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鼠",你最初的印象會是什麼?
就拿成語來說,賊眉鼠眼、鼠目寸光可能是最先讓人想到的,還有首鼠兩端、鼠肚雞腸、膽小如鼠、抱頭鼠竄……所描繪的大多都是狡黠膽小之人。
可能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老鼠總是活動於黑夜之下,穿梭於陰暗潮溼汙穢的堆放著垃圾的城市街角或是臭氣熏天的排水系統之中;它們會偷食莊稼,啃壞傢俱或是衣物,人們不得不配一隻"貓警察"來嚴防死守;它們還攜帶並傳播鼠疫,危害人類健康。歷史上曾爆發過三次鼠疫,最著名的莫過於發生在公元14世紀的歐洲中世紀大瘟疫,即黑死病。在這一場鼠疫中,共奪走了2500萬人的性命,相當於當時歐洲總人口數的三分之一。
所以人們最初對老鼠是忌憚和厭惡的。在先秦時期,《詩經》一篇中曾有對於鼠的描述:"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其大意為,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吃我們的穀子啦,多少年養活你們,卻沒見你看顧我們。離開你們,我們自己去找樂土,那才是我們安身之處。
這其實是表達了當時人們對於鼠類的憎惡,那時老鼠的形象依舊是為人所忌憚的。
秦漢時期,中國開始使用"干支紀年法"(即用天干地支順序相配,以六十年為一個循環,每年以立春為始)。其中,地支由人們所選中的"十二禽"來對應代表,從其誕生,"十二禽"的說法各朝各代略有不同,但老鼠卻幾乎為固定成員。人們對於鼠類的態度,是如何從恨鼠轉變為祈鼠的呢?鼠又是如何何成為了十二生肖之首呢?
古代學者從古代晝夜十二時辰的角度解說了地支和肖獸的配屬關係。
鼠善啃咬。有傳說曾言為鼠開天地,創始人類——天地之始,混沌未開,是鼠不停啃咬,勇敢地將天咬開一條裂縫,太陽的光芒始現於大地之上,陰陽就此分離,生靈由此誕生。
十二時辰中的子時是指內丹術大小周天功法中,可以開始起火的時機,又稱冬至。《通諱·孝經援神契》上說:"大雪後十五日,鬥指子,為冬至,十一月中。陰極而陽始至。"故而"子者陽生之初",子是陰陽劃分,由陰轉陽的一個節點。所以老鼠開天地,闢陰陽之能使之與十二時辰中的子時相屬。
而另一種解釋也與陰陽相關,卻是以動物的足趾數為標準分類。中國人信陰陽的觀念,將十二種動物按照其足趾奇偶分為陰陽兩類,相錯排列。動物的前後左右足趾數一般是相同的,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龍, 五趾【奇】;蛇,無趾【同偶】;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雞,四趾【偶】 ;狗,五趾【奇】;豬,四趾【偶】,而唯獨鼠是前足四,後足五,奇偶同體。物以稀為貴,故而將鼠排在第一。
除此之外,人們也在老鼠的其他特性中發現了吉祥的寓意。
《老鼠嫁女》,這則流傳於民間的寓言故事,便是將老鼠的繁殖能力與人類的婚嫁文化進行了融合,由此中國各地衍生了各式祀鼠的民俗活動,以求家族生命繁衍,子孫興旺,福澤綿長。
老鼠喜好囤積食物,成為了財神的象徵。在印度,這一形象和佛教中掌管寶物的毗沙門天王逐漸融合為一體。
中國佛教寺廟中一般總是身色如旃檀黃金,一面二臂。頭戴飾有黃金和寶石的寶冠,上尊身被珍貴的珠寶綴滿,尊身後兩條飄逸的綠絲綢帛帶蜿蜒至蓮花座上。右手豎立把持各種珍寶鑲嵌裝飾之幢,左手捉持能變吐無盡寶藏之吐寶鼠。面色微怒。
對於鼠神的信仰,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和佛教一樣在西域落戶,成為古于闐國(今新疆和田)的守護神。
雖然人們對於鼠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均源於對於自然的歸納與敬畏,發於人們趨利避害,轉危為安的願望。這相差十二年的近似,與鼠年微妙的聯繫,可信其有可信其無。我們更應堅信的是,遵循規律,遵守規則,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冬末已至,春日將來,春暖花開之時並非遠日。
閱讀更多 唐哩個唐小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