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德州的扒雞好吃在哪裡?

糯米麻麻Coco


山東德州的扒雞有這幾家老字號,最有名的當然就是扒雞集團的德州扒雞,老店也有兩家,分別是李記扒雞和崔記扒雞。這三家的扒雞都能代表德州扒雞的比較高的水準,各家也都稍有區別。扒雞集團的扒雞在價格上最貴,李記和崔記扒雞還是比較親民的!



德州每日生活圈


用一個字形容德州扒雞——爛。

兩個字:軟爛;三個字:香、軟、爛;四個字:穿香透骨。

若用一首詩:

“熱中一抖骨肉分,異香撲鼻竟襲人;惹得老夫伸五指,入口齒馨長留津。”

這是清朝的一位秀才作詩對德州扒雞的形容。據傳,“五香脫骨扒雞”就從這裡來的。

天下燒雞不稀奇,論香,自是各有所長,難分勝負。

而德州扒雞最大的特點,就是那種透骨的軟爛,不僅皮肉是軟爛的,骨頭也是酥爛至極,不管是雞翅骨,還是胸骨,還是頭骨,乃至最堅硬的雞腿骨,全部化於齒下,就連骨松質骨密質骨髓,也是入木三分的香。

吃完整隻雞,不留下腳料。

美食故事裡從不缺少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巧合,繼而巧合成為經典。德州扒雞的由來也是類似。康熙年間在德州城西門外大街,一個做燒雞的掌櫃因急事外出,吩咐夥計照看鍋灶火候,如你所料,小二睡著了,燒雞煮過了勁兒,好在沒糊。一嘗,不只是比平時更加肉爛味香,就連骨頭一嚼也是又酥又香,扒雞就這樣在燒雞的基礎上誕生了。歷經三百多年滄桑演變,這道美食,已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德州火車站,叫賣扒雞是一景。

據說上世紀50年代,宋慶齡就經常在上海到北京的途中,在德州停車,買好德州扒雞送給毛主席以示敬意。

在許多專賣店,帶著熱氣的燒雞,先用紙包,再裝塑料袋,簡單但保留著最醇厚的香。

更多的,則是規模生產、真空包裝,銷往世界各地,更被民間稱為“天下第一雞”。


濟南時報


鄉盛,味道純正


低調清醒


說起山東德州的扒雞,我是有發言權的,扒雞,無論你吃過多少美味,只要你把扒雞往餐桌上一端。別的菜餚就遜色三分,特別是正宗的香盛扒雞,從感官上講,色澤金黃,看上去就外焦裡嫩,看著就很有食慾。就想馬上咬下去感受一下他的味道。無論是雞皮,雞肉都是那麼的嫩,那麼的香。特別是雞的骨頭基本不用浪費,因為他的做工,除了大的骨頭之外都可以完全入口即化。不僅不會浪費,還會給人體補充更多的鈣質。

讓我自豪的是,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也曾經報道過,更讓我們家鄉的特色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

雖然沒有從小就吃,那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對於現在來說太普遍了,愛這口的話隨時都有,東西多了樣品多了。人們或多或少的有些淡漠了。可是我還是鍾愛我家鄉的特色。扒雞


我心永恆72942


德州扒雞號稱 ‘天下第一雞’!特點:形色兼優、五香脫骨、肉嫩味純、清淡高雅、味透骨髓、鮮奇滋補。造型上兩腿盤起,爪入雞膛,雙翅經脖頸由嘴中交差而出,全雞呈臥體,色澤金黃,黃中透紅,遠遠望去似鴨浮水,口銜羽翎,十分美觀,是上等的美食藝術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