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鉴赏的几个误区,如何识别“丑书”


书法鉴赏的几个误区,如何识别“丑书”

礼器碑


书法首先是写字,在义务教育很普及的今天,书法作为艺术应该是最具广泛群众基础的。由此,书法是最容易的,容易在于拿起笔写字就可以号称为书法艺术;然而书法也是最难的,规定笔划、相同的汉字、两千多年的书法史高手如林,要写出自己的面貌来。由于书法的这两个极端,导致人们对书法的认识和鉴赏的混乱。很多面貌独特、内涵丰富的书法,被人们误认为“丑书”;而不少面貌大众化、毫无内涵的写字,却被认为是漂亮的书法。

书法鉴赏的几个误区,如何识别“丑书”

安道一《铁山摩崖石颂》


书法欣赏重点看哪些方面

书法的欣赏到底有没有标准呢?答案肯定是有的,没有审美标准,中国书法就不可能传承几千年,也不可能吸引一代代中国人孜孜以求其中,至今火热不减,甚至影响了世界文化。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欣赏书法?一般而言书法主要包括笔法、结构、章法三大要素,那么欣赏书法自然应该从这三方面来把握:

一是笔法,笔法就是运笔的方法。历代书法家对之有很多的论述,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说:结字因时相传,运笔千古不易。这里的运笔就是笔法。因为柔软的毛笔要写进帛、绢、纸等书法材质,肯定需要一定的运笔技巧。而每个笔画由于方向不同,又需要不同运笔方法;同时书法真行草隶篆五体由于面貌不同,尽管有运笔的相通性,但也各自有自己不同运笔技巧。加之书写者个人的身体条件和习惯不同,由此构成了丰富而复杂的笔法。因此要欣赏书法,自然需要对笔法有较为完备的了解和学习。

二是结构,结构就是汉字的框架和体势。历代留下来的九宫格、米字格等,实际上就是为了写好汉字的结构。我们都知道汉字的结构和字体是慢慢形成发展的,基本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帛书、竹简、隶书、章草、行书、楷书、草书等等,这些字体都有自己不同的结构。书法家学习时,在遵循基本的字体结构外,还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因此,历朝历代创造气象蔚为壮观的不同的结构特征。欣赏者自然需要熟识书法史,对之有一定了解。

三是章法,章法即是书法整体的面貌。章法包含了书法的所有内容,笔法、结构自然也含在内,还包括墨法、气息、风格、神韵等等。如果说笔法、结构注重细节的话,那么章法则强调整体。笔法、结构是章法的基础,但并不能说笔法、结构好的书法,就意味着书法的章法就好,因为章法需要谋篇布局。当然笔法、结构不能过关的书法,其章法肯定就立不住,自然就好不了。章法是书法呈现的最终面貌,决定了一个书法家的成就大小。就像一个人的面貌一样,手脚四肢再健硕、再漂亮,如果整体感觉不好,最终形象还是要大打折扣的。

书法鉴赏的几个误区,如何识别“丑书”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书法鉴赏的误区

书法鉴赏除了以上三个主要方面外,还包括诸多其它一些方面,如墨色、纸张、钤印、裱工等等。当然掌握了书法欣赏的三个主要方面其实基本就能很好地鉴赏书法了。然而由于书法极端特点,加之书法实用功能的退化,对书法了解的人便越来少了,由此造成诸多人们对书法鉴赏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其一把书法杂耍当做艺术。如果要冠之为书法,那么起码就应该包含上述的笔法、结构和章法三要素。然而很多人为了炫人耳目,用头发、注射器、拖把、人体其它器官等等来书写,这与其说是书法,不如说是杂耍。自己玩玩可以,但是以此作为书法艺术,不是欺己就是欺世。一些不太了解书法的人便被这种情境所蛊惑,还纷纷叫好甚至效仿,这无疑进一步误导了人们对书法的正确认识。

其二把风格独特、内涵丰富的真书法误解为“丑书”。一些书法家在大量学习、借鉴古人,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后,便会勇于开拓自己的面貌,这是书法得以传世的根本。一些面貌上不太符合大众端庄的审美如古拙、朴素等风格便被很多误认为是“丑书”,例如元代的大书法家杨维桢、近现代的徐生翁等等便被很多人认为是“丑书”。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些人对书法认识的局限。

其三是把一些花里胡哨、缺乏内涵的毛笔字当作了书法。随着视频的广泛普及,很多根本没有学习过古人法帖的书法爱好者,凭着一点钢笔字的根底,拿毛笔肆意挥洒,外观看着漂亮,其实根本没有笔法,也谈不上内涵,却被很多粉丝拥趸。这其实是把书法大大庸俗化了。

其四错把身份、地位、荣誉、头衔、价格等外围光环当水平。书法鉴赏不放在书法作品的本身上,而取决于书法外围上。这反映了两种心态,一是人们喜欢的不一定是书法,而是认可书写者背后的光环;二是人们在乎的是书法价格,认为书法光环决定价格。


书法鉴赏的几个误区,如何识别“丑书”

傅山书法


如何识别“丑书”

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有句书法名言至今广为传颂: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这既是他的创作经验,也是书法欣赏的标准,更是检验“丑书”的标准。中国书法首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产物,因此书法是一种文化。在判别丑书与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看笔法、结构、章法这些看得见的东西外,还要看其中的文化内涵,也即是个人的综合素养。

一是用基础书体来判别。历代能成书法家并有作品流传下来的大多精通书法五体,最起码也得在篆隶楷这三个基础书体中,精通一两体,否则书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些不通基础任何一体,上来就写行书、草书的,是不可能能把行草书写好的!

二是用文化来衡量。中华文化为中国书法带来了三重境界:其一是儒学境界,该境界的书法笔法纯正,写法上按中有提,以按为主,体势大方,端庄典雅,显示的是一种经世济用的入世感觉,如汉代的《礼器碑》、颜体、柳体和现代沙孟海的书法等;其二是道禅境界,此境界书法笔法精美,写法上提中有按,提按适度,体势清雅,无为而为,行云流水,体现是一种青云出岫的出世感,如汉代的《曹全碑》,王羲之、董其昌和现代林散之的书法;其三是佛学境界。该境界的书法笔法圆融无碍,写法上提中有按,以提为主,体势浑圆,体现的一种缘起性空的“无我”之感,如北齐的《泰山金刚经》、安道一和现代的弘一法师的书法等。拿这三种境界去衡量历代书法基本可以将其分类,它们无所谓高低,只有个人的喜欢倾向不同。当代书法也然,只不过很多当代书法家由于年龄或学养等因素还没能形成自己的面貌,但是他们的作品所呈现的风格倾向性也能划分出,如果三重境界都不靠边,那离“丑书”就不远了。


书法鉴赏的几个误区,如何识别“丑书”

董其昌书法


三是从字如其人的角度来区分。字如其人、书为心画是古人留下的经验,历来对之有很充分的论述,是书法的本质规律。那些性格粗鲁、思想猥琐、心胸狭隘、鸡鸣狗盗的人写的字,断然难有正大光明气象,自然就很容易写成“丑书”了;而那些平时性格大度、光明磊落、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富有理想和情怀的人的书法,只要平时多学习古人,自然更容易远离“丑书”。很多人会拿蔡京、秦侩、严嵩、和珅这些奸臣和王铎、张瑞图这些贰臣来反驳“字如其人”不对, 他们的书法很好,为什么他们的人品不好呢?其实人品问题涉及别人的判断,存在一个立场问题, “字如其人”只是表现字与人的客观对应关系,并没有说字好的人,其性格和人品就一定好;也不能说性格和人品不好的人,其字就一定不好。但是性格和人品不好的人,反映在字里肯定会有缺陷;而性格和人品好的人,反映在字里则会有闪光点。对此,我们应该辩证来看字与人对应关系,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客观衡量一个人的书法水准。

四是从书法经历来看。正像前文所说字如其人,一个人心态、行为、环境、岁月更迭等因素都会反映在其书法里,例如少儿多半写的字是朴拙的;青少年写的字多半是意气风发、生机勃勃的;中年写的字多半是沉稳端庄的;而老年人字多半持重老辣的。如果一个人的书法在从青年开始始终固守一种风格,而不是随着年龄、环境、学习经历等多种因素变化而自然变化,那多半是在重复自己,江郎才尽已显,就很容易写成“俗书”、“丑书”,就像人们通常说一个人“老油条”一样。历代大书法家的书法风格都是顺其自然发展的,因此每一幅作品都会有差别。

以上论述的 “丑书”不包括那些毫无基础的“江湖书法”,只是告诉大家识别书法作品是否属 “丑书”的方法, 以免错判,成为书法欣赏的外行。因为中国书法要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更多有创造力的创作者,更需要更多的懂书法的欣赏者。


书法鉴赏的几个误区,如何识别“丑书”

弘一法师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