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到底是不是雍正的兒子?

西溪叢語


說到乾隆的身世就不得不談,一談到18年去世的金庸先生,在金庸所寫的《書劍恩仇錄》中,說乾隆是陳家洛的兄弟,這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一定的依據。畢竟常言道:無風不起浪,紙包不住火。

在清朝末年,不論是高官,還是百姓,都知道清初的某位皇帝是浙江海寧陳家的兒子,這位皇帝便是乾隆皇帝,在《清朝野史大觀》中,也記載著雍正在當皇子的時候,同海寧陳家交好,兩家來往,非常頻繁。

有一年正好,兩家同日同時生了孩子,雍正為女孩,陳家是男孩,於是雍正就同陳家的男孩交換,當陳家發現之後,礙於皇家的威嚴,不敢追究,也不敢聲張。當康熙去世之後傳位給雍正,陳家飛黃騰達。當乾隆繼位之後,陳家更是榮華富貴,受到了非常高的待遇,並且乾隆四次到陳家。在陳家的宅堂,上含有皇帝親筆所寫的匾額,一個是“愛日堂”,一個是“春暉堂”,兩者皆有兒子尊敬和孝敬父母的意思,並且更有說服力的是與陳家交換的雍正的女兒,之後出嫁的時候,婆家為他建了一幢小樓,後世稱之為“公主樓”,這些傳言便證實了乾隆,極有可能是漢人之子。

但是我們要知道雍正皇帝擁有著十個兒子和六個公主,乾隆皇帝是第四個兒子,他大可不必將皇位傳給一個外人,因為兒子這麼多,根本不需要去同陳家去交換,並且在古代的時候非常重視血緣,所以雍正根本沒必要用別家的孩子來取代自家的孩子,繼承皇位。


此外,乾隆之所以會到海寧陳家居住,就是因為他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輔宰,而且他的家園是海寧名勝,亭臺樓榭,花木扶疏,自然就成為接駕駐蹕之處,因此乾隆去陳家,有了合理的解釋,另外,對於“愛日堂”與“春暉堂”的說法則與上面不一,這兩塊匾額是康熙帝根據臣下的請示書寫的,與孝敬父母根本沒有任何的聯繫,因而這證實了乾隆是漢人之子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但是歷史離我們非常的遙遠,我們能做的只是去猜測,運用今天的科技去推理,而萬萬不可妄下斷言。



紅雨說歷史


正史記載,乾隆皇帝的生母是鈕祜祿氏,也就是孝聖憲皇后。據野史記載,雍親王(後來的雍正帝)和陳閣老兩家夫人同年同月同日分別生了孩子。雍親王把陳閣老家的孩子抱入王府看看。結果出來時,大胖小子變成了一個小女孩兒。因此乾隆不是雍正後代而是個漢人。

還有說法,1711年雍親王到承德打獵,喝了鹿血,性慾大增。身邊沒帶妻妾。可生理需求需要解決。這時候看到一個漢族宮女叫李金桂,他與這個宮女發生了關係,誕下乾隆。

這兩則也是故事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乾隆不是滿人而是漢人亦或者帶有漢人血統。其實這是一種民族自卑感在作祟,堂堂天漢民族被滿清異族統治了近三百年,很多人敢怒不敢言於是意淫出了乾隆是漢人的說法。

一定程度上也是排滿革命的需要,辛亥革命期間這兩則故事流傳很廣,而辛亥革命的宗旨便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反對滿族人的革命者自然會宣揚乾隆皇帝不是滿人了。


長空劍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其實想要弄清乾隆的身世之迷,光看金庸的小說肯定是不行的。咱們得用辯證法來看,用矛盾和發展的觀點來探究乾隆的身世。

矛與盾的較量。

贊成乾隆不是雍正所生的,無非是相信了一些小說之言。比如《清代野史大觀》,比如《書劍恩仇錄》等等。他們都信奉了乾隆是陳閣老陳元龍之子這一說法。雍正的福晉,與陳閣老的夫人同一天生產,一個所生是千金,另一個則是麟兒。雍正秘密令人將小孩掉包了,這才有了弘曆。但這種說法靠得住嗎?我以為根本經不起推敲,因為在弘曆之前,雍親王胤禛已經有弘時了,已經有了子嗣,也就不會對生男生女那麼在意。



另一方面,贊成乾隆乃雍正所生的則有史為據。清代皇家的家譜《玉牒》其實已經一目瞭然了,玉牒至今保存完好於中國第一檔案館。上面明確記載: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子,康熙五十八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生,乾隆的生母是孝聖憲皇后鈕鈷祿氏,外祖父是凌柱。

我們再用發展的觀點加以分析。乾隆六次南巡,有四次住在海寧陳家,其實這並不足為奇。康熙皇帝南巡還多次住在江寧織造曹府呢,不都是因為皇帝看重嗎,這並不能說明什麼。再者,乾隆一生,滿漢大防守的牢牢的,張廷玉,洪承疇,李衛等都不受乾隆待見。相反阿桂,和珅,傅恆這些滿族大臣,乾隆備受重用。可見在乾隆心中,滿洲貴族的利益比誰都重要。如果乾隆真是漢人,怎麼會如此厚此薄彼呢?



乾隆是雍正所生,這應該是無疑的,妥妥的皇家血統。況且,不管乾隆的出生怎樣,他都是滿清統治的代言人,討論,猜想他到底是誰所生並無什麼實質意義。

(我是風雪夢不逝,覺得還行就點贊關注吧,謝謝)


風雪夢不逝


是的,正史是這樣記載的。


大偉看經典影視


如假包換的,的的確確的親生


華仔的書房


乾隆肯定是雍正的親兒子,至於身世之謎純粹是野史雜談而已,同樣的雍正的繼位問題也一樣,都是牽強附會的說法。


西風4601


乾隆是雍正之子。


六千年


個人認為是的。


海邊城市



月林649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