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快要过年了,大街上一点都感觉不到年味,为什么?

男嘉宾一号


主要有以下几点:

1那时候过年吃的,喝的大部分需要自己去制作,大家买了半成品,需要加工成成品,这个过程需要几家人去合作完成,经历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与人的交流,现在到酒家一桌子解决了。

2手机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大多数亲朋好友都是发发微信,聊聊视频就算拜年了,即便是在一起聚会也都是各自玩这手机。

3生活节奏的加快,那时候在我们这地方从腊八开始到过完年农活开始这一段时间内几乎都算是年,人们几乎不参加生产劳动,现在主要是打工为主,年三十回能回家已经算不错的了,初四五又得挤车上班,这短短的几天能干什么呀?

4随着年龄的长大,对于年味也就淡化了许多,其实许多小朋友还是喜欢过年的。

5经济压力,许多老板其实是有过年恐惧症的,一到年底,人工工资可是压在老板身上的一座大山,这也就产生的蝴蝶效应,公司高管被老板施加压力,工作是平时的几倍,普通打工仔为拿不到工资愁的要死,老板为了解决工资问题忙的连滚带爬,还哪有心思过年。更谈不上年味。

总合上述,过年能有年味吗?


空20674696


今年以来,以美团王兴为代表的大佬们已经喊出了口号:2019是近十年来最差的一年,却可能是后面十年中最好的一年。

2019是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升级中阵痛巨大的一年。各个行业似乎都不好过。互联网公司裁员;互联网金融全面整顿,数百万投资人血本无归,从业人员全面失业;外贸企业订单量骤减;房企高喊活下去。零零总总,让2019显得格外悲凉。

人们都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着恐慌。而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取决于对未来现金流的预估。所以我们会发现,今年以来,各大媒体上鼓励大家存钱的文章开始重新抬头,在这之前,是已经鼓励了近5年的超前消费观。收入明显下降的情况下,过年也会冷清很多。

整体环境好的时候,大家都会愿意把面子撑得足够,过年时自然会有爆发时的消费,商家也乐意多做活动提高销量;而如今并不好的大环境,让每个人都会更多考虑如何节省开支去度过这个冬天。


BlitzVlog


1.禁止燃放鞭炮。

以前过新年,最标志性的就是从除夕夜开始,就开始响起来的标签声,从半夜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晨,然后每天早晨都会被鞭炮声吵醒。以前觉得吵,现在被禁止了,突然发现,没有鞭炮声的过年,完全没有以前的感觉。

2.城镇化的加速。

以前在农村的时候,除夕夜大人们几个人聚在某家打牌或是麻将,小孩就是彻夜疯玩,被红蜘蛛、黑蜘蛛烧坏的衣服,少不得来自父母一顿特殊的关爱。年初一早晨则是和父亲一起在村里拜年,由于村子里都是一个姓,大家多少都有点沾亲带故,所知几乎每家都会去,大人们寒暄,小孩们一起吃零食、玩耍。现在大量的农村开始搬迁,人们从村子自建房,住进了一栋栋小高层,以前人们之间的热络,现在变得也很少了。

3.年纪的增长。

觉得没有过年感觉的,有这种感觉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对小时候过年氛围印象很深刻的那批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个都开始成家立业,再也不能像儿时那样,没有了那种氛围,年味也就感觉淡了。


Ly.


圣诞节冷冷清清,说是中国人觉醒了。过年冷冷清清,说是中国人富裕了。人嘴两张皮啊!咋说都有理。


用户乙存在


穷到快揭不开锅了谁还有心思过年啊!你们爱咋过就咋过反正我是不过了!



正义的猪猪侠


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分开看。在我看来挺矛盾的,为啥这么说呢。 我是82年的。我们小时候过年家家买年货,大包小裹的买,因为平时那时候大多数家庭都在工厂上班,收入差距远没有今天这么大,平时不可能总买肘子吃,买新衣服穿,很多东西确实只有等到过年的时候才舍得买。

现在确实比我小时候条件好多了,最起码大多数人有医保,有养老保险。不至于缝袜子,刷鞋垫了。至于你说的没有年味,确实。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我们长大了,不像小时候盼着过年有新玩具,有压岁钱,有新衣服了。平时缺啥就买了。没事就下馆子叫外卖。二,现在网络太发达了,小时候见都没见的外国水果,现在你在网上能买到,送货上门。不需要再逛商场了。双十一,双十二很多家庭甚至把过年需要的东西趁着打折都买了。我家是沈阳的,小时候一到冬天积酸菜,屯白菜,土豆,大葱,没办法,冬天啥也吃不到,不屯一冬天吃啥,咋过?现在谁家还屯几百斤的白菜,想吃啥APP里点一下,超市一小时内就给送到家了。


伴135931994


三四线小城市,我是80后,回想起来小时候过年,真的已经是回忆了。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了,大人们备年货,蒸大馒头,还有枣花糕,炸酥肉,汆丸子,还有好多好吃的,大家伙儿相互帮忙谁家有好吃的,都给对方留点。

小孩子们玩的更嗨了,大人们都会准备红包,虽然那时候给的钱不多,花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的,但总觉得那时候的水果糖是真甜,奶糖是真香,巧克力也不是啥牌子,或者是散装的,但总是吃不够!不仅吃的开心,玩的更多了,叫上亲戚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木头人,丢沙包,跳皮筋,就是你追我我追你的跑着玩,都不觉得累,更不会觉得冷。

大年初一的时候,父母都会给穿上早早买来的新衣服,新裤子,再扎个好看的小辫子,别上大红花,一看就觉得很喜庆,自己也觉得自己美美哒。然后跟着父母一起去跟长辈们拜年,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因为大家都会给红包[呲牙]

转眼间就长大了,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生活条件提高了,住着高楼大厦,开着小车,看着什么都有了,却怎么都开心不起来了。现在过年之所以没有年味儿,是因为彼此之间都疏远了,各地禁烟花,过年的时候安静的可怕,街上基本上没有人,大家都大门紧锁的,就是对门的邻居也是见面打个招呼而已,彼此还是很陌生,如果说敲门拜年会不会很尴尬?

不知道大家过年的时候都在干嘛,反正我是睡到自然醒,然后吃饭,就是比平时吃的肉多一点而已。象征性的看看春晚,感觉就是过年了吧!


无法查询用户资料


现在的过年物质上比过去的三四年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的年主要原因是贫穷造成的。那时候我们的生活水平很差,但是并不代表我们的精神生活也差!我们小时候过年无论如何都要做以下几件事情:大集体的时候,要每家分几斤肉,弄几条鱼,蒸馍头,做豆腐,打扫卫生,写春联,贴挂廊,进入腊月二十三以后就是年了。无论大人小孩都不能骂人。农历腊月二十三(君三,民四)就开始放鞭炮,年三十,初一,初三,初五,十五,直到二月二还要放鞭炮,年才能算结束。在过年期间,人们还要有条件的买布做件新衣服,没条件也要将自己的衣服洗干净,还要去洗澡。大年初一晚辈去给长辈拜年,真的下跪磕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春节期间大家还要相互请客吃饭。除夕夜一家人都要在一起烧火,希望来年红红火火!大年初一的饺子叫“弯弯顺”汤圆叫“元宝”。现在大家不妨比较一下,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我们不得不说,我们也丢掉了许多宝贵的精神文化!文化方面的缺失,还谈什么呢?


9969宜善苑


昨天还在跟朋友讨论这个话题今天就看到被头条邀请回答这个问题!

小时候过年是放学回家闻着一袋袋零食诱人的香气,大人收藏起来等着过年,孩子嘴馋费劲心思的去寻找!

小时候过年是,妈妈早早的给孩子准备着过年的新鞋新衣服!孩子去跟同学炫耀我妈给了买了新衣服过年的喜悦!

小时候过年是妈妈早早的准备过年吃的,糯米糖,麦芽糖,花生,芝麻糖,孩子在灶台边上看着!去上学的时候装上一口袋!

小时候过年是爸爸上街买回来的鸡鸭 鱼肉 干菜………烟酒春联还有孩子们的烟花!孩子期盼着过年能好好的吃上一顿……

现在我们长大了,物质条件好了,各类零食大超市随时买,妈妈年纪大了牙口不好,也不用再操心过年零食!而我们对过年也少了这期盼,父母老了孩子大了,肩上担子重了!


催催vlog


我是70后,小时候的味道,现在已经体会不到了,小时候只要一进了腊月门,家家户户就开始忙年了,学校考试盼望要考好了,过年能买点好吃的,好玩的,有底气,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吧,要打扫卫生,我是姊妹三个,哥哥一般不干活,姐姐勤快,我就是打下手的,一直能忙到大年三十,现在的过年木有年味了,和平常一样,觉不出什么特殊地方来😂😂,哎,孩子们还是挺喜欢的,看来是我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