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大師張永華:好好睡覺,戰勝疫情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張冰清 通訊員 徐尤佳

這段時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蔓延全國各地,每天確診人數都在不斷增加,加之各種真假難辨的信息層出不窮,讓本應沉浸在祥和節日氛圍裡的人們焦慮不已。還有長時間蝸居在家裡過份關注新冠信息,很晚還不停地刷手機,睡眠不規律,導致出現睡眠障礙的人越來越多。

人類在面臨病毒的肆虐,生命竟是如此脆弱,面對病毒作為普通人,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加強自我防護,通過良好的睡眠,平和的心態,保護好自己的免疫系統。

所以一定要好好睡覺。熬夜會影響人體生物鐘,影響人體免疫系統的反應能力和防禦能力。研究表明連續缺覺一週,還會對700多個健康至關重要的基因產生影響,繼而對健康產生長期的不良影響。

“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強我們對抗感染的能力。”省級名中醫、中國睡眠研究會中醫專業委員會副主委,杭州市中醫院院長張永華說告訴我們,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強我們對抗感染的能力。人們常常感覺到生病之後會睏倦,在以前我們會認為這是疾病分泌的疾病因子直接導致的。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這其實更是一種人體的自我修復,在其他物種體內發現了一種叫做nemuri的調控睡眠的基因,這種基因可以指導大腦合成抑菌肽,增加抵抗力和存活率,還促進睡眠。這可能才是睡眠增加的真正驅動力,睡眠不僅是生理規律,更是自我修復和對抗感染等疾病的需要。所以特殊時期,保證每天7-8小時的良好睡眠比什麼都重要。

張院長說,緊張、不安、焦慮,這些心理變化會通過植物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影響我們的免疫力,免疫系統抵抗病原體的能力就會降低,更容易受到感染。同時,劇烈的心理變化還會引起很多心身疾病,比如失眠,頭痛,血壓波動,胃部不適,腸道功能紊亂等等。這些疾病又進一步削弱機體抵抗力。

對於目前出現焦慮和不安,反覆消毒等行為都是對疫情的正常反應,張永華提醒市民們不要自責和焦慮,但如果反覆消毒還是很焦慮,可以學著做深呼吸的練習,慢慢放鬆自己的身體,再放鬆自己的情緒,慢慢地狀態會有所好轉。如果還是不行,就要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居家隔離人群如何減少焦慮,幫助睡眠呢?張院長說了幾個小方法大家不妨試一下:

1.儘量少刷手機,充分重視,但不要無休止地關注疫情,不要過度解讀與擔憂,2.居家隔離期間要有計劃,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做一些迴歸自己社會角色的活動安排,例如學生可以上網課,上班族可以學習充電,生活充實,有目標,就不容易感到焦慮了

3. 適當做些室內運動。比如做做平板支撐、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

4. 避免熬夜,規律作息,保證身心穩定。可以通過深呼吸、冥想訓練等方式,降低身心焦慮水平,從而改善睡眠。

5.睡前不要過分關注疫情相關信息,以免影響睡眠質量。

6.睡前用熱水泡腳十分鐘。

最後我們提醒市民,要理性地看待疫情信息,不信謠、不傳謠,多瞭解有關科學防控的知識,不必過度恐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