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送别诗中出名的有很多首,你认为哪几首可位列三甲?

时评大V


送别诗是唐诗最重要的题材之一,数量大,名篇多,风格各异,评选难度也大。经过权衡比较,茂森选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的《别董大》为三甲来:三场送别,三种风情。下面,茂森陈述一下理由。

一、先谈谈唐代送别诗的共性。

古时出行不同于今天,距离远,路途时间长,山高路远,盗贼横行,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旅程成本也高。因此,古人安土重迁,特别看重送行分别,以至为此而黯然销魂,洒泪歧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送别诗,一开始就奠定了凄苦感伤的感情基调,正如《古诗十九首》其一中所说的”与君生别离““会面安可知”。

唐代尤其是初唐盛唐的送别诗,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大唐疆域辽阔,经济发达,许多人渴望去远方赢取功名,建功立业,因此,送别诗里除了表现难舍难分的真情,也澎湃着大时代的激情,并呈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豁达开朗,寄意长远。基于上述因素,我们评出送别诗三甲。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展示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送别。

王勃的这首五律可谓三甲中容量最大的,也是最激昂慷慨的。杜少府此行要去千里之遥的蜀州做官,还要翻越险峻崎岖的蜀道,不断地遭遇艰难险阻。可是,他去远方,是事业在召唤,天高地远之处,也是天高任鸟飞的地方。

所以,同道之人虽相距遥远,但心心相印,拳拳之情超越时空。离别之时,彼此宽慰对方,期待彼此奋发有为,都有事业的好前程。怀着美好的心理预期,他们都心胸旷达,乐观地看待此次分别,决不哭哭啼啼地作妇人状。

三、《送元二使安西》的送别多了一份依依不舍。

王维与元二之间的情感,应该深于厚于王勃与杜少府。所以,长亭送别时,天气更阴郁,空气更压抑,渭城的一切都被点染了浓郁的惜别之情。第三句中一个“劝”字,仿佛有千钧之重,发自挚友间的深情。

前路漫漫,吉凶难卜,多少的牵挂,多少的留恋,都重重地落在了“劝”上。但是,诗人还是要勉励元二,饮尽这杯酒,带上这份嘱托,带上这份厚意。出使西域荒原之处,在陌生的国度履行大唐的使命,独行天涯,多多保重!所以,分别时,眷恋却不感伤,惜别却不颓唐,因为事业所在,山长水阔,来日方长。

四、《别董大》重在宽慰失意的远行人。

三首诗章法相似,都是以景物描写蓄势铺垫。高适诗的开头,送别之时,场面最开阔,气势最雄壮。天昏地暗,寒雪飞舞。正是北雁南飞回归时,董大却又要远行。此情此景,令董大情绪有些低落,一时有踌躇之感。

擅长边塞诗的高适果然是有高亢豪迈的气派,一个“劝”字,不仅是劝酒,而且要打消董大的疑虑犹豫,并宽慰对方,道路曲折,前途光明。董大虽然一时陷入迍邅窘境,但他有才能,天下有需求,可谓生逢其时。人生峥嵘岁月,又何必患得患失,唉声作叹呢?


杜里茂森


唐朝的送别诗有许多首,而且大部分都脍炙人口,如果要选三首列在前三名,我斟酌了一番,备选如下:

1.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红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些送别诗,分别道出了各位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心情,既有恋恋不舍之意,又有深情诚挚的嘱咐、顾念之意。言简意赅,感人至深。

李白热情讴歌了汪伦送别朋友的真挚精神,表明李白与汪伦之间友情深过千尺潭水,永远铭记于心,成为千古佳话。

王维与友人在春雨的早晨话别,以酒劝吟,表露依依不舍的深厚友情,并让友人在离别后多多珍重,话语感人肺腑,当时,这首诗就广为传颂,在唐朝即被谱成曲《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王昌龄对亲友的情谊用纯洁无暇、冰清玉洁来表白是非常精彩、高尚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脍炙人口,沁人心扉。

白居易的这首诗也是千古名作,寓意深远,富含哲理,至今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传颂,诗人与朋友离别之情,像萋萋青草那么葱茂,耐久,纯粹,富含顽强生命力,弥足珍贵,感人至深。

我们学习古人的诗作,不仅要学习其精湛深邃浪漫的诗词,还要学习继承发扬前人珍惜友情,诚挚待人,利落做事的高尚情操。


东方杰士


唐朝著名的送别诗有很多,你认为最好的是哪三首?

谢谢悟空,这个问题很好。

老傻不自量力,来做个粗略的评点。

的确,唐代著名的送别诗很多很多,譬如王维的《渭城曲》,高适的《别董大》,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及《赠汪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可谓不胜枚举。

这些诗歌之所以有名,因为不论在当时,还是后世,它们都能深深地打动人心,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不过,如果必须分出高下,我的观点是:

一、 高适的《别董大》

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为何这样拍顺序?

这是因为:

我们不仅要考虑当时的感人程度,更要考虑深远的历史影响。

先说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当时影响最大,被谱乐曲,反复歌唱,故又名《阳关三叠》。足见其感人至深。

然而,尽管很感人,但末尾二句,为劝朋友珍惜眼前,却将未来的暗淡前景一语道破,难免给人以低沉压抑之感。

惟其如此,在当今各种离别的场合,或者在各种分别留言薄上,从没有哪位朋友会引用它,就因为它情调的低沉和压抑。所以,诗歌很动人,却只能排第三。

相比之下,大家自然会想到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别的气氛殊为冷寂荒凉,然诗歌情调却格外昂扬悲壮,给人安慰,催人振奋,引人乐观向上。

以至千百年后,所有的分别场合,尤其各种分别留言簿上,到处都能看到这首诗的引用。关键就在它鼓舞人心的艺术魅力。故特推为第一。

至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艺术水平很高,尤其后两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驾着小船,早已消失在茫茫江面,诗人还在黄鹤楼头一往情深地遥望,却只看到长空水流向天边。

想想这画面是多么优美,若制成视频,岂不感格千古?

以至《三国演义》刘备送徐庶,当徐庶身影被树林阻挡,刘备竟下令砍伐树林,为了多看一眼徐庶啊。

显然,罗贯中深深理解李白诗歌意境后,而特意用夸张手法而添加的细节描写啊。

李白诗极为动人,但相比于高适的《别董大》,也只能屈居第二。

谢谢悟空,开心快乐。








傻吃闷睡871


为寻要找的答案,蒙尘的《唐诗三百首》忙充电一会。要说我们悠久璀璨文化瑰宝,唐诗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全唐诗》浩浩乎!四万二干八百六三首,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如说脍炙人口,竞相传颂,我也首先想到的是王维《渭城曲》。因为这在当时诗成即谱曲,人尽弹唱,所以广为流传。更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皆课本所学烂熟。

此等朗朗上口堪为诗教绝句,影响之深远,魅力之无穷,诸过往聊客尽知。而在此,我想写的,亦经唱不衰宜为大家分享。唐诗五律中的送别诗,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尤一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写出友人飘荡不羁,送者似尽地主之谊。将友比浮云,四处飘泊。想夕阳之下,鸟归林栖。朋友无处所来投,两友相见。自然是携手请还。联床叙旧…可眠?。由此诗句,忽想起一部电视剧《共产党员刘少奇》片尾曲。“江河万古流,悠悠故人情。”那是大气磅礴,豪情万丈。一个卓越开国领导者的胸襟,气魄,又包涵个人魅力何等震憾,概莫能言。"悠悠故人情”自然出至“落日故人情"。又寻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尤推"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震铄千古。就是此天才少年,一气促成《藤王阁序》怎不击节。寻白居易十五岁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毛主席引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古诗逾久弥新。

灿若星汉的唐朝诗歌,让我们推祟经典。在这个相对急燥,繁忙的社会。静下心,重去梳理诗意的东西。在评论中重去吟诵,我们生命

,基因中还珍藏的东西。多妙!


落地一沙鸥


大家好,我是河间老刘,我来回答一下,关于唐诗送别诗当中前三甲!

我认为,都是好诗,不分伯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一样!至于哪个好,看自己吧!

送别是古代诗歌中最多的内容题材之一,送别诗也是古诗词一大类。仅仅唐代将近三百年,四万余首唐诗中的送别诗就多逾数千。在最为经典的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中,入选的送别诗不下于三十首。

其中有很多流传千古的佳作,也不乏脍炙人口的名句。譬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等。

今天狗子就在《唐诗三百首》中摘录了五首经典的送别唐诗,且来再欣赏一次这些经典名作,品味其中别情。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的这首《山中送别》可是五言绝句中最为经典的送别之作,此诗不写送别之时的情景,反而着重写送别后的的心情和对友人归来的期盼。一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既蕴含诗人担心友人来年不归的忧虑,又饱含对友人春日归来的盼望。此别已矣,而归期难定,意外有意,情外含情,蕴藉隽永无比,耐人咀嚼回味!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五言绝句中的送别诗首推王维,而七言古诗中的送别诗则首推李白的这首《金陵酒肆留别》。李白的这首前四句毫无送别的离愁别绪,吴姬压酒、推杯过盏、尽情欢饮、其乐融融。而最后两句突兀一转,以水喻别意,以送别情意与水相较,将离情衬托地深长无尽。读来似乎欲收未收,言尽而情长,悠然含蓄,令人叹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五言律诗之中的送别诗,历来无出王勃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右者。送别本是凄凄愁情,然而这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却是豪迈无比,宏大无比,时间空间的限制都束缚不住友谊的长存,尽显友情之深厚,离别虽凄凄,然海内天涯,千山万水,知己在心!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泡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诗中送别诗的体裁以七言绝句居多,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便是其中翘楚,被誉为唐诗七绝一二之作,千古绝调!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似乎无意表达别情愁绪,却又仿佛万千复杂的情感糅杂其中,蕴藉之丰,品之不尽!如此深挚而丰富的惜别之情,也使得这一句诗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古代最为流行的送别之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说起七言绝句的艺术成就,李白自然不遑多让,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堪称七绝中的千古绝唱。虽是写送别,但全篇寓情于景,描绘出一幅绚烂惊艳的江南之景,笔触灵动,意境开阔,而蕴藉情意不绝如缕!烟花三月下扬州,何等的飘逸浪漫,何等地令人神往!

赠别·其二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晚唐诗人杜牧也是七言绝句中的圣手,其《赠别》二首俱为七绝中的送别佳作,而这第二首尤其动人。从离别席上的压抑伤感冷淡无情,到以烛泪喻情,将惜别之情写地缠绵悱恻,韵味悠长。多情却是总无情,看似无情,却满是深情;“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难分难舍,情真情长!

其实,《唐诗三百首》中送别诗佳作很多,诸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边塞气象十足、刘长卿的《送灵澈》清美绝伦、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壮阔无比等等,都是千古不朽之作。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





河间老刘


唐诗中送别诗很多都很优秀,本人比较喜欢的有以下几首。

1.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王勃

城阙辅三秦,風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薰,北風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东龙十八子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个问题实在是比较难以回答。见仁见智。100个人就有100个观点。不过就是词来说。李白应该是排第一位的。毛主席应该也不次,再往下拍词首推苏轼。都是比较不错的,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李白的侠客行。主席的《沁园春雪》。《七律长征》。那些意境和大气磅礴是无人能比的。苏轼抒发情感是一流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都是没有后者的。


木十一


首先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其次是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还有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任俊辞


回答;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为首,对怀念往日的君主和对故土用拟人的写法衰兰枯萎的兰花来送别,表达出诗人最高境界,全文如下;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宫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还有王维送别诗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的对友人对君主的依依不人舍和深挚情谊。再有李白的赠汪伦是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情谊深入浅出很有特点;李白乖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吾空问答曰出东方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杜少府之任蜀洲》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