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萬不要找人給奇石估價,奇石定價無標準,千人千價,你贊同嗎?

玩古賞今


有一定奇石交易經驗的老司機和菜鳥就會在購買奇石的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結果。新手往往花大價錢買回一堆沒有任何收藏價值的品石甚至是造假奇石,而老手似乎很少犯這種錯誤,他們往往會依據經驗和獨到的審美眼光,出手花錢購得的絕對是精品,甚至是神品。

購買奇石,可以依據自己的審美水平,適當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作為參考,避免花錢買教訓!石友朋友們,這種說法對嗎?說白了,玩石不是動嘴皮子說,多多實踐,才能從實踐中得真知,積累經驗。圖片部份摘自網絡如有不當,請指出刪除謝謝!


石語845


想起當年撿的第一方奇石《天下第一槍》拿到本地會長處掌眼,居然三十想收走[捂臉]沒給,這麼多年過去了一直收著。所以說讓人估價,可能會被忽悠走好的石頭











二師兄的九齒耙


黃金有價石無價,《麥積山石窟》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古樸蒼勁,意境悠遠,千古獨尊,世人敬仰。



根藝在線


所以只給懂的人,像山上草藥一樣,懂的人是寶,不懂的人是草,好石頭留看它懂的人,留給有緣人!現在我發一個,大自然奇石自然結構成《金蟾》含寶,讓大家留神!留神!




大藏家金屬回收


題目說的就好,奇石沒有標準怎能定價,奇石的價格彈性最大,買賣雙方最後都認可了就是石頭的價格,可是有許多買賣雙方那是袖裡乾坤,別人並不知道最後的成交金額,雛雞出殼實在的價格是多少?朝陽博物館出了多少錢?網上瞎嚷嚷一個億,那是沒腦子的人跟風起鬨,便宜到你不敢相信。奇石這種石頭不能與一些傳統的名石做比較,比如:田黃石、雞血石、和田玉、翡翠等石頭,這些石頭的價格早就有了定論,而且這些石頭需要內行專家來鑑定。奇石就沒有這些特性,比如一生在河邊的奇石愛好者,玩畫面石,你讓阿拉善人看看,怕是一點價值也沒有。奇石的優劣取決於受眾的多寡,一塊石頭能得到幾十人的讚美那就不錯了。











一石閒人


這塊玉化肉石



遇石凌峰


不贊同,隨便估,這樣做做的好處是可以把奇石的熱度繼續升高,造勢,奇石的最終價格是成交價,成交價就是奇石買賣雙方的協商價,議價!



花開有富貴541



………奇石不同於其它人為藝術品,雖然玩石,藏石的門檻較低,看似不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但天然奇石藝術品,卻蘊含著大自然的無限奧秘,擁有人類無法想象的魅力,因此在奇石面前,誰也沒有能力妄稱大師,任何給奇石的定價,報價,估價都是沒有標準和依據的……




………找人給奇石估價,不是過高就是過低,毫無意義,其實估價本身就是對自己奇石的盲目自信,就拿估值天價的奇石來說,其中就有太多的炒作因素和附加值……奇石的成交價格才是它真實的經濟價值,最終是由市場決定的……我覺的奇石的價值就寫在它的身上,人見人愛,具有獨特魅力的石頭價格一定低不了,一般的奇石也高不了,既使估價過億也是紙上財富,虛幻夢想,沒有半點實際意義,又何須找人估價呢?再說有些所謂專家的見識也許還沒有普通撿石者的水平高呢!因此我們愛石者也無需在找人估價上浪費精力和時間,還是一切隨緣,腳踏實地,理性玩石為好!😊以上僅是個人拙見,不對之處還請友友們諒解,謝謝大家閱讀支持😊😊😊🙏🙏🙏❗



石農正君


有一種情況。

那就是知己好友。不能高估也不能說人家的石頭不值錢,還不如扔掉之類的話😄😄

一方觀賞石在每個層面的交易中,由於客觀環境和交易雙方主觀思想的變化,又會出現不同類型的交易情況,找人估價也最多是代表個人意見!個人認為奇石價格大體可歸納為:市場價、友情價、鍾情價、撿漏價和大頭價

五種價格類型。

市場價是指:觀賞石在市場流通交易時,某一時期或某一地域內大家普遍認可的價格;這裡主要是普遍認可!

友情價是指:交易雙方在友情的基礎上,以明顯低於市場價而轉讓的價格,是慷慨之義,這兩種價格類型很容易理解;這都不需要來估價。

而鍾情價則是一種有趣的交易類型。我們重慶的一位藏家提出的鐘情價很有趣,買家見石鍾情,非買不可,賣家欲賣還留,半遮半掩。黃金有價石無價,有經驗的石商,總要雕刻精美的底座,備好吉祥的說辭,把觀賞石裝扮得精緻可人、縹緲虛幻。既有鍾情者,賣家便咬得住價格,如果買家不能藏掘,被賣家揣摩出心意,自是難逃點殺。所以觀賞石的報價多是虛晃一槍,摸清買家底細後自有不同的策略,這是賣家的功課。倘若賣家眼高手低,把平常的石頭扮作精品,把稻草說成了黃金,不但惹不來鍾情,只怕經營難以維持。不是每個女子都尋得如意歸宿,不是每塊頑石都有人鍾情,這鐘情二字實在是可遇不可求的良緣。

撿漏價是指:以很低的價格買到價值很高的觀賞石,漏在成交價與其觀賞價值或者經濟價值的巨大差距,就如牛郞娶了織女,賣油郎獨佔花魁,原本不可能的事情竟然美夢成真。大頭價是指:成了冤大頭的意思,花錢買了偽劣假石,或者毫無收藏價值的石頭,可戲稱為大頭價。大頭價多發生在初涉石道的石友身上,由於缺乏基本鑑賞知識,加上利益的誘惑和盲目的熱情,使得很多石友在藏石初期不能保持冷靜的心態,被不良石商蠱惑,掏了銀子買了教訓。

觀賞石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天然精品非常稀少,有些不良石商為了牟取暴利,不惜採用切割造型、粘接組合、打磨拋光、鑽空鑲嵌、燒烤塗油、化學褪色、染料浸色和用酸溶蝕作假石皮等多種手法,製造出假圖案石、假造型石、假礦物晶體、假生物化石等形形色色的假石,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損害了賞石文化的聲譽。

在收藏界,大頭價也叫交學費。觀賞石收藏需要交學費,著名觀賞石收藏家劉東禧的家就是一個石頭博物館,不僅院子裡擺滿了石頭,客廳、臥室、餐廳都放滿了石頭,甚至連床底下、房樑上都專門弄了架子放石頭。劉東禧收藏觀賞石十多年,談起收藏成就,他會笑著說:”這是交了很多學費換來的。“可見,名人都有交學費的經歷,更何況是普通的收藏者,所以為了避免繳納昂貴的學費,人們初級收藏一定要堅持“多看少買”的原則。

五種類型的觀賞石交易價格,買家最喜撿漏,賣家獨愛鍾情,以何種方式成交,全看交易雙方的心態。縱向的石農價、石商價和藏家價三個價位層次和橫向的市場價、友情價、鍾情價、撿漏價、大頭價五種交易價格類型,其本涵蓋了當前觀賞石交易的特點。市場價基本由石商價操控,友情價多發生在相熟藏家之間的藏品轉讓,鍾情價一般出現在石商價中,撿漏價多在石農價中實現,大頭價則處處有陷井。還有石友提出拍賣價和外貿價概念,其實拍賣價就是鍾情價的極端反映,由一人鍾情變為多人鍾情,更為奇貨可居;而外貿價是在與國外石友石商交易時,參考國外市場價格所定之價,屬於市場範疇。

頑石以奇勝金玉,奇在無同樣之態,妙在無一定之價。如何使交易價格與自己的心理價位差異最小化,是買賣雙方都在苦思冥想的課題,正是藏家和商家的博弈!


渝A無銘之境


奇石唯一,絕不有重複之二,但奇石無價,但如果問正確的合理答案不是沒有,最後的成交價就是奇石價值的結果!對於任何人的估價,這些都是參考估計,只能說是對比假斷。

成交價就是奇石的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