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利器助力我國“智慧”戰“疫”

1月28日夜裡,一輛基於5G技術的移動CT影像車從山東泰安市立醫院駛出,向著東平縣沙河站鎮衛生院一路疾行。

沙河站鎮衛生院有2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及10名醫學觀察人員。面對疫情,這所鄉鎮衛生院影像檢測條件有限,人員轉移則容易造成病毒傳播,如何兩全?

泰安市立醫院新近配備的車載CT派上了用場。這所醫院的醫護人員介紹,車載CT相當於一個移動的三甲醫院CT室,將成熟穩定的設備、高質量圖像、5G高可靠傳輸網絡與智能雲系統結合,顛覆了傳統工作模式。

“傳統的CT設備固定在醫院,需要病人前往醫院檢查。而車載CT機動靈活,可以直接送設備上門,最大程度減少疾病傳播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泰安市立醫院放射科主治醫師於利智說,他們當晚就對2名患者及10名醫學觀察人員完成了CT影像拍片和診斷。

不僅如此,在實際應用中,CT影像可通過5G網絡實時回傳至泰安市立醫院進行遠程影像輔助診斷,第一時間完成掃描、診斷和分診。根據不同應用需求,車載CT還可定製化配備心電監護儀、除顫儀等醫療設備,通過5G網絡將監護數據回傳至醫院,輔助制定緊急治療方案,給予患者最及時的救治。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國各地充分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全面推行“智慧”防控。在阻擊疫情的陣線上,雲計算、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為防控利器。

部分發達城市啟動“城市大腦”系統,實時監測進入本區域的外地車輛動態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將相關信息第一時間提供給疫情防控指揮部門。

一些地方引入人工智能AI隨訪外呼平臺,通過智能語音機器人對特定人群進行批量一對一電話外呼,自動詢問採集居民疫情信息並進行分析,快速實現轄區居民健康信息採集與疫情摸底。

青島市李滄區畢家上流社區搭建“智慧社區”平臺,運用人臉識別系統,目前已經採集2000多名居民的基本信息,實現了居民和外來人員進出小區精準識別和管控。

“技術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科技利器”減少了人員流動和直接接觸,有效阻斷疫情傳播途徑。以一棵蔬菜為例,從種到吃,“智慧”無窮。

生產端遠程“種菜”。在有著“中國菜籃子”之稱的山東壽光,“手機種棚”既減少了種植戶外出頻次,還不耽誤蔬菜管理,保障蔬菜供應。在壽光市田柳鎮現代農業創新創業示範園區,160個高標準蔬菜大棚裡,除了在蔬菜採收階段,看不到多少工作人員。

“我們園區的菜發往全國各地,現在每天的蔬菜產量達65噸左右。”園區廠長助理韓永琦說,得益於蔬菜大棚的智慧化改造,以前需要4-5名技術員管理1個棚,現在1名技術員通過手機APP,可以管理5-6個235米長的大棚,產量也明顯提升。

銷售端無人賣菜。“無人售賣,每包5元,掃碼支付”,在山東德州齊河明珠花園社區,分揀好的土豆、胡蘿蔔、西藍花、西葫蘆、菠菜等蔬菜一應俱全。以前這裡是貨車售賣,為避免人員接觸交叉感染,現在蔬菜按照單品分裝成小包裝,均價銷售,推出無人售賣,掃碼支付。

消費端在線買菜。針對廣大城市居民“宅”在家裡催生的巨大消費需求,多家電商、外賣平臺開啟“線上買菜、線下配送”服務,網上買菜訂單量大增。為保障消費者和配送員安全,一些平臺還開啟“無接觸配送”。

“智慧”博“疫”離不開科技企業鼎力相助。近日,浪潮集團宣佈,至疫情結束期間,旗下的“浪潮雲”對有需求的政府、醫療、教育和企業免費提供“遠程協同視頻通信服務”,全力支持政府在線溝通、學校遠程授課、醫院線上診療、企業視頻會議等。

日前,工信部召開疫情防控大數據支撐服務工作調度會,提出科技企業應加大大數據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力度。目前,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攜最新科技成果投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線,匯聚起科技“戰疫”的強大“智慧”。(記者 陳國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