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和熊》:慢工出細活,慢的教育方式,也會讓孩子更優秀

文丨豆苗媽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慢是一種力量,其實我們也可以將其理解為是“水滴石穿”的能力。

確實,在現在比較忙碌的生活之中,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希望能夠在有限的時間之中將利益最大化,而這樣的情況也必須以快節奏來支撐。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也會進行一定的填充式教育,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瑪莎和熊》:慢工出細活,慢的教育方式,也會讓孩子更優秀

前段時間和閨蜜聊天的時候,她說到了這樣一件事情:她家孩子在小的時候學習成績非常好,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上了二年級之後成績一落千丈,甚至淪落為全班倒數幾名。

每每看到這樣的成績,她就感到十分的傷心,但是其實每天把“你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孩子還是保持吊兒郎當的狀態,從來沒有對學習上過心。

後來越說我越覺得可能是他們之前的超前教育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她家孩子在差不多兩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接觸詩詞。

當時其他孩子都在外面玩耍,可是她看著有一部分孩子在兩歲多的時候就會背詩詞,所以也就強迫自家孩子。

等到三歲之後,即使幼兒園表示“孩子還小,不建議上幼兒園”,他還是急匆匆地將自己的孩子送進去,希望他能夠和其他孩子一起成長,這樣的狀態在他看來也算得上是贏在起跑線上。

可是我們也都知道,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學習過多的知識,那麼等到他們接受正規教育之時,可能就會相比於其他孩子確實表現的更加優秀。

只是這樣的狀態,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持續長久。差不多在孩子第二年的時候就會出現端倪,而學習成績差是最為重要的一點。

因為孩子在幼兒園已經將一年級的知識學習的差不多,這時候就會極其自信,所以沒有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養成了錯誤的學習習慣,致使二年級學習出現問題。

《瑪莎和熊》:慢工出細活,慢的教育方式,也會讓孩子更優秀

01、快是對孩子的一種消耗,父母為什麼還要去逼迫孩子呢?

很多教育專家表示,孩子三歲的時候進入幼兒園是最佳的入園年齡,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應該清楚的是,三歲之後孩子的自我意識才慢慢的出現,這時候他們也會願意和周圍其他人交流,同時以一種好奇的狀態去面對周圍的事物展現出來好學的狀態。

所以,很多父母也會認為在這個階段教會孩子某一些東西能夠讓他們牢記於心,畢竟這也算得上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基於這樣的心理,給孩子報興趣班,讓他們早早的揹負一定的期望也是很多父母會選擇的。可是真的對孩子好嗎?

1)“快”有可能傷害到孩子的身體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樣一個新聞?之前有孩子因為在興趣班學習舞蹈,常常訓練甚至忘記吃飯睡覺,導致後來的身體出現問題。

比較嚴重的,還有可能產生癱瘓的情形。實際上,這就是因為在父母贏在起跑線的心理作祟之下所產生的快節奏訓練,致使孩子身體出現問題。

《瑪莎和熊》:慢工出細活,慢的教育方式,也會讓孩子更優秀

2)“快”有可能消磨孩子的興趣

孩子或許在某一階段會真的對書法、舞蹈、繪畫等表現出來比較明顯的興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父母就會一股腦的給孩子安排。

殊不知,可能就是因為這樣的情形導致孩子們們對於自己之前比較喜歡的東西產生了抗拒心理。一點一點的接受,會讓孩子慢慢的願意去探索,而一股腦的全盤獲取只會消磨孩子的興趣。

3)“快”有可能影響孩子的心智

快所代表的就是莽撞,而慢代表的就是腳踏實地。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腳踏實地的做事情,但是在培養孩子之時卻選擇了快節奏。

甚至認為只要自己慢下來,後面的人就有可能追上來,影響的孩子的發展。

特別是現在壓力較大的情況之下,讓越來越多的父母感到極其害怕,這時候就會越來越快速。

實際上,這種快影響孩子的心智,甚至讓他們變得極其浮躁,影響一輩子的發展。


《瑪莎和熊》:慢工出細活,慢的教育方式,也會讓孩子更優秀

02、《瑪莎和熊》:停下來,和孩子一起慢下來

《瑪莎和熊》是一部豆瓣評分9.6分的俄羅斯動畫片。我們也都明白,在豆瓣評分9.6是什麼樣的概念?

確實這部動畫片讓很多人都非常的感動,甚至表示在這之中學到了很多的教育理念。

今年寒假的時候,和我家孩子閒來無事看了幾集,但是在這之中我卻聽到了瑪莎的歡聲笑語,同時看到了熊熊的教育方式。貫穿始終,慢讓人大受啟發。

比如熊熊在教育瑪莎的時候,他從來不會說一些所謂的大道理,甚至直接將最後的結果告訴瑪莎,而是考慮到瑪莎本身的接受程度,希望她能夠自我探索並且得出自己的答案。

除此之外,熊熊在照顧馬莎之時,也從來沒有想過所謂的速成方式,一切都是以尊重瑪莎的狀態不斷的進行,這和現代年輕父母在照顧孩子之時所秉持的態度差異巨大。

因為我們不敢去和周圍其他人賭,所以只能不斷的促使自己的孩子不斷的努力,希望他們能夠超過同齡人,展現出來不一樣的特點。

《瑪莎和熊》:慢工出細活,慢的教育方式,也會讓孩子更優秀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有些時候這有可能是父母的一廂情願,孩子並不會這樣想。

甚至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父母也有可能扼殺孩子的天性,影響到他們未來的發展。

不管是身體上的傷害還是心理受挫,絕對是一輩子都無法修復的。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曾經寫過這樣一本書,也就是《鈍感力》,其實所謂的鈍感力就是對於一件事情本身的感覺,相較於其他人還要慢一些。

很多教育專家表示:我們如果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擺脫生活之中一些消極情緒的困擾,就必須考慮教會他們具有鈍感力。

但實際上從《瑪莎和熊》當中我卻認識到父母教育孩子之時也必須存在鈍感力,畢竟所謂的鈍感力代表的慢節奏是很多父母無法接受的。

《瑪莎和熊》:慢工出細活,慢的教育方式,也會讓孩子更優秀

03、慢並不是讓孩子停滯,它所蘊含的教育方式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當然我們要是說到慢,很多家長都會打著雙手拒絕,認為它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

實際上,就拿我們在一開始所說的“超前教育”來說,它所展現出來的結果還不夠我們去反思嗎?

有些時候快並不是對孩子好的方式,慢也能夠讓孩子不斷的進步。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認識到慢本身的特質,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以下幾點,促使孩子不斷的進步。

  • 認知到孩子本身的發展規律

孩子三歲以前所表現出來的狀態一定是朦朧的,所以我們也希望父母在教育孩子之時能夠感知到他們所展現出來的特點。

不要對他們進行一定的壓迫,甚至希冀他們能夠達到不符合他們年齡的特徵、能力。

表現這種所謂的慢,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既保護了孩子的身體,又能夠讓孩子的心理不至於過分的壓抑。

《瑪莎和熊》:慢工出細活,慢的教育方式,也會讓孩子更優秀

  • 等待孩子慢慢的發展

任何一個人的生活都存在著巨大的魅力,我們雖然看著有一部分孩子在某一些方面極其遲鈍,但實際上這或許是他們所會留下來的財富。

正所謂“慢工出細活”,這樣的道理我們難道還不能夠明白嗎?孩子在慢慢成長過程之中,快節奏即會消耗又會促使他們喪失興趣,所以等待孩子慢慢成長髮展也是父母的必修課。

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避免內心不滿,避免因為孩子沒有達到期望而訓斥打罵。

  • 引導孩子不斷的成長

慢是一種態度,但絕對不是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之中容忍孩子所有問題的理由。慢其實就是避免父母過度的強迫,以一種填充式教育的方式去讓孩子看似非常充實。

我們應該在尊重孩子發展規律的前提之下,引導他們不斷的發展,讓他們在找到自己興趣之時變得越來越優秀。

這種尊重所展現出來的狀態一定是孩子未來寶貴的財富。畢竟他們的興趣一定是持續的,而不是曇花一現。

《瑪莎和熊》:慢工出細活,慢的教育方式,也會讓孩子更優秀

《瑪莎和熊》確實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相信每一位父母在看完之後也能夠感知到熊熊在和瑪莎相處之時的狀態。

既能找到共鳴,又能瞭解清楚教育孩子所要秉持的原則。而我們上面所說的慢也是對大家的一種建議。我們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但並不代表孩子就應該適應。

孩子的時間還長,他們的路也無限寬廣,所以為什麼我們要利用自己的想法去壓迫孩子,甚至扼殺他們的天性呢?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夠認識到所謂的慢的重要性。

在孩子不斷成長的過程之中,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以自己的力量去促使孩子不斷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