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譽為“扶正祛邪第一方”,不僅用於感冒、咳嗽,還有更多妙用

從《黃帝內經》開始,就一直倡導要重視人體的正氣。因為正氣充盈和足夠強大,才不會被病邪所侵擾。這就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重要體現。然而,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保持足夠充盈、足夠強大的正氣,於是乎,“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就出現了,也就是說,如果人體的正氣本身沒有問題,但是病邪實在太過強大了,這樣人體的正氣也會受到損傷,那麼,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中醫的方法是——扶正祛邪!


它被譽為“扶正祛邪第一方”,不僅用於感冒、咳嗽,還有更多妙用


說到扶正祛邪,其實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扶正,二是祛邪。所謂扶正,就是培補人體的正氣,已達到治癒疾病或者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邪能力的作用,從而實現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目的。所謂祛邪,就是消除侵害人體健康的病邪,已到達治癒疾病或者祛除病邪的作用,從而實現邪去而正復、恢復身體健康的目的。

扶正祛邪,雖然時常聯合在一起,但其實二者各不相同,只不過它們之間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扶正是為了祛邪,也就是所謂的“正盛邪自祛”;祛邪是為了扶正,也就是所謂的“邪去正自安”。然而能夠把扶正祛邪聯合起來,才是真正的“上上之策”。


它被譽為“扶正祛邪第一方”,不僅用於感冒、咳嗽,還有更多妙用


那麼,扶正祛邪這個治療原則中,有沒有一個“無縫銜接”的經典良方呢?還真有,它就是千古名方——人參敗毒散。對於人參敗毒散的最早出處,有人認為是出自《小兒藥證直訣》(簡稱《直訣》),也有人認為是出自《太平惠民合劑局方》(簡稱《局方》)。當然,學術界公認的,《局方》才是人參敗毒散的最早出處。


那麼,人參敗毒散究竟是由哪些中藥組成的呢?據記載,全方由“柴胡(去苗)、甘草、桔梗、人參(去蘆)、川芎、茯苓(去皮)、枳殼(去瓤,麩炒)、前胡(去苗,洗)、羌活(去苗)、獨活(去苗)各三十兩”組成的。具體用法是,將以上中藥按炮製方法炮製後,打成粗末,每次服用的時候,取藥末二錢,用水一盞煎煮,煎煮的時候加入生薑、薄荷各少許,一起煎煮至七分時,去掉藥渣,隨時可服,不過服用時有個特點,那就是“寒多則熱服,熱多則溫服”。


它被譽為“扶正祛邪第一方”,不僅用於感冒、咳嗽,還有更多妙用


人參敗毒散究竟有什麼作用呢?又適合哪些病症呢?人參敗毒散具有扶正匡邪、疏導經絡、表散邪滯的作用,還有益氣解表、散風祛溼的作用;適用於傷寒時氣、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疼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風痰頭痛、嘔噦寒熱等病症。

對於人參敗毒散的配伍奧秘,至今仍然存在爭議。因為歷代不少醫家認為,這個方劑的君藥是羌活而不是人參,而也有不少歷代醫家認為這個方劑的君藥是人參而非羌活。尤其是溫病學派四大家之一的吳鞠通,他認為,“以人參為君,坐鎮中州;為督戰之帥,以二活、二胡合芎藭,從半表半里之際領邪外出,喻氏所謂逆流挽舟者此也,以枳殼宣中焦之氣,茯苓滲中焦之溼,以桔梗開肺與大腸之痺,甘草和合諸藥”。


它被譽為“扶正祛邪第一方”,不僅用於感冒、咳嗽,還有更多妙用


總體來說,人參敗毒散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將扶正與祛邪的完美結合,正如明代醫學家吳鶴皋所說,本方“培其正氣,敗其邪氣,故曰敗毒”。正因為人參敗毒散的這些獨特作用,所以古代也有醫學家發出“時疫初起,用人參敗毒”(見《張氏醫通》)的感慨,而現代也常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風溼性關節炎、痢疾、過敏性皮炎、溼疹等疾病,辨證屬於外感風寒溼邪兼氣虛者均可辨證使用。

綜合來看,人參敗毒散不僅僅可以用於感冒、咳嗽、頭痛、發熱等病症,還有更多妙用,它既能解除外感風寒溼邪,又能補益氣虛的困境。也正是這樣一個千古名方,被譽為“千古扶正祛邪第一方”,可謂是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