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五千年,儒家出了兩個半聖人,王陽明是一個

“聖”通常用來形容在某一方面做到極致的人,在中國歷史上有詩聖杜甫,畫聖吳道子,酒聖杜康,書聖王羲之等人,甚至在武俠小說裡面還有劍聖獨孤求敗,可以說能夠當得起一個“聖”字,必然在其所攻之處有了極高的造詣,達到了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但是有人說中國上下下五千年,儒家僅有兩個半真正的聖人,其中聖人孔子是不必說了,這第二個聖人就是王陽明,還有半個聖人是曾國藩。可以說在一些人的認識中,王陽明在儒家的地位甚至比亞聖孟子還要高。王陽明究竟是何許人也?到底有什麼厲害之處?

中國上下五千年,儒家出了兩個半聖人,王陽明是一個

王陽明生於公元1472年,是明朝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本名叫做王守仁,字博安,號陽明,世稱陽明先生。

王守仁出生於顯赫的官宦世家,其父親王華,是成化17年的狀元郎。可以說王守仁一出生就比別人有了先天的優勢,但是王守仁直到五歲還不會說話,其家人開始還認為這孩子會不會是個啞巴,只有其祖父堅持認為這孩子是個不可估量的大才之人,後來其父親舉家移居紹興,王陽明才開口說話。

中國上下五千年,儒家出了兩個半聖人,王陽明是一個

幼年時期的王陽明,有一個非常優越的學習環境,跟隨父親祖父讀書寫字,積累下了深厚的學識功底,到了稍大一點,王陽明便立下了鴻鵠之志,立志學好本領為國效力。

長大後的王陽明和當時諸多士子一樣步入了科舉的考場,和王陽明同一天步入考場的還有名冠天下的風流才子唐伯虎,但兩人卻因人生目標不同走向了完全不同的軌跡。

年輕的王陽明因為恃才傲物,文采斐然,從而得罪了朝中權貴,參加了兩次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但其絲毫不引以為恥,反以為榮。

中國上下五千年,儒家出了兩個半聖人,王陽明是一個

後來在其父親的幫助下,王陽明才得以在工部任職,在其後的宦海生涯中,有因為政績斐然而擢升,但更多的是因剛正不阿得罪權貴而遭貶謫。在數次的起起伏伏中,王陽明也得以悟道。

正德13年,王陽明在江西為官之時,以一介書生之力平定了江西匪患。贏得了當地老百姓的極大尊重。

正德14年,王陽明在鄱陽湖中效仿赤壁之戰平定了寧王之亂,也正是因為平定了寧王之亂王陽明才得到了朝廷的重視,嘉靖皇帝繼位之後,王陽明因功加升為南京兵部尚書,又封其為世襲新建伯。可以說在嘉靖初年,王陽明備受恩寵。

中國上下五千年,儒家出了兩個半聖人,王陽明是一個

在以後的生涯中,王陽明更多地專注於學問方面研究,而選擇遠離政治漩渦,嘉靖四年,王陽明在紹興創立了陽明書院,開始著書立學。

王陽明在數十年的宦海沉浮生涯中,始終沒有放棄對儒家學問的學習與探索,並且結合其自身經歷融入了佛家道家的些許思想,更加精確的詮釋和發展了儒家思想。在其著書立學之後,有大批弟子追隨其身後,在儒學方面自成一派,繼承和發展了“心學”,成為了“心學”的集大成者。

中國上下五千年,儒家出了兩個半聖人,王陽明是一個

王陽明的“心學”可以說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不止在中國範圍內流傳,更是傳播到了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等地,至今日本人都非常推崇王陽明,在日本國內有多家研究王陽明的機構。

在研究王陽明的人士中不僅有文人學士,還有不少商賈將軍,日本近代著名軍官東鄉平八郎就說過“一生俯首拜陽明”。由此可見王陽明的厲害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