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翔:我写“丑书”就是因为临帖上出了“问题”

临摹是学习书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在临摹前人的作品时,首先要达到“形相似”,也就是说,在临摹中,自己写的和字帖中的作品要达到十分相似,为什么要相似?这是由于书法不仅是笔法的问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字形相似,只有相似了,结构才能向古人的靠近,从而也能实现笔法的获取,这就是临摹的意义和要求。

曾翔:我写“丑书”就是因为临帖上出了“问题”

但是,当代一些名家在解读前人的作品时,他们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例如刘洪彪就曾经说过:临帖要像。他要求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失去临帖的意义。而同样是名家,曾翔在一次学生交流会上说,他可能与别人的看法不一定相同,在临摹汉代碑帖时,像与不像不是考察的重点,最好不要像。

曾翔:我写“丑书”就是因为临帖上出了“问题”

此语一出,让很多学习汉碑的书法爱好者吃了一惊,这么多年都白学了,邓石如、吴昌硕、林散之等老一代书家临摹汉碑那么像,不是都错了吗?如果都在临摹时不要像,那任何一个人都会写字,都会临摹了,哈哈,真的是下了这么多年功夫都白瞎了。

那么如何理解曾翔所说的“临摹汉碑不要像”的意思呢?我们结合曾翔对书法艺术性的主张来作一点简单的分析,供大家参考。说句实在话,绝大部分书法爱好者对曾翔的的书法是嗤之以鼻的,并不认同。我们抛开这个不说,就从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的角度来看看曾翔的书法。

曾翔:我写“丑书”就是因为临帖上出了“问题”

曾翔是当代一位极具创新思想的书法家,这句话是源于他在书法艺术性的大胆尝试之上,他打破了书法只是写字的一贯传统,而是立足时代精神,放眼艺术性的未来上,在书法书写的艺术性上不断实践,不断思考,至少在目前看来,他是一位积极的探索者。

曾翔:我写“丑书”就是因为临帖上出了“问题”

曾翔在前些年辞去中国书法家协会职务以前,可以说他是一位传统书法功底十分深厚的书法家,从蝇头小楷到大字榜书,他无所不精,多次参加全国性的书法大赛获得奖项,作品曾连续获得全国第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一等奖,这个是非常难得的,连续五届入选 “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中国当代书法二十家提名展”。

曾翔:我写“丑书”就是因为临帖上出了“问题”

而此后,曾翔的书风大变,他向“丑书”进发,曾几何时,网络中拥挤的都是沃兴华、曾翔等人的“丑书”,“震惊”了书坛,让诸多学书者目瞪口呆。虽然曾翔的“丑书”并不是他所创立,而是借鉴了日本书道的书写艺术,再加入了自己的看法。他通过对汉代诸多碑帖的临摹,再实践、再临摹,一个个反反复复,最后定性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丑书”风格。

曾翔:我写“丑书”就是因为临帖上出了“问题”

知道了曾翔在经过传统书法到“丑书”方面的蜕变过程后,就会明白书法的创新实际上是一个人人生经历甚至是人的生命的大转变、大转弯的过程,以前那么传统、经典的曾翔书法,何以蜕变成“丑书”大师?这就是他在他所热爱的书法艺术上发生了“生命”的大转变“,让他看透了书法背后所蕴藏的生命本质,正如颜真卿因最爱的侄子被杀,情绪悲痛写下的《祭侄文稿》、苏轼被贬后所写《寒食帖》成为天下第三行书等,其实这些都是书法家写出自己内心的那盏灯的辉光。

曾翔:我写“丑书”就是因为临帖上出了“问题”

曾翔的”丑书“还来自于两汉、南北朝时期民间书法,他从这些残书中寻找与自己内心相一致的那些近似值,再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成为他的艺术符号。民间书法,没有像东汉时期书法的那些规矩束缚,更多的是自由、憨态,这是曾翔所能借鉴到的东西。正因为如此,才有前文所述的,”临摹不像无伤大雅,不是主要的,而是要取其意态,感觉其味,这才是书法艺术性的根本。

对于曾翔的这个说法,你是否认同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