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馬鈴薯種植新技術,省工、省力又高產,想學習的,看過來


推廣馬鈴薯種植新技術,省工、省力又高產,想學習的,看過來

新時期,為了保證馬鈴薯種植產量,需要加強馬鈴薯病蟲害防治能力。因此,需有效研究其種植技術過程,重視肥料處理工作,加強播種能力,保證田間管理效率,有效提高馬鈴薯種植產量和種植技術水平,從而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詳情如下:

推廣馬鈴薯種植新技術,省工、省力又高產,想學習的,看過來

一、用足基肥

眾所周知,作為當今市場上的主要農產品之一,馬鈴薯的主要營養價值在於其塊莖,而能夠用作農業肥料或飼料的部分是其莖葉。由於馬鈴薯可食用部分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因此其在生長過程中吸收環境中營養成分的多少直接影響其經濟價值。為保證充足的營養供應,在種植馬鈴薯的過程中,應當使用足夠的肥料,即將基礎性肥料佔比提升至70%,並減少無機肥料佔比,取之以富含磷元素、氮元素的有機化肥。

推廣馬鈴薯種植新技術,省工、省力又高產,想學習的,看過來

二、種薯處理

由於生物的某些性狀受到遺傳因素的作用,因此選種過程中應當優先選取產量較高、外形規整且具備雜種優勢的優良品種。通常,這些優勢品種能夠直接經過肉眼觀察與普通品種加以區分。首先,農業工作者應當觀察其色澤。新鮮、良好的馬鈴薯塊莖沒有焦黃、萎縮、黴變的現象。其次,應當粗略估計其質量,既不能太輕,也不能過重,最適質量應在75 g左右。此外,應當挑選無龜裂、無畸形的優質塊莖。這些形狀會經遺傳在子代馬鈴薯中得以延續。

推廣馬鈴薯種植新技術,省工、省力又高產,想學習的,看過來

由於馬鈴薯塊莖的生長需要充足的氧氣,因此不能將土壤填實,而應當為馬鈴薯塊莖留出一定的細胞呼吸空間,這就要求農業工作者及時對土壤進行中耕鬆土。這一工作應當分3次進行。在馬鈴薯齊苗後進行第1次鬆土除草工作,深度約為9 cm。半個月後,應當進行第2次鬆土。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鬆土的深度應略微減少。在第3次鬆土時,應當在進一步減少深度的基礎上加以少於10 cm的培土,以保證馬鈴薯塊莖的優良品質。

推廣馬鈴薯種植新技術,省工、省力又高產,想學習的,看過來

此外,種薯催芽工作也有利於馬鈴薯最終產量的提升。這一工作環節應當將腐爛、發黴、壞死的塊莖及時清除,同時在室溫、溼潤條件下,在種薯間層放置3~4 cm的沙子,並維持一週的時間,隨後進行催芽工作。為防止催芽時發生病蟲害,應當利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浸潤預防。

推廣馬鈴薯種植新技術,省工、省力又高產,想學習的,看過來

三、適時播種

在馬鈴薯的生長週期中,生育期的溫度控制是其產量的最大影響因素。因此,為保證馬鈴薯的產量,應當掌握其播種時間和環境溫度。通常而言,塊莖的最適生長溫度在20℃。因此,秋季應選擇9—10月下旬播種,而冬季應選擇12月—次年1月下旬播種。

推廣馬鈴薯種植新技術,省工、省力又高產,想學習的,看過來

四、馬鈴薯的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提升馬鈴薯總產量的有效方式。馬鈴薯的產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單位面積的植株數量(密度)與單株產量是馬鈴薯種植田總產量的決定指標。因此,農業工作人員應當對其進行綜合、協調的考量。如果單位面積植株數量較多,往往會因遮蔽、缺氧等原因造成單株產量下降;若單位面積植株數量較少,雖然能夠獲得較大的單株產量,但二者乘積的數值較低。通常,最適栽培密度應當控制在6000株/667 m2左右。在這一栽培密度下,馬鈴薯的單株產量為兩三莖,此時單位面積植株數量與單株產量的乘積可取最大值。

推廣馬鈴薯種植新技術,省工、省力又高產,想學習的,看過來

五、做好田間管理工作

田間管理工作主要指對馬鈴薯幼苗的數量管理和對馬鈴薯田肥力的合理控制兩方面內容。首先,在管理馬鈴薯幼苗數量的過程中,應當保證其數量足夠。因此,應當提前預留備用苗,將其播種在田間地頭。當田內幼苗缺失時,可以及時進行移植。需要注意的是,在移植過程中應當注意保護馬鈴薯幼苗的根部。同時,若備用苗數量不足,則應當將同穴中多餘的幼苗取出,作為補充用苗。

在追肥工作過程中,應當注意使用肥料的時間和肥料中所含有的營養元素。由於馬鈴薯本身具有出苗時間較晚的特點,因此應當在其出苗前施加含氮化肥,以提升其出苗率。在現蕾期,應當同時進行施肥和培土工作,並注重向肥料中添加足量鉀元素和適量氮元素。開花後,為避免馬鈴薯出現早衰,應當施加適量的磷肥。同時,為保證枝葉生長效果,應當施加適量的鉀肥。

推廣馬鈴薯種植新技術,省工、省力又高產,想學習的,看過來

六、病蟲害的防治

6.1 病毒病

由於馬鈴薯的塊莖深埋於地下,因此塊莖感染病毒的可能性較低。同時,由於塊莖本身的結構成分,若塊莖部位發生感染,不易將病毒在植株之間、傳代之間進行傳播。但是,暴露在土壤表面的莖葉部分有可能受到PVX、PVY等一系列植物病毒的感染。前者能夠由接觸在馬鈴薯植株之間傳播,而後者是植物蟲媒病毒,可以以蚜蟲為媒介進行傳播。此外,PLRV也是一種能夠導致傳播媒介持久帶毒的蟲媒病毒。帶毒蚜蟲能夠將體內的PLRV保持14 d。

推廣馬鈴薯種植新技術,省工、省力又高產,想學習的,看過來

6.2 早疫病

缺少化肥等營養物質是馬鈴薯植株早疫病的主要原因。此外,過高的溫度、過低的外界溼度以及過差的生長狀態也是致病因素。為防止早疫病的出現,可以將百菌清75%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灑於穩定期植株,頻率保持在10 d/次從而達到良好的預防效果。在植株已經出現早疫病的狀況下,應當每7 d噴灑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一次,持續3周,以達到良好的殺菌效果。

推廣馬鈴薯種植新技術,省工、省力又高產,想學習的,看過來

6.3 晚疫病

馬鈴薯晚疫病的表現特點為葉尖和葉緣部位出現暗綠色圓形浸水小斑點,並在短時間內擴散到整個葉片。倘若植株處於潮溼環境,則有可能在葉片的背光面發現帶有白色絨毛的斑點,此為特徵性病理改變。此外,觀察塊莖也能夠輔助判斷晚疫病。通常,受感染植株的塊莖上會出現病理性紫褐色斑點,且斑點中央常有凹陷。為避免出現晚疫病,農業工作者應當篩選對病毒免疫的植株進行傳代,同時應實時監控氣候因素,做到未雨綢繆。

推廣馬鈴薯種植新技術,省工、省力又高產,想學習的,看過來

七、結語

馬鈴薯作為重要的食材,其質量備受人們關注。為了進一步提高種植水平,需要深入完善技術運用,不斷提高種植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經濟收益。

推廣馬鈴薯種植新技術,省工、省力又高產,想學習的,看過來

綜上所述,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種植戶可以多參考參考,或者說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農知識及技術都可以留言評論,小編會根據情況來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關注一下小編以及積極留言評論轉發謝謝。

推廣馬鈴薯種植新技術,省工、省力又高產,想學習的,看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