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因为玩手机而影响学习的吗?该如何教育?

刘校谈招生


我的孩子现在学前班,从小给他讲的一些玩手机的厉害关系,比如给他玩一次长点时间手机让他感受眼睛的脖子的不舒服。多带他出去户外活动,给他讲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其实多陪孩子户外活动就会减少和避免孩子过多沉迷手机


女人花


我孩子才五岁半还不会玩手机,她唯一用手机的目的就是听喜马拉雅的儿童故事,我曾经天真的认为只要父母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不用手机去哄孩子开心,他们就不会迷恋手机,事实上我也是这么做的,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机,尤其是在她写作业的时候。

但是大年初二的晚上,我发现情况也许比我想象的要复杂的多。这是我外出回来在我家楼道里拍的照片,手机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大冬天宁可不待在温暖的暖气房也要躲在楼道里玩手机。

也许这孩子的父母没有经常在他面前玩手机,但是长大后在学校里他会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游戏这东西一个人玩儿没意思,几个朋友一起玩才有意思,所以要从源头上解决孩子玩手机游戏的毛病,最主要的还是父母要多陪孩子,即便是玩,也最好陪孩子玩一些其他东西,打牌也比玩手机强!其次引导孩子逐渐远离他“志同道合”的同学,没有玩游戏的环境,孩子也就慢慢不玩了。


homework


因为小阳沉迷手机,最近成绩都下降了。小阳妈妈上星期把他的手机收缴了三天。

前天出门时,小阳说要去买点吃的东西。但妈妈在车上等了六、七分钟后,进入超市才发现,小阳正躲在店里一个角落玩智能手机。

小阳妈妈虽然没有逼迫孩子拿出手机,却觉得之前的教育方式有挫败感,面对一个热衷手机的孩子,即使强行拿走手机,他也会从别的地方获得手机来玩。

孩子玩手机的确会影响学习,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呢?

(一)转移孩子注意力

大多数玩手机的孩子是因为生活中没有什么乐趣,才会导致把时间花费在手机上以此来打发时间,所以家长需要培养孩子更多的乐趣,让孩子的注意力不在手机上。

家长可以带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或者可以给孩子报喜欢的兴趣班,周末带孩子一起去图书馆,多带孩子交朋友和户外运动。

(二)使用手机规定时间,严格执行

在与孩子达成协议之后,家长需要给孩子制定玩手机的时间,比如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如果超时玩手机下次将没有权利要手机,对于时间的把控孩子必须严格遵守,不能因为孩子哭闹而心软,与孩子达成这样的规定以后,可以减少孩子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

(三)跟孩子“约法三章”

这样做的好处不少,它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孩子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成功率也更高。与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对他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有更强的执行动力。果完成了老师所介绍得上面三个步骤,那么这时候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及时得表扬、强化。

(四)、及时鼓励

孩子做到了自己主动按时关闭游戏,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及时得鼓励、表扬孩子,“做得真棒”,孩子你学会了自律、自我控制自己,很不错!明天你可以接着好好玩!

通过长期的训练,孩子对手机的使用会有很强的掌控感,他自己指导上面时间玩、能够玩多长时间、确定玩上面内容,他甚至能进行计划。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孩子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能够很好的管理自己,根本不需要父母来操心。

在不让孩子长时间碰手机的同时,大人们也要严格的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

我是@谦谦妈育儿,与大家一起分享育儿知道,与孩子一起成长。


谦谦妈育儿


其实孩子玩手机,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玩手机,其实是很容易被纠正的,关于这个问题,我刚好前两天写了一篇专门的文章,分析了具体的问题和采取的办法,你看一查看一下。

这里简单说,孩子玩手机的很大起因,是因为孩子没有培养好的自制力和自驱力。

自制力说白了,就是汽车的制动刹车系统,自驱力就是汽车的发动机,培养好良好的自制力和自驱力,就是有了一个长期的较远的目标,并且通过合理的自制和坚持,通过长时间的努力而达成。

手机说白了是一个“即时满足”和“短期满足”的最有效例子,当拿起手机,无论是玩游戏、看视频、看小说……说白了,人的短时间的成就感很容易就被满足,当这种满足来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就产生了“上瘾”的行为,那再拿这种满足感和学习的艰苦行为对比,孩子会做何种选择,不言而喻了。

所以,玩手机只是表象,更多地应该让孩子培养出自己的自制力和自驱力。

我是@孩子放学后,教育的路上不孤独,我们一起智慧做父母的。


孩子放学后


学习不好,都是手机惹的祸么?

我的儿子5岁时,曾经因为打植物大战僵尸,终日心神不宁。所以,特别能理解家长看到孩子玩手机而影响学习时的焦虑。

1年前,当我遇到这个难题时,很努力的克制自己静静的想了好久。

为什么对于沉迷手机,家长一般都立场鲜明、态度坚决,有的严防死守、有的大打出手,甚至有的像戒毒一样去专业结构戒瘾,但效果不好或者不能持续的却不再少数?为什么有的孩子明明已经不玩了,学习成绩还是不见提升?

俗话说玩物丧志,其实手机只是孩子过度“玩”的一种。没有了手机,如果孩子心不在学习上,还会有其他的,比如电视、漫画、小说,甚至是在楼下漫无目的地瞎玩。

从这个角度来说,手机只是因为身份特殊,更容易躺枪罢了。


孩子为何要玩手机?

孩子为什么玩手机,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只是很多时候父母并没利用这点解决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回想下在孩子玩手机时,第一反应是不是这样的:

1、天天拿着手机,长自己身上了

2、一玩手机就没节制,没见过其他这么坚持的

3、平时干个什么都没打游戏兴奋

4、有那么多该学的,也不知道着急

作为父母,这样担心没有任何毛病。因为我们爱孩子,对孩子负责,知道沉溺手机、玩物丧志对孩子多么不好。所以,我们需要关注、需要引导和解决,这无可厚非。

但需要注意的是,上面只是你看到后,因为焦虑引发的评价,并非对问题的思考。

这个焦虑是个信号,它是在提醒我们,追根溯源的时候到了。



跳出处理困境,不妨深度挖掘原因

从现象看问题,是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事,但也并非没有技巧。

麦肯锡的金字塔思维,就是个很好的工具。

我们把现象列出来,不断地提问“这个背后说明了什么”,一般通过5次提问后,就能找到真相。比如上面提到的“天天拿着手机,长自己身上了”。

为什么天天拿?——从小哭闹就给他

为什么哭闹就给他?——想更快的哄孩子

为什么要更快的哄孩子?——哭闹心烦

为什么哭闹心烦?——没有更好的办法,无力

为什么无力?——缺少对此问题的合理处理方式

到此为止,我们发现孩子天天拿,是父母对于这件事的处理开始就错了,而这个错导致了孩子认为,这就是生活常态。所以,当有一天你突然发表时,他会觉得难以理解,进而发生反抗、失落、愤怒、焦虑等等的不良反应,这些都会导致他的不良行为。


跳出处理困境,刻意换个角度思考

换个角度思考,也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初衷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动机。

要注意的是,理解和接纳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孩子走出来,而非接受孩子的现状。

以之前的家长感受为例,我们可以这样换角度:

1、父母把手机当作看娃保姆养成的习惯——孩子认为这是生活一部分。

2、游戏有很多设计是让人掉进去就很难自拔的——不仅是孩子,不少成人也这样。

3、孩子在通过可控的方式寻求心理满足——现实中得不到,就从虚拟世界获得。

4、学习和工作一样,永远都做不完——孩子也是人,也需要娱乐来放松。



通过这个角度的转化,我们可以更平静的面对孩子的行为,以便更理智的思考如何解决。还是上面的例子,用我的解决思路抛砖引玉一下:

1、孩子认为这是生活一部分——想办法让孩子体会更丰富多彩的生活

2、不仅是孩子,不少成人也这样——理解孩子,用陪伴告诉孩子,自控力是多么有力量。

3、现实中得不到,就从虚拟世界获得——给孩子任务,让他体验成就感,用事实告诉他,现实中也会有很多体现价值的机会。

4、孩子也是人,也需要娱乐来放松——可以放松,但要安排好计划、把握好度,纵欲有害、休闲也有很多方式。比如,每天多久玩手机,其余时间可以做什么。



万变不离其宗:爱是最好的教育

其实,不管哪种方式,你会发现,其中都缺不了我们对孩子情感的正确表达,我们付出的高质量陪伴。

孩子,是未成年人,我们是监护人。这个法律定义背后的最大意义就是:

给孩子自由和尊重,要建立在你的爱与规则之下,既相互依恋、又相互独立。


娴聊成长


我孩子没有因为玩电子产品影响学习,她玩的很早,大概1岁半就开始接触2岁就能自己下载卸载了,她喜欢玩那种教育类的APP,名字我就不说了,也没给我广告费···呵呵,,每款教育类的APP都有使用年龄范围,她在上幼儿园之前已经通过这些游戏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饭前便后洗手,学会礼貌用语···等等,其实家长最关心的不是玩那些东西,是伤眼,但是我认为,非家庭遗传因素,合理用眼是很难近视的,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就是光线,很多家庭孩子在白天玩电子产品的时候是不给开灯的,尤其老人带孩子的几乎都不会给开灯,怕费电······还有在孩子选择APP上家长是不干涉的,很多都是任由孩子下载一些大人一玩都上瘾的游戏,还有就是控制,有些大人经常说一玩好几个小时,饭也不吃,觉也不睡。方式方法啊!这么大人你还斗不过一个孩子吗?我孩子以前一玩也很长时间,儿童教育类的APP有保护时间,但是我女儿直接就关机重启,那保护时间就没了···有些是出那种繁体字,开始孩子问我,看我不愿意回答,她自己下载一款学繁体字的软件,然后就会解除了,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强制了,但是不是对孩子,如果不是她们自己放下的电子产品,多数被强制后,都会哭闹,找事,我就用限速的APP控制,只给她的设备1的速度,这点速度是什么都玩不了的,她会跑过来问我怎么没有网了,我给她看说连着呢啊,估计是你把你的网用完了,现在不都是4G吗···这是一天只能用4G,一般你玩半个小时就差不多用完了,很可惜,明天在玩吧。一般孩子都会说,好吧,只能这样了。慢慢的孩子就养成这个习惯了,半小时左右就不玩了,因为玩的时间短,几乎也不会太沉迷,有时候我让她玩,她都说没意思,我去练字今天不玩了,网留着等有好玩的在玩,当一件事情变成必然,它对你的吸引力就没那么强烈了。

(以上内容切勿盲目效仿,否则后果自负)


云中小恶魔


也不一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给人以可以取代原来无所不能的电脑。其实,手机只是一个工具,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以及与外界沟通的工具。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与坏,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都要正确引导他们去利用手机,获取有益的信息,避免让孩子沉迷于手机中的各种他们感兴趣的无以自拔的游戏,视频等。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只要我们学会正确利用,那对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Living168


沉迷于学习之外的事情,毫无疑问会影响学习的。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一般会出现三种态度:第一,随孩子意愿,不怎么干预。第二,严格控制,不许孩子玩手机。第三,可以玩手机,但有限制的管理。

现在的环境,几乎做不到布让孩子不接触手机。家长不把手机交给孩子玩,孩子会看别人玩手机的。如果一点不让孩子接触也不好,因为孩子迟早会接触手机,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某件新鲜事物的孩子,是否一道接触了,会更容易沉迷进去无法自拔呢?所以,我的态度自然是上面的第三种方式。


孩子受家长的影响很深,我在做好自我管理的同时,是这样和孩子约定的:每周可以玩一次手机,孩子可以选择周五玩,或者周六玩,或者周日玩。周五可以玩10分钟,周六可以玩15分钟,周日可以玩20分钟。我家这孩子不到5岁,年龄虽小,但在这件事上他还是相当聪明的。他为了能够多玩一会儿手机,总选择周日玩。

这样做的最大一个好处是让他懂得克制,这件事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没有别人逼迫他,而且渐渐地,孩子也不再时常提起玩手机这件事情。如果我们再多腾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比如打球、讲故事或是户外活动,孩子会发现,原来更有意义的事情这么多!


孩子刚开始玩手机的时间也比较长,我也不是一开始就和他这样约定的。但自从实施了这个办法之后,效果还是很好的。当然,这类办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谨此希望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人人都说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为小孩小

你比小孩还要小

——陶行知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记得点赞、评论、转发、收藏!深谢!


吉他音乐说


不知不觉手机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传递媒介,每时每刻都在吸引人的眼球,不但孩子爱看手机,连大人面对手机里视频、图片、游戏等诱惑都很难控制,抖音几个分钟刷一个视频,刷着刷着1-2个小时就过去了,获取知识信息的时候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时间,做到自律,有时候会发现容易误事,作为家长如果自己的孩子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重要,重视的同时,不要忙碌的去阻止、大吼孩子,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我总结如下方法,家长们可以试试

第一:首先家长需先放下手机

我们都知道“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孩子会模仿我们大人做一些事情,所以大人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记得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校长讲话都说,你看书,孩子就会主动拿起看会,你和孩子分享读书的快乐,孩子也会主动找你分享读书的乐趣,那如果家长在家里不停的看手机,那孩子也会模仿你,所以让孩子杜绝玩手机的同时,先想办法控制自己,下班后从手机中脱离出来。

第二:家长应多陪伴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平时在家里,多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来,能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兴趣点,爱好,特长等,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了解她的心声,从而更好的给与孩子适合的成长环境和培养目标。

第三:多带孩子走走,多给孩子安排些活动

有时间窝在家里,孩子也是容易无聊的,多花时间带孩子了解下外面的世界,例如体育馆、图书馆、大自然中都可以,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视野的同时还能扩展知识,有利于孩子培养孩子发散性思维,增加写作的素材和能力,同时多带孩子参加体育运动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增强孩子的体质,俗话说身体是1,其他都是0,有了1后面的一切才有意义。

综上所述,家长们从我做起,正确引导孩子,与孩子一起放下手机,好好生活。

如果以上对您有启发,请留下您的赞,谢谢您。





一片叶子老师


首先家长要起到表率作用,不能在孩子面前频繁的玩手机了,孩子会觉得既然你能玩手机,他凭什么不能玩,无形中就给了孩子玩手机的借口。

其次要让孩子分清主次,手机可以玩,但是是在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可以奖励性的玩一会手机,手机只是学习后的消遣,绝对不能作为孩子日常最重要的一件事。

帮助孩子培养兴趣,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让手机慢慢退出孩子的生活,也别看到孩子玩手机影响学习就开始打骂,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造成孩子的反叛心理。

教育孩子是一条漫长的路,孩子走偏一步家长引导回来就可以了,暴力沟通只会让孩子越走越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