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七律繼承的是誰的風格?

半世飛仙


小可個人以為,李商隱的七律有兩個淵源。

一是杜甫,杜公七律精工,尤其是“工”被後世所有詩人所膜拜,其變化多端,神鬼莫測。杜甫之前的律詩總體來說還有些古風意味,或者清雅,比如王維。或者閒逸,比如孟浩然。比如質樸,比如駱賓王。或者華美,比如初唐盛唐時那些應制詩。也就是說,在杜公之前,那些律詩大多有樂府的味道,或者是公式化的範文。

杜詩之沉鬱頓挫主要是指律詩所言,杜公在律詩結構上開創了新的天地,尤其在杜甫草堂時期,杜甫律詩臻至大成境界,超越了前面所有人。從杜甫之後,詩人學律,沒有不向杜公取經的。因為杜律站在了最高處。能看到,能摸到,自然也可以學到。這一點是李白比不了的,畢竟李白是天授,無法學習模仿。

李商隱的七律結構很緊湊,按小可的話說就是語法結構多變,一聯之中意象極多。比如“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一聯之中說了六種事物(座,鉤,酒,曹,覆,燈)。而“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寫了八個事物。我們可以用白居易的一聯做對比“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兩聯才寫了四種事物(花,眼,草,蹄)。

回看杜公七律就知道了,比如“魚吹細浪搖歌扇,燕蹴飛花落舞筵”,比如“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這還不算上形容詞,動詞,副詞等等。杜公七律之密,無人可及。後世詩人能參照的也就是李商隱,黃庭堅,陸放翁數人而已。

其二,庾信(或六朝駢文)

李商隱七律詞藻極為華美典雅,隱晦玄奧,而這一特點恰恰就是駢文的特點,而駢文最巔峰時期便是南北朝。比如江淹《別賦》(“風蕭蕭而異響,雲漫漫而奇色。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于山側”)、庾信《哀江南賦》(“倚弓於玉女窗扉,繫馬於鳳皇樓柱。仁壽之鏡徒懸,茂陵之書空聚。”),這些讀起來都目眩神馳,情不能已。當然論賦少不了《騰王閣序》,可是這篇文章也是源於六朝駢文。

駢要求辭藻,要求形式,要求華美,要求音律。而這一點,恰恰全在李商隱的七律之中。

如果說杜甫律詩中的“對”只是對仗對偶,那麼李商隱詩中的“對”便是“駢”,因為太美,美到冒煙。

所以,小可個人認為,李商隱七律之詩有兩人

杜甫。

庾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