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浅谈电影《大明劫》

大家好,我是山东菏泽的朋友,因为疫情这么些天在家闲着没事做又看了一遍电影《大明劫》这是第二次看了,和第一次看的时候心情很不一样,这部片子讲的是明末时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江湖游医吴又可,因行医用药与其他大夫用的药方不同被当地官府限制行医资格。迫不得已吴又可不得不投奔他的恩师赵川,这才开始了他人生的奇异旅程。

当时因连年大旱加上朝廷腐败严重而又征战不休,百姓苦不堪言!

这时正是明军孙传庭与闯王李自成交战的时候,不料天降大疫,孙传庭部队里有一些将士被传染了瘟疫,吴又可的恩师赵川被请进兵营里去给那些染了瘟疫的将士治病。

吴又可到了之后随赵川去军营看病,因与赵川开的药方不同被军官质疑,吴又可认为是瘟疫,赵川认为是普通伤寒,吴又可找不到瘟疫传染的途径,赵川是主治医生所以采用了赵川的药方,第二天赵川就不带吴又可去军营了。

吴又可伤心了,准备走人,谁料走到一户人家时因口渴想讨口水喝,结果发现这家人都死了,再转了转发现一个村几乎都没有活人了,巧的是吴又可看到死人准备呕吐打开窗户的一刹那,阳光照射,他看到了飞尘,由此认为瘟疫的传播途径是经过呼吸传播!这个发现非常了不起,比西方发现早了200多年!!!

他知道瘟疫传播途径之后第一个就想告诉他的师傅,等他回到军营时他的师傅却因为治不好病人,而且自己传染瘟疫呕心沥血的死了。

这时督师孙传庭让吴又可来治疗瘟疫,吴又可虽没同时救治好几百人的经验,但是他知道瘟疫的传播途径,让人都护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有效的控制了瘟疫的传染

这时崇祯皇帝对孙传庭只守不攻非常不爽,连续下了几道命令让孙传庭打闯王李自成。

孙传庭也是非常的不容易,要钱没钱,要粮没粮,本身兵都不多还病死了一些

这时他要当地豪绅募捐,富豪土绅门只捐了一点,却送给孙传庭的奇珍异宝多不胜数,希望能少捐些银两。孙传庭后来把这些富豪都杀了,家产充公以做军饷

孙传庭怕大军出发去前线打仗这些得了病的将士会兵变,故意支走吴又可,然后将那些患了病的士兵活活烧死,第二天吴又可看了那些没有因为得病死而活活被烧死的士兵时他心灰意冷,决定回老家不再做军医了。

吴又可回老家苏州东山后,将治疗瘟疫药方著作成书。

《大明劫》以孙传庭与吴又可一个救国一个救人两个故事为线索:孙传庭欲以武力救国,所以操练士兵,整顿吏治,但明朝自上而下吏治积弊已久,出兵之际,皇帝不信任,乡绅不支持;吴又可欲以医术救治苦难中的百姓,所以探求创新药方,但遭到恩师以《伤寒论》与祖宗之法屡次反驳。

编剧巧妙利用行军打仗遇上瘟疫横行这一点安排两人相遇,此中用意很明显:通过一文一武两个人,去描述明末的风雨飘摇。救国与救人是将军与医生两个职业最高的使命。孙传庭与吴又可正是因此走到一起,却又因此中巨大矛盾却又分道扬镳

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历来便有“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的评价。在《大明劫》中,除了与孙传庭相关的情节外,没有多余表现大明王朝权利中央的戏份,将故事情节几乎全部压在潼关这一处,仅由孙传庭与吴又可两人救国救人两条线来表现崇祯年间明朝气数已尽之时的景象。通过个人的疾病与整个王朝的积弊来表现救国与救人两个主题的相似之处与矛盾之处。剧情全部围绕这一点展开,从尊重史实这一点就超越了许多历史剧。《大明劫》以一种冷峻的眼光,审视着1642年的中国。影片并不是处处精心的历史大剧,但在将艺术处理和真实历史的微妙平衡中让观众在100分钟的时间里去感受一个国家是如何灭亡的过程,从这一点出发,《大明劫》已经值得让人赞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