業實驗室待擴容

此前,華大基因創始人汪建公開呼籲,“在注重臨床搶救的同時,把精準檢測和診斷視為同等重要。”他的理由是,及時精準的檢測將幫助“快速給出臨床診斷……解除恐慌和不必要的隔離”。

汪建表示,檢測能力提升後,包括疑似和發熱待查病人、一線高危工作者,以及希望瞭解感染風險的大眾,都可以逐步獲得明確的篩查結果。

這就需要武漢乃至湖北各實驗室提升檢測能力。

泰格捷通總經理彭沂非對此表示,PCR檢測方法非常靈敏,需要“把很小的信號放大幾百萬倍”,因此“有一點汙染就會造成誤測,所以檢測實驗室的條件和儀器很重要。”

此外,檢測人員的專業素養同樣關鍵。

檢測試劑盒無法單獨使用,需要有專業人員操作熒光定量PCR儀器。一家基因測序公司的工作人員說,試劑盒適配的機型比較常見,多數醫院能夠開展檢測,“一般3小時可以出結果。”

一位科研人員補充,根據儀器規模不同,能夠同時處理的檢測樣本“從幾十到上百份不等”。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被納入甲類傳染病管理,對這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樣本檢測和運輸都提出很高要求。

武漢市衛健委在回應市民關切時提到,1月22日開始,首批10家“具備相應防護級別的生物安全實驗室”可以開展病原核酸檢測工作,“預計全部運行起來每天可檢測樣本近2000份”。後續又增加了各區縣級疾控中心及其他第三方檢測機構。

而在此前,武漢每天能夠檢測的樣本約200多份,從1月16日湖北擁有試劑盒開始,開始採樣到返回結果約需要2天左右,檢測能力約300例。1月16日之前,由於“樣本需要送至北京國家指定的檢測機構,結果返回約需3-5天”。

1月30日,猛獁公益基金會試圖以湖北為重點地區,在全國範圍內徵集約20家PCR醫學實驗室,向其提供資金和專業支持,使之快速提升檢測能力。

該基金會表示,預計捐贈投入約千萬元。

該基金會執行理事長王石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各地滿足篩查條件和篩查能力的檢測實驗室數量有限,已有的實驗室滿負荷工作,無法滿足短時間內對所有疑似病患進行病毒篩查與確診。”

這家公益組織稱,現階段最為便捷和有效的手段,是“對各地已有PCR檢測資質的實驗室,增加投入和改造硬件”,使其成為符合國家標準、能夠確認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肺炎的醫學實驗室。

*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醫趨勢立場。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