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谍」日本从小训练出的精英间谍,台湾早期黑老大,军统特工


2012年,
在台湾著名导演魏德圣十二年的艰难准备下,一部史诗级的大片

《赛德克.巴莱》出现在世人的眼中。这部场景宏大、感情悲壮,以还原台湾著名的反日‘雾社事件’为蓝本的影片,让台湾那段黑暗的岁月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记忆中。

「说谍」日本从小训练出的精英间谍,台湾早期黑老大,军统特工

《赛德克.巴莱》海报

​在影片中,有两个这样既是角色,又是历史真实人物的花冈一郎,花冈二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台湾原住民的后代,他们又是日本在台湾‘皇民化’的成果。改了日本名字,成为了警察,也是日本殖民者作为在当地统治的‘工具’。

「说谍」日本从小训练出的精英间谍,台湾早期黑老大,军统特工

历史上的花冈一郎

​影片中,花冈一郎问花冈二郎:“我们到底应该是日本天皇的子民,还是赛德克祖灵的子孙?”留下遗书后,二人双双赴死。

「说谍」日本从小训练出的精英间谍,台湾早期黑老大,军统特工

花冈一郎,花冈二郎遗书

花冈一郎的扮演者徐诣帆凭此角色的出色演绎,摘取了2011年台湾金马奖最佳配角奖。

花冈一郎,花冈二郎是那个时代一代年轻台湾人的缩影。他们是台湾人,他们又是‘皇民化运动’的产物,新‘日本人’。

「说谍」日本从小训练出的精英间谍,台湾早期黑老大,军统特工

台湾演员徐诣帆演绎的花冈一郎

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强迫清廷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澎列岛及琉球群岛。日本殖民台湾后即实行新闻管制,禁止华文报纸发行,强行推行日文教育。上世纪初伊始,台湾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使用的教材基本是日文的,那时候年幼年轻的台湾人便是在日本的这种‘皇民化’教育下生长的,绝大多数改用过日本姓名。

修改其身,并不能夺其心坚。在日本殖民期间,台湾人从未停止过反抗,如:

1912年,同盟会员罗福星发动众友会起义。

1930年,雾社起义。

1937年,大陆全面抗战开始伊始,台籍黄埔二期毕业生李友邦将军组织‘台湾义勇队’,以医疗、政治宣传,翻译等工作奋战于抗日各个战场。

「说谍」日本从小训练出的精英间谍,台湾早期黑老大,军统特工

李友邦将军

题外话:台湾光复后,李友邦将军回台湾,曾任国民党省党部副主委,主委之职。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岛内开始了‘白色恐怖’时期。“省保安司令部”根据“中国台湾省工委”被捕负责人蔡孝干等人“供词”,认定李友邦“包庇窝藏中共间谍”,且自身“早已加入中共组织”,而“迄今未向台治安机关依法履行自新手续”,以“涉嫌包庇掩护中共间谍罪”判处死刑。李友邦将军夫人严秀峰亦说及涉嫌被台保安司令部逮捕,判刑15年;不少当年义勇队成员亦被指控涉及“匪谍案”遭追究。

回归正文:与花冈一郎,花冈二郎一样,在那个时代的台湾年轻人中,有着日本名字,还加入了日本籍,但流淌的始终还是中华的血。有一人成为了抗战军统特工中的传奇人物。

林一平,日本名林介之助。江湖人称,“十一龙头”、“金门半山”。又用名,林顶立。

「说谍」日本从小训练出的精英间谍,台湾早期黑老大,军统特工

林一平,又名林顶立

同一个人,每一个名字却都有着不同的传奇,尤以林顶立为最。让老一代的台湾人为之色变,尤其是今天的分裂分子,提起此名在咬牙切齿同时,不免胆寒。​

林一平,台湾云林县人,天赋其精明干练,年少时期便被日本黑龙会台湾分会看中吸收,曾就读于鼓浪屿英华书院,后赴日本留学,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经理学校、日本明治大学。以后进入日本警视厅,林以精通各种特工手段,做事机警敏捷,熟悉华人情况而不断得到重用。

1931年,成为日本谍报机构特高课的高级特工,深受日方信任。​

如同前述,即便是这样一位在完全日本化环境中成长成人的中国台湾人。其心报国却异常坚决。就在他成为特高课要员刚不久,就已经在图谋反正。

「说谍」日本从小训练出的精英间谍,台湾早期黑老大,军统特工

连谋

​1932年,他曾悄悄潜回大陆,与厦门海警部门任职的连谋​(黄埔四期生,后任军统少将,台湾光复后首任高雄市市长)取得了联系。正当林一平准备通过连谋向上表其心志,报效祖国之时,福建发生了十九路军‘福建事变’。此事因此被搁置了下来。

林一平无奈返回了台湾,在日本特供机关蛰伏了起来。

这期间,林一平与台湾江湖豪杰林仔滚、福建黑道大哥罗又章等人相识并成为了兄弟好友。由此,组织而成闽台地区早期著名的帮会社团:“十八大哥”。林一平排行十一,便被称为“十一龙头”。

林一平以其出色的才干,成为了闽台地区‘黑白通吃’的人物。得到了日方更进一步的重用。

1938年5月,日军攻陷了中国厦门。日谍

田村崇任厦门特务机关长。

1939年9月,田村崇被军统人员刺杀死亡。

「说谍」日本从小训练出的精英间谍,台湾早期黑老大,军统特工

泽重信

长期在台北的“大日本南支派遣特务机关”总部任职,担任日军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陆海军特务系统总负责人泽重信,受大本营指派,前往厦门坐镇,公开担任全闽新日报社社长、兴亚院负责人、地方理事官、台湾总督府驻厦门嘱托

(嘱托意思即顾问)、海军总部嘱托、日本亚洲共荣会事务嘱托、华南情报部部长等职务,集军政权利在一人身上,成为了日侵略者在中国东南沿海实行统治的‘太上皇’。

作为泽重信长期以来的亲信,助手。林一平随之同其一起来到了厦门,亦成为要员。(而泽重信最后亦被军统刺杀,林于此功不可没)

此时,回到了祖国大陆,对林一平而言,等待多时的报效国家的机会再度来临。随即,他通过了自己的江湖兄弟林仔滚发出了一封密信。

1939年的初秋,香港。

时任国民政府驻港全权联络代表正是著名的抗日名将,独腿将军陈策。

「说谍」日本从小训练出的精英间谍,台湾早期黑老大,军统特工

拄拐者,陈策将军

​抗战伊始,陈策时任虎门要塞司令,负责广东沿海防卫,主力防守虎门,数次击退日海军攻击。1938年与当时居住香港的李福林合演反间计,诱使日军登陆虎门,在海上击毙日军数百人。陈策亦在这次战役中被日军炮火击中,左腿被截去。在这场战斗中,陈策得到林仔滚的民间协助,二人遂得以深交。

通过林仔滚而来的密信,正是送到了陈策的手上。信上只是交代,他有一位极其信赖的朋友,想要与将军‘单独的谈一谈’。但是,这位朋友供职于日本间谍机关特高课。

抗战全面爆发以来,国府中投降日本甘做汉奸的已经数不胜数,日方对中方人员的策反也是计策百出。陈策收到此信,有过该人是日方派来的策反间谍的狐疑。但凭着林仔滚与其在虎门抗战中的肝胆相照,以及香港此刻还是英殖民地的考虑。陈策决定一见其人。

某日晚,在陈策香港府邸,林一平与陈策初次相见。

林一平开门见山,见面便自报家门表明来意:我,叫林一平,我希望回重庆参加抗战,请您多关照。

特高课要员,日本东南沿海的实权人物,在抗战日军风头正劲之时,居然要向国府投诚,并且随身携带了日军机密情报。这是不是一个圈套?

「说谍」日本从小训练出的精英间谍,台湾早期黑老大,军统特工

王新衡(左)与蒋经国(右)

陈策不敢相信,也无权做主。他立刻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了军统香港特别区少将区长王新衡(此人与蒋经国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后任保密局上海站站长、亚洲水泥公司董事长、远东纺织公司常务董事等),

要求军统予以甄别。

军统的甄别反馈速度很快,此时已经加入军统三年的林一平老相识连谋提供了佐证,以及对首批情报的验证,包括民间抗日义士林仔滚的担保。林一平的身份与抗日决心得到了军统首肯。

由此,通过陈策,林一平终于得以以心回归祖国,成为了抗战时期国府(军统)传奇特工。

题外话:陈策将军,在抗日胜利后,任广州市市长。并获英皇授予他“帝国骑士司令勋章”(KBE)。 二战中,中国方面仅有两人获得这种勋章,另一人是孙立人。

​1949年8月31日晚上,陈策在广州家中逝世。关于陈策之死,有两个版本:

1.可能是陈策同时饮酒及服药所致。

2. 有人认为可能是蒋介石特务为防止他投共,将其杀害。

「说谍」日本从小训练出的精英间谍,台湾早期黑老大,军统特工

爵级司令勋章-骑士/爵士勋章,男称KBE,女称DBE

回归正文:得到林一平的反正,军统可谓欣喜若狂。军统首脑戴笠亲令林一平为军统闽南站台湾挺进组组长。

1939年底,军统特工设法为林在厦门建立了秘密专线电台。

从此,军统抗战史上最得意及骄傲的东南沿海工作,在林一平功的推动下全面展开。由此更对全国抗战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林一平可谓功勋卓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