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代:時代動盪綻放光輝,中國歷史的第一次轉型


先秦時代:時代動盪綻放光輝,中國歷史的第一次轉型

先秦時代

先秦時代,在史學上是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術語。所謂先秦就是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往前歷數350年以上,這段時間統稱為先秦時代。先秦時代中國歷史上為什麼非常重要?因為他是中國文明史上的第一次社會大轉型。之前我們在學校學歷史,講到先秦時代時,老師通常講:先秦時代是王權貴族制,向王權專制制度的演進,是封建奴隸制向土地私有制的演進。這種講法讓人很難理解,換種表述就是:先秦時代是中國自有文明史以來的第一次社會大轉型。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數千年文明史,僅有過兩次社會大轉型,第二次社會大轉型就是1840年鴉片戰爭,迄今一百七十年過去,可以說到目前為止第二次社會大轉型還沒有完全完成。

先秦時代:時代動盪綻放光輝,中國歷史的第一次轉型

鴉片戰爭

我們先了解一些第二次社會大轉型的局面,從農業文明向工商業文明轉型,從君主專制制度向共和制度轉型。而且170多年間,我們中國社會極度動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1856年到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51年到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緊接著洋務運動, 1884年中法戰爭,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1899年戊戌變法,1911年辛亥革命,然後袁世凱執政,1916年,袁世凱死亡,中國進入北洋軍閥亂政長達十一年,從1921年到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進行北伐戰爭,史稱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接著國共兩黨分裂,再接著抗日戰爭,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之後國共兩黨第二次分裂。最後國共內戰,進入毛澤東時代,然後鄧小平改革。這短短170年時間裡,我們中國社會不斷的折騰,進行第二次社會大轉型,這個時代將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出現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經濟家、社會活動家的一個偉大時代,直到中國第二次社會大轉型才能完成。

先秦時代:時代動盪綻放光輝,中國歷史的第一次轉型

時代轉型

回望先秦時代,中國社會第一次社會大轉型,從半成熟的農業文明向完全成熟的農業文明轉進。甚至農業文明中出現什麼商業文明萌芽的轉進,從始族部落邦聯制向封建制度轉型,緊接著又向君主專制制度轉型。由於它是中國社會歷史上第一次大轉型,因此人才輩出,社會動盪,中國文化的整個奠基期在此完成,導致中國後世2000年的社會結構被完全塑成,那麼我們下面就來從經濟政治文化三方面看一下先前秦時代第一次生命大轉型究竟怎樣進行的。

先秦時代:時代動盪綻放光輝,中國歷史的第一次轉型

商品交換

在經濟領域當中,先秦時代生產力高速發展,農業文明趨向於穩定化。牛耕技術普遍採用,青銅器普遍使用在農耕工具之中,鐵器已經出現,大家知道,人類早年農業文明雖然發生在8000年來至一萬年前,但在早期數千年的農業文明採獵生存方式仍然是主型,農業耕種仍然是人類生活資料和糧食食品資料的一個輔助部分,農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土地開墾的範圍越來越大,森林植被被推及遠處,人類才會從狩獵文明和採集文明中的生存方式完全迴歸農耕文明。因此農耕文明的完全成熟,需要人口大規模發展,土地大規模墾植,林木大規模破壞,然後人們夠不著森林,這個時候農業文明才能完全穩定。中國直到周代農業文明才逐步真正完全成形,狩獵採集退為次要的生活資料來源。不僅如此,在春秋時代,中國的農業文明中出現了工商業文明的萌芽,農業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由於農業生產工具和人們生活逐步複雜化,相當一部分產品的製作是非農業產品。早期非農業產品的製作是由農夫自己完成的,比如蓋房子、織布、製陶。但是隨著分工的進一步發展,隨著人們生活進一步複雜化,大量的東西,農夫無法完成。分工的出現,也就是出現了專業不再務農而只製造某種被他人使用的產品,我們把這種不供自己使用,而是製造出來就被他人使用,作為交換物資的東西,這種產品我們把它叫商品。商品一旦出現,交換活動發生,貨幣便應運出現。貨幣的出現,可以說是商品經濟發達到相當程度,在中國先秦時代,貨幣已經出現,早期是貝幣、刀幣,它標誌著中國在先秦時代農業經濟大規模成熟,商品經濟萌芽已經普遍發生。

先秦時代:時代動盪綻放光輝,中國歷史的第一次轉型

戰國主要貨幣

再看政治形態,周天子權威下降,原有的封建社會紐帶鬆懈,不僅如此,各諸侯國做兼併天下的活動不斷髮生,滅國事件層出不窮,國家戰爭不斷髮生。不僅如此,還出現了重大的社會階級形態的變革。春秋時代的晉國國君被韓趙魏智四大重臣所架空後來韓趙魏三家聯合起來滅掉了智家,韓趙魏三家主政晉國國政。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著名政治人物,叫趙無恤史稱趙襄子,此人做了一件震動天下的大事,解放趙地所有奴隸,並贈送土地30畝。同時,他向中原世界各國公佈,任何奴隸,如果從他國逃亡趙地,一律解放奴隸身份,並贈送土地,趙襄子的這個舉動,使得中國大地上的奴隸制度順瞬間瓦解。孟子有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為貴"的思想是典型的封建思想,這句話是說,對任何一個封建領主來說,它的最大利益不在於它封閉的面積大小,而在於他封地上戶口的多少人口的多少,因為戶口數越多,人口數越多,它的稅收收益就越大,這叫民為貴。趙襄子解放奴隸得到民,同時得到兩個重大的利益:一是勞動力資源,人民的數量;二是兵源。因此導致周邊各國各地,但凡不同時解放奴隸,他的國民就會轉移。於是奴隸制度在中國大地上快速土崩瓦解,這表達著中國社會的極度早熟,也表達著中國社會在先秦時代的社會動盪極端激烈。比如法國的1789年資產階級革命,直到十八十九世紀以後,歐洲大地上還保留了大量的奴隸制度。俄羅斯到19世紀被馬克思稱為歐洲警察,也就是俄羅斯已經相當強大,在歐洲說話極具分量,自彼得大帝,俄羅斯向歐洲學習以後到19世紀,俄羅斯先進場大程度和強大程度歐洲各國視為勁敵,可俄羅斯直到1861年才廢除農奴制度。美國可謂先進國家,直到19世紀中葉,還有南北戰爭為奴隸制而打仗。而中國早在公元前六七世紀的時候,中國奴隸制就已經全面崩潰,此處解釋所說的奴隸制並不指家僕,中國的家僕制度,家奴制度一直延續的很晚的時間,甚至到宋代還有。此處所謂的奴隸制是指在生產領域保留奴隸制。

先秦時代:時代動盪綻放光輝,中國歷史的第一次轉型

奴隸制下的社會

我們下面再看文化,大家知道中國先秦時代是中國化的真正點極其甚至是完成期,我前面講過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中國的國學文化可以說在沒有任何重大建樹,除了東漢中期以後,佛教傳入中國這件事。先秦時期,學術思想自由,文化繁榮,產生了,諸子如孔子、孟子、莊子、韓非等,如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陰陽家等,史稱"百家爭鳴"。

先秦時代:時代動盪綻放光輝,中國歷史的第一次轉型

諸子百家

在商代和西周時代,中國的政治文化已經開始形成,時說"牡雞無晨,牡雞之臣,唯家之索。" ,伯夷、叔齊事件,都為當時政治文化的體現。然而當時的政治文化發展尚未成熟,各種思想激烈碰撞。各地部落的普遍現實存在和分封制的施行,加之政治軍事兼併的不斷髮生,各國尋求治國之法,使得在東周時期各地各國學者們持有大相徑庭的各種思想。交相辯難,百家爭鳴。這是中國政治文化迅速發展並趨於成熟的時代。就中國的實際思想文化發展而言,百家之中對後世影響巨大的主要是儒家、法家、道家三派。

儒家思想強調維護內部制度和社會的穩定,因此在競爭角逐激烈的並不能得以特別的任用。但是人們如果因此就認為儒家在先秦至秦代地位尚低,確是有失公允的。儒家在戰國時代,已經遍佈七雄諸國。到了秦朝,要坑殺方士、術士時,就以其中有些人畢竟是儒生為理由,為他們辯護;而秦朝朝堂之上也有儒生為臣。這些都說明秦朝是並不特別排斥儒生的。所謂"坑儒",其實是坑殺包括一些儒生在內的方士、術士。一旦統一,維護政權統一就成了當務之急,儒家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統治者的思想骨幹之一。歷史的經驗表明,在外部穩定的前提下,儒家思想對國家制度和社會的穩定作用是顯著的、驚人的。

先秦時代:時代動盪綻放光輝,中國歷史的第一次轉型

孔子講學

道家的政治主張是"無為而治",然而"無為而治"並不是消極怠慢而無所作為。道家學派的思想,對後世一些新朝代建立時順應人民的普遍政策期望,制定百廢待興、休養生息的政策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大軍之後,必有凶年",道家對戰爭等劇烈的社會動盪,十分反感。他們進而認為,好的政府,是人民安居樂業,而不知管理者之管理的政府。使人們處處能感覺到管理者的痕跡,進而認為高質量的生活是拜管理者所賜的看法道家並不認同。在西漢初年,統治者大都以道家思想作為主要管理思想,我們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對一個飽經戰亂的國家所能起到巨大積極作用。

先秦時代:時代動盪綻放光輝,中國歷史的第一次轉型

老子講學

先秦法家也受到儒家的影響,比如吳起就主張國之安危"在德不在險"。法家和儒家,對後世影響很深。有人說"陽儒暗法",不是沒有道理的。比如隋文帝雖然尊崇儒教,卻曾經派自己的手下以一些物品為誘餌賄賂官員,然後對這些不知是計的官員予以重罰,這其實是對"術"的一種使用。儒家是維護舊有的君權與貴族制度,法家則是抬高君權,壓抑貴族的權力。

先秦時代:時代動盪綻放光輝,中國歷史的第一次轉型

韓非子

除了儒、道、法三家以外,先秦還有陰陽家、名家等其學派。如陰陽家的代表人物鄒衍提出的五德思想,是後世帝王統治國家的重要理由理論根據。每個朝代,都會宣揚五行中的一"德",以五德相剋相生之理,確定其統治的合法性。再如名家的代表人物是公孫龍、惠施,名家研究名辯之學,啟迪各派圍繞"名"和"實"的問題反覆辯難討論,成為中國政治文化的源流之一。

先秦時代:時代動盪綻放光輝,中國歷史的第一次轉型

百家爭鳴

可以說,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雖成為後世政治文化發展的基座,但後人並不再像先秦這樣競相創造流派,而是以先秦各流派為基礎,雜糅其他外來思想,或者相互融會貫通,進一步發展;或者借先秦流派的名與理論,闡述自己觀點。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也在不斷地發展之中越加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