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郑州楼市走向

疫情时期,共赴国难,共克时艰。我们一边紧密关注疫情、挂念一线勇士,一边也在心牵行业、焦虑自己,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

作为一名地产老兵,一直在思考我们应当如何与行业共进退,我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后疫情时代的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粗浅认识。

01城市发展向民生靠拢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内率先启动公共卫生重大一级响应的是广东和浙江,前者经历过2003非典,后者是国内城市发展的表率。

按照郑州的城市规划,医疗卫生资源仍集中在传统城市中心区,而如经开、港区、南龙湖、白绿等城市重点发展区域,三甲医疗资源配套相对缺乏。

新冠疫情发生后,河南率先在港区兴建郑州版“小汤山”,说明领导已经意识到未来城市规划的影响。来自浙沪先进地区的城市发展经验,会对郑州城市规划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影响到楼市布局。

02产品设计将成为主流

2003非典疫情,淘大花园类型的筒子楼因通风因素,直接导致了病毒的扩散和传播。因此,类似的筒子楼在非典之后退出了建筑设计的主流。

本次新冠病毒疫情,则为建筑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风系统、净水系统将成为住宅产品的标配,写字楼集中式中央空调过滤系统有可能大规模运用。

高容积率的住宅群落在本次疫情期间经受了考验,低容积率产品在流行病传播中的阻碍作用更为明显。所以,做个大胆的预测,未来近郊的低密度住宅产品的接受度会渐渐显现。

03高周转向深耕型过渡

2020疫情范围之广、影响之深,不亚于2003非典,即便是2003非典也未出现过如此大范围的封城。

如果房企负债率低,以自有资金为主,连续数个月的零销售状态产生的最大资金压力莫过于运营成本的增加;但一个负债率高的高周转房企,更要面对还款周期的压力,一旦出现还款资金逾期,导致房企信用等级的降低,就意味着在资本市场的资金成本增加。

疫情过后,相信越来越多的房企会调整发展战略,更大的可能是高周转产品和深耕型产品同时面向市场,以回避来自市场不可知的风险。

04营销环境和工具的革新

2020疫情之初,各地房地产主管部门陆续出台政策,要求关闭商品房售楼部,以免人群聚集疫情扩散(详情点击:郑州房管局:自即日起,一律不得对外开放商品房售楼部);从大年初一开始,即有房企开辟网上售楼部在线销售。

之前,营销负责人不是特别关注的线上销售在非常时期成为救命稻草,同时也打开了营销环境和营销工具的革新之路,相信现在已有房企在设计线上销售的工具,或者把线上销售工具进一步优化,成为像淘宝、京东那样24小时在线的销售平台。

销售环境和销售工具的革新,即便从最低角度看,也可以拉低渠道拓展的成本,把给贝壳的钱留给自己的平台,不好吗?

05以价换量,跑步生存

按理说,一季度房企的融资渠道相比其他季度都会稍稍宽松一点,但事物的另一面却是,一季度末也是房企还款的小高峰。

如果2020新冠疫情的影响在一季度末才能减弱或消除的话,那么一季度惨淡的销售状态,会倒逼房企加大以价换量力度,以保证现金流的顺畅。

做个大胆的预测,一季度末、二季度初,楼价会比元旦前的力度更大,能回款的项目都是好项目,能卖出去的销售都是个中高手,能以价换量的开发商的脑子都很活络。

后疫情时代的郑州楼市走向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