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劫》观后感---大明王朝的宿命

最近由于疫情的缘故,重新看了一遍电影《大明劫》。在看《大明劫》时,我脑海中想起了《一九四二》《投名状》那种死沉沉画面,王朝末期,老百姓危难之际,饥荒、瘟疫、兵乱,朝廷上政治斗争,一桩桩,一幕幕,无不透露着王朝末期灭亡的气息。

《大明劫》观后感---大明王朝的宿命


  孙传庭,曾经的白面书生,怀揣报国之志,逮天灾不断、流民四起。毅然投笔从戎,卖掉祖屋自己出钱、募集陕北勇武之士,为朝廷东征西讨,立下战功无数、他身上留下的一道道伤疤彰显了他作为一名军人的荣誉和忠诚。电影中,军医吴又可在经历孙传庭用非常手段处理感染瘟疫的兵士后,深受震撼后逃离了军营,部将请示是否将其抓回,孙将军一改往日的杀伐决断,说:不用追了,他有他的路要走。

《大明劫》观后感---大明王朝的宿命


  当时我反倒觉得站在一个将军的位置上于乱世之中此情此景用如此非常手段是再平常不过的了,可是放在每一个感染瘟疫的兵士个体身上,又是如此的冤屈无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么一个残酷的事实,对于世间大多数的个体而言,我们都是在非常时刻为了顾全大局或者多数人的利益可以被最后牺牲掉的沧海之一粟!

《大明劫》观后感---大明王朝的宿命

  我想在最后拼力一战之前孙传庭,不可能不知道他根本无法凭一己之力挽大明大厦之将倾。他只是尽到了他作为一个将军的本分——为国尽忠,就像当初军医吴又可明知道进入军营控制空前规模的瘟疫是凶多吉少一样,他说:纵有不测也是医者的宿命。他们都走了自己该走的路。

  或许冥冥之中每一个人都是带着某种应有使命来到人世间,都要走自己该走的路,终究都像飞蛾扑火一般走向各自的宿命。或许成了英烈的孙传庭在九泉之下也会觉得吴军医的救死扶伤是妇人的小仁,无法救民族国家于危亡;同样对于医者的吴又可或许始终也会觉得孙将军过于偏执冷酷,王朝更替,国家兴衰自有其规律,何以视兵士和自己的身家性命于如此不顾,做无谓的牺牲!

《大明劫》观后感---大明王朝的宿命


  我不是个医者,也不是乱世的将军,可是我和他们却是殊途同归,我也有属于自己的路要走,终究找到我自己的宿命,终将归于天地之间,化作尘土,归于平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