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商品期貨多數翻紅 三大油脂期貨大幅上行

受外盤棕櫚油期貨下跌以及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等利空影響,大連棕櫚油期貨1月中旬後衝高回落,大幅回吐去年四季度漲幅。展望後市,主產國逐漸進入增產週期,而國內進入疫情防控期,棕櫚油消費轉淡,加之目前國內油脂庫存尚顯充裕,棕櫚油期貨弱勢有望繼續維持。


國內商品期貨多數翻紅 三大油脂期貨大幅上行


  防控疫情,消費轉淡

  春節前城鄉居民集中採購油脂,一般春節後一段時間是油脂消費淡季。而今年春節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為抑制疫情傳播,採取嚴格隔離措施,居民減少出行,春節期間油脂消費量大幅下降。春節後,各地開工、大中專院校開學將延後,棕櫚油消費量下降將難以避免。

  在春節前,隨著下游小包裝企業備貨基本完成,沿海油廠和進口商棕櫚油合同成交量已經出現明顯下降。據統計,2020年1月份,沿海地區進口商以及油廠棕櫚油總成交量為5.01萬噸,較去年12月份的8.285萬噸下降39.5%。春節後,成交情況更是一落千丈。據統計,本週一和週二沿海地區棕櫚油合同成交量均為0.1萬噸,大幅低於節前日均0.5萬噸的水平。

  庫存高企,供應充裕

  去年下半年,國內油脂價格穩中趨漲,刺激進口商加大了棕櫚油進口量。根據海關數據,2019年12月我國進口棕櫚油71.99萬噸,較11月份減少11.68萬噸,降幅為13.96%,但較上年同期的58.26萬噸增加13.73萬噸,增幅為23.56%,為近6年來同期最高水平。2019年全年進口棕櫚油747.14萬噸,較上年增加41.03%。

  由於棕櫚油和豆油、菜油價差過小,棕櫚油性價比較低,加之進口利潤倒掛,進口商棕櫚油出貨較為困難。隨著進口棕櫚油源源不斷到港,沿海地區棕櫚油庫存迅速攀升。據監測,截至1月21日,全國港口食用棕櫚油庫存總量為83.89萬噸,較上月同期的72.53萬噸增加11.13萬噸,增幅為15.7%,為近4年來同期最高水平。

  利空壓制,外盤難漲

  我國棕櫚油消費完全依賴進口,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無疑是內盤的風向標。近期外盤棕櫚油期貨利空纏身,恐難以再現去年四季度漲勢如虹之風采。一方面是供應端的利空。進入2月份後,棕櫚油主產國將進入傳統的增產週期,雖然絕對產量和往年同期相比不高,但環比增加將是大概率事件,這一點從1月份產量上初見端倪。據西馬南方棕櫚油協會(SPPOMA)發佈的數據,2020年1月1日—5日,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同比降28.84%,1—10日同比降1.47%,1—15日同比增7.54%,1—20日同比增8.33%,1—25日同比增1.94%。累計環比數據從最初降低到後來增加,預示著馬來西亞棕櫚油月度產量可能已經觸底回升,2月份產量環比增加概率較大。

  另一方面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一是我國油脂消費量趨於下降,後期從馬來西亞進口棕櫚油數量大概率會減少;二是世界最大的棕櫚油進口國——印度對毛棕櫚油進口設限,該國政府2月1日宣佈提高毛棕櫚油關稅,從之前的37.5%提高到44%。另外,隨著原油價格大幅下跌,馬來西亞的B20計劃以及印度尼西亞的B30計劃能否順利實施仍需關注。較低的原油價格,使得棕櫚油製作生物柴油計劃沒有任何成本優勢,龐大的補貼可能使政府不堪重負。

  除以上外,南美大豆豐收上市在即、美豆庫存數字高於預期等豆類的基本面利空也給油脂油料市場施加額外壓力。疊加棕櫚油期貨偏空的供需以及不樂觀的疫情影響,大連棕櫚油期貨弱勢短期內料難有改觀。

更多交易技術視頻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