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學生滿大街都是,讀不讀無所謂”的論調?

讀書無用論起源於滿大街的大學生沒找到理想和工作,他們畢業就失業,與一般的初中生一樣,甚至都比不過小學沒畢業的人。當然,這只是少數學生才會這樣生活得如此落魄,不能代表主流事實。事實證明,學歷越高的群體,在收入,工作,生活,前途等各方面都會比低學歷的要優厚得多。

如何看待“大學生滿大街都是,讀不讀無所謂”的論調?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要說現在大學生滿大街都是,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我們不得不瞭解一下我們國在1999開始的高校擴招運動:《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是基於解決經濟建設和教育的發展而提出的,其最大的特點是全國所有高校都要擴大招生。

如何看待“大學生滿大街都是,讀不讀無所謂”的論調?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該擴招計劃目標是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以上,基本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此外,2020年全國各地也將全部普及高中教育,到時候只要學生在小學初中不輟學,都有機會就讀高中進而直接普及高等教育。從1999年開始高校擴招至今已經有20年,到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基本算是已經開始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如何看待“大學生滿大街都是,讀不讀無所謂”的論調?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那麼,我們國家為什麼要擴招那麼多大學生呢?這是有一定原因的。1992年我國要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進一步發展市場經濟。很多國企改革後出現了很多下崗工人,國企也不能大規模的接收大學生了。1998年國家基本不分配大學生的工作,讓他們自主擇業,或者雙向擇業。

如何看待“大學生滿大街都是,讀不讀無所謂”的論調?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當時出現的情況就是經濟發展疲軟,大學生就業困難,但是一些企業卻招不到專業的大學生,大學生供求出現了矛盾。1998年經濟學家湯敏提交《關於啟動中國經濟有效途徑—擴大招生量一倍》,建議中央擴大招生數量。建議書稱高校擴招有幾種好處:1、中國大學生數量遠遠不夠,平均數量上還遠低於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甚至連印度都比不上。2、高校擴招可以拉動投資和內需,刺激經濟發展。3、高校數量和教師可以接納更多學生,普及高等教育有利於民族振興。

如何看待“大學生滿大街都是,讀不讀無所謂”的論調?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建議被採納後國家制定了以“ 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為目標的擴招計劃。1998年全國高中生報考人數為320萬人,錄取108萬人。到了1999年規模擴招,錄取160萬人,往後都是每次都比上一年擴招幾十上百萬學生,2019年高考報名人數多達上千萬,錄取人數將近900萬,包括高職高專擴招100萬人在內,高考錄取人數會達到87.29%,2020年高等教育普及之路已經成為現實。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擴招的學生越來越越多,高校教育教學壓力越來越大,教育教學質量明顯下降很多,社會上雖然大學生滿大街都是,但是真正符合工作單位需要的人才的卻沒有幾個,甚至有些技術崗位還缺口幾十萬上百萬人,有些大學生卻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反常現象。

2012年,教育部針對高等教育質量下降的事實發布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要求教授必須給本科生上課。


高等教育擴招後也曾對國家的經濟和教育等方面帶來了積極的影響,比如高中的升學率變高,更多學生能考上大學,圓大學夢。擴招後,每年畢業幾百萬的大學生,國民學歷與整體素質得到顯著提高,國與國外受教育水平差距逐漸縮小。提升高中錄取率後,很多學生上大學讀書,推遲了他們就業的時間,緩解就業壓力。教育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投資,擴招還可以發展經濟,拉動內需。短時間內實現教育發展階段的飛躍,帶動基礎教育,中等教育等各階段的教育發展。


擴展後的高等教育積極影響很多,消極影響也很多。比如教育質量的下滑和基礎設施的不足,這是擴招後最大,最現實,也最難解決的問題,它涉及到經濟文化等問題,這些問題也不是一時間可以解決。擴招政策客觀上扭曲了大學畢業生的供求體系,直接導致了大學生就業率和薪水的下降,使大學生的薪水和普通農民工的工資還少,最終讓讀書無用論有了事實論據支撐。


綜上所述,大學生滿大街的現象確實存在,但是優秀的大學生某領域的專業畢業生卻很缺乏。大學生數量上一直在增加,教育教學質量卻降低了,導致大學生的就業都成問題,讀書無用論就越來越盛行。其實,對於我們國家有14億人口來說,目前的大學生還不算多,如果不信看看自己社區,村子裡有多少位大學生,和多少位初中生畢業的學生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