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軸承能否打破“魔咒”成功走向大型化?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风电的战争 | 国产轴承能否打破“魔咒”成功走向大型化?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2019年,是衝刺平價的最後階段,陸上風電一度爆發。在行業整體持續高景氣發展的同時,原材料、風機葉片、軸承等設備產能不足問題,掣肘未來風電新時代下的發展,也是當下備受關注的焦點。

“有錢不一定能買到風機”,是目前風電市場的真實寫照。而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市場的軸承部件,面對當下猛然增長、變化的市場也漸感乏力,短板凸顯。

風電的戰爭系列篇推薦:

風電的戰爭丨2020年風機產能之爭:葉片

風電的戰爭 | 在建超10GW!海上風電直面安裝船短缺之痛

風電的戰爭丨2020年風機葉片原材料之爭:巴沙木

風電迎搶裝 擴產or觀望?

2019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我國風電正式進入無補貼平價時代。如果用兩個詞來概括2019年的風電行業,那必然是“平價”與“搶裝”。面臨平價時間節點,我國風電行業一直在“搶”:搶項目、搶裝備、搶葉片、搶塔筒……風電產業鏈整體展現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受益於風電行業整體復甦回暖,設備產能需求旺盛,風機價格一天一個樣兒,從跌破3000元上漲至4500元/千瓦左右。牽一髮而動全身,風電產業賣方市場下,軸承、塔筒、鴉片等上游大多數零部件生產商也迎重大利好。據陸續公佈的2019業績預告可知,天順風能、泰勝風能、中材科技、金雷股份等設備廠家淨利潤均大幅增長。

但該產業鏈環節並未做好全面準備應對“搶裝”, 據悉,葉片、主軸等大部件的生產商2019年接到的訂單已遠超自身產能。

據業內人士介紹,當前風電軸承市場以舍弗勒和SKF國際品牌為主,TIMKEN,NSK,NTN和Koyo等為輔。產能不足,使得國內的OEM企業(代工生產廠商),不得不將目光轉向國內品牌或者國際上不知名的企業。同時,在這些軸承供應商的開發、技術以及質量的審核方面,必然會有所放鬆,質量安全無法得到保障。此外,由於風電軸承使用範圍的單一性、侷限性,擴充產能的企業必須考慮到當搶裝達到頂峰後,又該如何持續增長。

業內有聲音表示,2020年風電搶裝將達到頂峰。“搶裝潮”帶來設備產能吃緊。而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導致停工、延遲復工,將會使得有限的搶裝時間內項目建設更為集中,設備供應更加稀缺緊張。在風電企業的“微利時代”,對於風電機組的性能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軸承市場也應儘早謀劃全局。

供應鏈短板凸顯 缺席大兆瓦

國內葉片、軸承等設備產能緊缺,影響著主機交付。與此同時,平價上網倒逼整機商借助大兆瓦風機實現降本增效目標。葉片越來越長、風機越來越大、塔筒越來越高......使得風電產業鏈設備這一環節短板凸顯。

陸上風電逐漸走向3MW及以上風電機組為主流,5.0大風機時代也在悄然到來。而海上風電雖然以安裝4MW為主,但5MW風機已成為新增裝機的主流,7MW已實現商業運行,10MW已實現國產化,10+MW風機技術也在不斷研發迭代。風電機組大型化已成為風電行業未來發展大勢。

軸承屬於風電機組的核心零部件。風力發電機用軸承主要包括:偏航軸承、變槳軸承、傳動系統軸承(主軸和變速箱軸承)、發電機軸承。由於風電軸承運行使用環境惡劣,維修成本高,風電機組對於軸承的使用壽命、安全可靠性要求也更為嚴苛。

而大兆瓦風機更是如此。目前由於高端軸承技術薄弱,我國軸承製造企業也難以滿足市場要求。目前國產大兆瓦風機軸承大多采用國外企業產品,但引進一臺風電軸承設備大約需要4000萬元左右,且相對於其他軸承設備而言,風電軸承設備應用範圍單一。如果該型號產能被市場淘汰,設備成本將很難收回。

軸承動力不足,隱藏在我國風電供應鏈的短板問題,隨著技術發展趨勢逐漸凸顯,風機大型化對於軸承而言無異於一次“洗牌”、一場革命。

國產化率低 市場被壟斷

2019年8月,上海電氣首臺8MW海上風機正式下線;2019年9月,金風科技8MW、東方風電10MW海上風機正式亮相;2019年10月CWP2019展會,明陽智能、中國海裝也正式發佈10MW海上風電機組…且多家整機商紛紛推出針對平價大基地的陸上4MW平臺機型。

但據悉,我國首臺10MW海上風電“大國重器”,為其配套生產發電機軸承的是德國汽車軸承企業舍弗勒,變槳軸承和偏航軸承則由法國德楓丹(青島)機械有限公司製造。

作為最難國產化的兩大風機零部件之一,中國風電軸承也曾經歷過輝煌時代。2006年,國家發改委出臺“風電設備國產化率70%”的政策,在此背景下,國內軸承企業紛紛崛起,大部分企業最終可實現變槳軸承和偏航軸承的國產化;2010年1月12日,該項規定取消。外資企業湧入,壟斷了最為關鍵、關乎風機壽命的主軸市場。

軸承等關鍵零部件技術薄弱,國產化率低,使得我國風電大型化的步伐放緩。2020年初疫情的到來,縮短了本就有限的風電搶裝時間,設備產能&大兆瓦將使得風電之爭愈加激烈,風電軸承企業如何破局,我們拭目以待。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