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坦克为何不再加大火炮口径?一炮穿透两辆M1仍没有吸引力吗?

彭国放


如果想随便击穿任何一个国家的主战坦克的话,直接上反坦克导弹它不香吗?干嘛还要增大口径的坦克炮呢?坦克是速度防御火力的一个综合平台,一般情况下各国主战坦克并不会过份追求单方面性能,因为这样意味着其他方面的性能会因为某一方面性能的增加而减弱,就比如说如果装甲厚度增加那么坦克的体重就会增加,在发动机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其机动速度就会减慢。以此类推,其他方面性能多少都会有点影响。因此为追求坦克的综合性能一般不会追求火炮的口径。

再者就是,火炮的口径越大并不意味着坦克的穿深会越大,真正影响到火炮穿深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其坦克炮的长度、火炮发射药的性能以及炮弹的性能,不过现在坦克炮的长度以及口径发展到一定的情况下,想要增加火炮的穿深就必须在坦克的发射药和炮弹上面下功夫。就比如说普通的钢制炮弹性能肯定不如钨芯穿甲弹或者贫铀穿甲弹。

再者就是发射药的问题,动能穿甲弹之所以能击穿厚重的装甲,那是因为发射药赋予炮弹的高初速,那么炮弹的初速也不高,即使口径在增加其穿甲性能也不强。而现在坦克炮的口径多选在125毫米左右,能够完美的平衡火力、机动和防御三大属性,带来了良好的使用寿命以及良好的勤务性能,在综合的性能下发挥最强的战斗力。一味的增加口径并不会让坦克的战斗力得到增加,有时候反而会受到其影响而使战斗力减弱。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首先在现在作战中,发生坦克之间的大PK,你一炮我一炮的互相对射,这个可能就很低。

过去有句话叫:坦克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现在这句话明显是过时了。

二战是坦克最为辉煌的时期,战后几十年,坦克也属于明星装备,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但老话说的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由于坦克的光芒过于耀眼,所以,在最近这20多年里,怎样打坦克又成了新热点,各国争相在这块做开发。成果也是很明显:攻击机、武装直升机、无人机、末敏弹、各型反坦克导弹、各种火箭弹、地雷......转眼之间坦克多出了一堆爸爸。由当年的急先锋变成了现在谁逮到谁欺负的小媳妇。

现在打坦克的装备太丰富了,而且大多比用坦克打坦克更方便。未来,用自己的坦克打敌人的坦克,这种情况肯定会越来越稀少。坦克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机枪阵地、迫击炮小组、简易工事、步兵掩体、轻型装甲车......这些东西。敌人的坦克还是交给无人机来处理。

就像国庆阅兵咱们的15式坦克一样,采用的是105mm口径线膛炮。基本上就是这个思路。105的小炮再狠,也肯定比99上的125炮,M1A2上的120炮差一截。15式上面的105炮,打西方那种六七十吨的重型坦克,肯定是没戏。跟俄制四十多吨的坦克应该可以周旋一下。它的主要工作还是用来欺负那些没有重甲防护的目标。

坦克之间的对射,这种局面恐怕很难再出现,所以坦克的发展也没必要再去过于追求怎样击穿敌人的坦克。

另外坦克追求大口径、大威力、大射程也是有代价的。

大炮,你就得用大底盘,作为坦克还得有大装甲,总的下来你就会得到一辆:大坦克。比如80吨。这么大的一款坦克,在部署的时候会非常麻烦。空运、海运、陆运都麻烦。兵贵神速,美军、俄军乃至我军,现在都是追求轻量化。轻量化的意思就是:快。美国的斯崔克旅,中国的合成旅,吃香的都是轮式战车、全地形车、轮式火炮......这些装备。因为这些装备反应速度快,装上飞机,几个小时就到达战场了。

搞个80吨的重坦,140mm口径主炮,把它运过去,得7天以后。

坦克主炮口径放大十几毫米,对于炮弹来讲那是等比例放大了50%。炮弹的个头急剧膨胀,而坦克车体的空间有限,这就导致载弹量减少。现在坦克的载弹量在40发左右。如果放大口径,以前也有过试验,140mm口径的炮弹坦克里只能装20发。

20发炮弹明显是太少了。持续作战能力太弱。

未来的坦克不会变得更重更大更粗,像15式这种30多吨的小坦克,以及以色列研究的双人坦克才是发展的趋势:更轻快、更灵活、更聪明......

像问题里提的1炮击穿2辆M1,那这门炮的口径最低得达到250mm,坦克自重得300吨以上,费这么大劲就不如叫架无人机了,2发小导弹轻松解决。


锐度何老师


兔哥回答:坦克火炮技术的发展是所有火炮中研发和制造最难的,坦克炮目前依然是化学能弹药技术,火药依然是发射药,弹头利用火药燃烧压力推动弹头前进,前进的速度取决于火药气体压力,也就是膛压,坦克炮膛压越高弹头速度越快,弹道越平直,穿甲深度越大。但目前来说坦克炮的膛压已经发挥到了极限,靠多装发射药会增加对坦克炮管的损伤,甚至炸膛。而坦克装甲防护能力的研制也没有停止,一个要击穿你,一个想法设法不让你击穿,这就是矛盾。目前火炮依然是靠火药构成弹丸的发射方式,如此一来,要击穿越来越厚的坦克装甲也只有加大口径这一条路可走。


坦克炮的口径要加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牵涉到整个坦克结构的变化。首先是体积增加了,加大口径炮管也就变粗了,而炮尾部,炮闩等等部位也要加大,这样就会占用炮塔内有限的空间。第二点就是重量,炮管粗了,炮尾大了,重量自然会增加。这个重量的增加不单纯是坦克整体重量增加这么简单,而是需要结构调整,例如,火炮的炮尾不可能过大,这样就使炮塔的重心力矩失衡,炮塔就必须增加尾部配重,炮耳轴,伺服机构的结构也会增加强度和重量。而整个炮塔的重要的增加也必然导致整个坦克重量的改变,在发动机功率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必然要减重,装甲也是目前坦克唯一能够减重的部位,也会导致装甲防护能力下下降。由此来看,坦克一门火炮口径的改变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必须要考虑的。


坦克炮口径大穿甲深度大这是肯定的,目前的坦克防护能力都得到了加强,装甲防护水平相当于800毫米左右的防护能力,而穿甲深度也相当于这个水平。问题在于坦克的装甲防护技术还有发展空间,而坦克炮却已经到了极限,坦克炮被装甲防护超越是肯定的。加大口径也是一个主要的措施,目前欧洲德、法两国已经研制出了130毫米,140毫米坦克炮,并且开始了试装测试。苏联时期也曾研制了152毫米坦克炮,并且取得了成功,只不过是苏联解体后因为钱的问题停止了研制继续下去。目前,研制出来的坦克炮主流定位基本是152毫米(苏),140毫米、130毫米,但都没有正式装备,下面说说原因。对于已经装备了125毫米口径坦克炮的国家,130毫米基本没难度,也没有意思,只提高5毫米显然兴趣不大。而欧洲国家前面有一个俄罗斯的遗产152毫米口径坦克炮,法德的140毫米坦克炮一旦先装备就有一个潜在危险,万一俄罗斯的火炮性能更好就会处于被动,所以大伙都相互盯着对方,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现在还没到打不垮坦克的时候,目前坦克炮依然占优势,不着急装备,在情况不明朗的情况下先等等看。


坦克炮够用最好,不必苛求穿糖葫芦,过分强调火炮能力,没有意义,目前的化学能火炮必须是大口径,口径大了除了上述结构变化,对于后勤保障,弹药携带量等等都会带来负担。武器装备管用,能用,好用是基本原则,所以说在够用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追求名头,即没意义也不符合武器装备发展则,甚至会适得其反。(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指正,图片来源网络。)


兔哥42928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武器需要不要更新换代,首先要看它在战场上还能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冷战结束后,爆发大规模地面战争的可能性几乎将为了零。因此,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大幅削减了对坦克的开发投入。除了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外,世界上绝大部分军事强国都不在继续研制新型主战坦克,只是在原有的老坦克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缝缝补补式的改进。

这使得“陆战之王”坦克在这将近30年的时间中,虽然在信息化上有了不小的进步,但在火力、防御、机动性等硬指标并没有质的提高。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就是现有的120毫米或12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在现在的战场上依旧可以有效地击穿敌方主战坦克的主装甲。

既然现有的坦克炮依然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那又何必费时、费力、费钱的去搞更大口径的坦克炮呢!

同时更大口径的火炮,会增加坦克的重量(其他的不说,更大口径的火炮,它的炮弹肯定会更重)。而且为了可以有效防御,更大口径坦克炮的攻击,坦克还需要披上更厚重的装甲,这将会更进一步的增加坦克的重量。坦克重量上去了,为了保持机动性,坦克就必须安装动力更加强劲的发动机,不然坦克就会成为对手的活靶子。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坦克发动机载技术上已经陷入到了一个瓶颈。柴油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想要再大幅度提升功率已经非常困难;而燃气轮机,在油耗,维护性,可靠性等方面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发动机的不给力,也成为更大口径坦克炮投入现役使用的主要阻碍。

现在,正处于一个科技大变革的时代,每年都有大量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概念被提出。坦克方面也是如此,如全电坦克等很多新的概念被提出。

目前,关于坦克未来的发展方向,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和实战检验,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这时如果轻举妄动走错了方向,不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还会被竞争对手甩开一段不小的距离。

因此,在这个扑朔迷离的阶段,各国对新坦克技术的发展都比较小心谨慎,主要以实验为主。

而缩小到坦克炮范畴,新型坦克到底是选用电磁炮,还是装备更大口径的化学能火炮。至今还在探讨之中,没有定论。


以上是本人个人观点,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东斯坦因


懂坦克和火炮的人非常明白!是坦克的特征和用途决定的。大口径火炮影响其防护、体积、灵活(包括肉眼不适应远距离观察搜索目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