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明劫》:明朝的灭亡与瘟疫

电影《大明劫》,故事背景是明末,孙传庭在出击李自成前,军队遭遇瘟疫,医师吴又可治疗瘟疫的故事。这部电影上映于2013年,可以在视频网站上直接看。


大致的剧情如下:

李自成大军势如破竹,即将攻入开封,崇祯皇帝焦急万分,重新启用在监狱中的大将孙传庭,孙传庭率领明军最后的精锐,准备出潼关往河南迎击闯军。

孙传庭到潼关练兵,第一件大事就是奉崇祯皇帝之诏,斩杀了总兵贺人龙,"从此没有贺家军,只有大明军队"。

然后,孙传庭视察军队,许多士兵们鸟铳火药不足,大炮无弹药,孙传庭再去粮库,一包粮食捅下来,里面全是沙子。此刻,兵部又发来了急报,命令孙传庭加紧出关,只字未提军饷事宜。

孙传庭的军营中,有个士兵生病了,找来了当地的医师赵提领看病,过了几天,军营中陆续有士兵生同样症状的病,赵提领的药方并没有起效。

赵提领的学生吴又可从苏州到潼关投奔老师,于是和赵提领一起入营给士兵看病,吴又可和赵提领给出截然不同的药方,赵提领认为士兵的病是伤寒之症,吴又可认为:"但凡寒症,发热、恶寒,脉浮而数,但他们热而不寒,实为瘟疫初起之症",赵提领认为《伤寒论》历经千年,为世代的医家遵循,不能因为侥幸治好了几个患者,就对医圣不敬。于是,吴又可默默离开了老师。

可是,军营中生病的士兵越来越多,马车一车车的往外拉尸体,大军即将拔营,而军营之外,潼关的老百姓也因瘟疫大量死去,百姓开始做法驱瘟神。赵提领因为没能治好士兵的病,自己也染上了瘟疫,被指挥使责问,他说:"我不甘心嘞,医家传统、祖宗疗法,就算不能救人,也不至于杀人",然后,在绝望中自杀。

吴又可一路上见到许多人死去,他觉悟到瘟疫传染的途径:天地之间另有一种疠气,它能让人致病于无形,一旦有人患上瘟病,就能通过呼吸传染。他返回潼关找师傅赵提领,告诉军营指挥使,大军已经染上了瘟疫,并解释了传染原理。随后,他和赵提领的女儿将赵医师安葬。

孙传庭大军即将拔营,军中瘟疫盛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后果不堪设想。孙传庭找到吴又可,请他治疗军中瘟疫,吴又可经过一番挣扎,决定去军中治疗瘟疫。

首先,每个人都要带上面罩;其次,区别隔离与治疗,染病的士兵按照生病的不同程度,胳膊上分别系上不同颜色的布条,并且安置在不同的隔离区,区域之间不得走动。瘟疫渐渐得到了控制。

为了稳定军心,孙传庭下令,病死军户视同阵亡,所欠赋税一律免除。于是,有人拿平民的尸体冒充士兵骗取抚恤。

由于缺乏军饷,孙传庭宴请潼关当地的大户,筹集军饷,以资明军攻打闯军,但是大户们巨资孝敬孙传庭,筹助军饷却寥寥无几。明朝是屯兵制,二分守备、八分屯田,守屯结合、寓军于农,但是现在屯田都到了地方豪强手中,军队没有耕地,也就没有粮饷。于是孙传庭派经历司调查当地大户侵占的屯田,当地大户不想补交赋税,于军方勾结,一把火烧了经历司和调查人员,死无对证,孙传庭大怒,"该征的不能征,该杀的不能杀,投笔从戎十几年,我到底为谁而战!"

在崇祯皇帝的一再催促之下,孙传庭大军拔营启程,但是染病的士兵他不能带走,又恐引起哗变,因此趁半夜,将染病士兵全部烧死。吴又可道:"督师控制疫情的方式确实比我有效",吴又可对当今世道失落至极,带着赵提领的女儿和孩子回到了苏州,写下了《瘟疫论》。

孙传庭这里,大军浩浩荡荡开往开封,最后明军大败于李自成的军队,孙传庭战死。


《大明劫》以小见大的讲述了大明朝灭亡的几个劫难:

第一:瘟疫

电影的主角吴又可,是明末著名的传染病学家。崇祯末期,全国瘟疫横行,十室九空,"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法没有效用,吴又可亲历疫病,潜心研究,根据治疗经验,整理了《瘟疫论》一书,并提出"疠气"致病之说,是传染病史上的伟大创举。吴又可《瘟疫论》中的"达原饮"在"非典"期间也发挥了作用。

明末的鼠瘟横行,从万历年间已开始,所以有"老鼠亡明"的说法,<strong>明末因瘟疫死亡的人口上千万,李自成顺利攻克北京城,也是瘟疫帮了大忙,当时,北京城里每天死去的人口数以万计,崇祯皇帝无法仿效于谦"北京保卫战"那样,因为无人可守。

<strong>明末的瘟疫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又连连干旱,于是百姓起义造反,为了应付农民军,朝廷又要加重赋税支持军队,恶性循环,直至灭国。

第二:土地兼并

电影中描述的潼关当地的豪族强占屯田,实际上,当时整个明朝都面临着这样的情况。<strong>豪强地主大量的兼并田地,他们又只缴纳极少的赋税,百姓无地可耕,朝廷国库空虚,无法供养军队。对内,没有耕地的百姓同时又背负着沉重的徭役,以致反叛起义;对外,军饷缺乏,少兵少粮缺补给,眼睁睁后金崛起。

第三:党争

崇祯皇帝痛恨阉党,继位之后,铲除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然后大力扶持东林党。缺少了阉党的制衡,崇祯的皇权被东林党架空。权力使人膨胀,东林党再度崛起之后,并没有能够和崇祯一起,力挽狂澜,扶大明于将倾,不过也是走上了阉党的老路子,贪污受贿、排除异已,为小团体的利益服务。<strong>顾宪成在无锡重修东林书院,后来,东林党逐渐代表着江南豪族的利益,怂恿崇祯加重农业税,但是免收或者少收商业税,国库的空虚与农民起义东林党也有一部分责任。东林党自诩忠君爱国,可惜崇祯到死才看清他们的真面目:"朕非国王之君,臣皆亡国之臣","文臣个个可杀","君王死社稷",但是东林党党魁钱谦益却在清军兵临城下时变节,"头皮痒、水太凉",多么讽刺。

第四:崇祯

电影中的另外一位主角孙传庭,明末著名大将,也可以说是崇祯手里的最后一张王牌,打好这张牌,崇祯有很大翻盘的可能,大明国祚也许会有所延长。电影中吴又可需要孙传庭相信他,才能治好瘟疫,孙传庭答应了,并且意味深长的说了句:<strong>"我能信你,可是谁又能信我呢?"孙传庭领御新兵,加以训练,打败农民军概率很大,但是崇祯性格多疑,他命令孙传庭立即出关迎击闯贼,否则就是有割据谋反之心,于是,孙传庭不得不出关,然后战死沙场,"传庭死而明亡矣"。


电影《大明劫》:明朝的灭亡与瘟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