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家長為什麼不會讓孩子做體育生?

我變得越來越出色了


大多數家長不願意孩子做體育生,是由於體育生的幾個特點決定的,一是體育生是特長生,沒有突出的體育特長,不容易考到好學校,如北體大等,考的學校不好,就業就困難,或者選拔運動員,或者應聘好單位的教練員和老師,都與學校辦學水平有關;二是體育生是一個學科專業,要花四年時間學習體育專業知識和技能,其它知識和能力就沒有多少時間學習,畢業後就業面相對受限。因此,家長大多有顧慮。

如果孩子有特長,文化課成績也中上水平,又十分喜歡學習體育專業,將來也許在專業方面有較好發展,那就可以鼓勵孩子做體育生。如果孩子只是文化課不很好,又沒有體育特長,而且還不喜歡做體育生,那樣即使考上一般體育院校,將來前途也不好說怎樣。因此,是否讓孩子做體育生,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決定,不可盲目行事。



王邈逾


作為一名高中體育教師,我覺得有必要說幾句。很多家長不希望自己孩子練體育、成為體育生或以後從事體育工作等等,這種心情和想法可以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因為你們不瞭解體育,體育生不是學習不好才練體育,也不是就業前景狹窄,更不是比人低一等的傳統思想。我給大家普及一下體育。在很多專業中體育學屬於一級學科,分為主要的4個二級學科: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人文社會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人體科學。高中體育生有三種途徑可以考上理想大學:1、普體(最多學生選擇這條路)。需要參加體育高考和文化課高考,每個省份要求不一樣,不展開說了。2、單招(需國家二級運動員以上)。不參加文化課高考,直接進行學校文化課考試和技能考試,這個考試也是有教育部統一出題,只考四門(語數外政),入學後只能選擇運動訓練學專業。3、高水平。不言而喻,要求是最高的,需要參加文化課高考和心意學校的技能測試,從事的專業可以不是體育類的,而是根據學校要求選擇,有些學校可以選擇經濟學、漢語言文學、管理類等等吧。很多學校的校隊就是從高水平運動員中選拔的。三種形式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課成績才可以,可能有人會說體育生分數低,對,這是事實。但是免費師範生瞭解過嗎?文化課分數低嗎!為什麼每年都有很多體育類的免費師範生。最重要的一定是就業問題了。體育生只要大學不荒廢了,可以考公務員吧,可以考研吧,可以考事業編吧,可以從商吧,可以學醫吧(運動人體科學下面有個運動康復專業,可以去醫院可以去訓練隊從事隊醫)。何況你就是清華北大的不好好學,照樣勸你退學,2019年很多全國雙一流學校的學生被退學。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問題,體育生的很多優點被縮小,缺點被放大。就拿自己舉例。高考成績525分(山東省),不比很多學生差吧,我進入了一所一本院校(之前的稱謂),如果純靠這個分數,也就去個某某學院吧(沒有歧視的意思),研究生考取了另外一所一本院校。某985院校的教授說過這麼句話,本科選學校,研究生選專業,博士選導師。沒有專業的私人教練你如何減脂塑形,沒有合格的體育教師學生如何掌握運動技能,沒有優秀的教練員運動員如何為國爭光。他們都是從體育生開始的。


體育教師的我


大多數家長為什麼不讓孩子做體育生?這個問題說來話長。因為一般來說,孩子考不考體育生,應該是中考時就決定的事,也就是說,如果你以體育特長生考入高中,高中就以體育特長生對你進行培養,你最終也只能再以體育考生考入體育學院。那麼,初中和高中階段的體育特長生為何不被家長認可呢?

初中階段,特別是農村中學,好學習的學生少,班主任就會把較調皮又不好管理的學生都動員到學校體育隊裡去練體育,反正這類學生在班裡也不學習,還不如練體育,萬一練好了,會被高中學校以體育特長生的方式招到。這樣,初中練體育的隊伍裡往往魚龍混雜,有真正有體育特長的學生,也有跟著混日子的學生,總體素質相對較差,這讓很多家長對體育特長生的看法就發生了偏差,認為練體育的都是不愛學習的學生。如果學生碰巧真的被高中以體育特長的方式錄取了,高中學校就會把這部分特長生和普通學生區別對待或單獨編班,當然和普通高中班相比,體育生成績往往相對較低,學習時間少,主要用於體育鍛煉,在外人看來,只要練體育的,都是不學習的學生,至少是學習不好的學生。家長自己也沒有機會去深入的瞭解這些體育特長生,所以人云亦云,就讓體育特長生的整體形象不被人看好,這是造成家長不想讓孩子當體育生的第一個原因。

再者,即便你以體育特長生上了高中,但由於高中練體育需要吃苦練習,很多孩子沒有毅力,堅持不下來,這樣造成體育特長生升學率低,關鍵的是體育特長生如果第一年考不上,受年齡的影響,越複習越難考上,不像美術生越複習技能越高。這讓家長很不看好體育生,也是不想讓自家孩子當體育生的又一個原因,

第三,家長對體育生髮展前景沒有正確判斷,認為練體育沒用,白耽誤功夫,瞎浪費時間。凡是持這種觀點的家長,除非沒法可想,只要有一點辦法就不會讓孩子練體育。

而事實上,國家越來越重視體育,體育生,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可選的職業也越來越廣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體育生,在很多場合下,都無可替代。希望家長應多瞭解體育特長生的發展空間,也要正確看待體育特長生,讓熱愛體育或在體育上有一技之長的孩子,選擇體育吧。


我用相聲說教育


可能在大家眼裡,體育生總是給人一種退而求其次的感覺。

在我們的傳統思想裡,對於很多職業或者是很多對象都有著思維定式,比如說起護士就讓人聯想起小姑娘,比如說廚師就讓人想起五大三粗的男人,這些其實就是大家對傳統行業的一些看法,而這些想法就這麼一代一代的傳遞下來,成了一種潛規則。

而對於體育生,在我們的印象裡其實跟那些學藝術的學生是一樣的,這些都是因為不能選擇其他正經的文科或者是理科專業,然後退而其次選擇了體育或者藝術專業,所以,在大家感覺裡總是有低人一等的感覺。

體育生的限制是學校選擇

其實相對於文理科的學生,體育生的選擇相對來說會窄很多,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學習都會有體育專業的。

而且,體育生在學校裡,確實是一些學習成績並不是特別好的學生的選擇,這部分人完全就是因為身體素質好,但相對於學習成績,體育總是給人一種不務正業的感覺。

體育生的限制是就業選擇

在大家的想法裡,體育生除了做運動員外,好像也只有體育老師可以選擇,相對於其他專業,這個選擇面真的是太窄太窄了,所以,選擇這個專業的人確實很少。

就業機會的減少,這就讓學生和家長都對這個專業望而卻步,畢竟讀大學最後的目的都是為了工作,如果工作都看不到好的希望,那麼選擇就會變得很困難了。

體育生的限制是轉行困難

不僅是就業面窄,就業幾率小,對於很多體育生來說,想要去改行或者是跨行,都要比其他專業的學生來的困難,因為他們學習的內容有一定的專業性和獨立性,且內容相對單一,與其他行業的關聯性相對較小,所以體育生想要改行或者換專業,也比其他的專業來的困難。


萌卉媽


主要是體育生畢業以後不好找工作,當然家長讓孩子平時有個體育愛好是非常好的,能讓孩子身體健康同時對學習也有一定的幫助,因為現在的孩子學習負擔太重,需要一個好身體,但是愛好和工作是兩碼事,當然能把自己的愛好成為自己的工作這是最好不過的了,然而這樣的可能性非常小。

我愛人的表弟就是南京體育學院畢業的,學的是網球專業,上了4年學家裡花了幾十萬,父母還都沒有正式工作,省吃儉用沒日沒夜的幹才給孩子攢夠了學費。本以為孩子畢業出來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可誰曾想孩子畢業了找不對口的工作,如果想進體育相關單位,必須有過硬的關係還要花很多的錢。

沒辦法表弟就和體育學院的同學在健身中心教小孩子游泳,工資也不是很高。可是小孩子都是暑假才學游泳,也就兩個月的時間,暑假一過就又沒有事幹了。

後來表弟在三環路邊上接了一個快遞點,父母也都到店裡來幫忙,辛辛苦苦一個月去掉公司的罰款,也就只能掙幾千塊錢,幹了幾個月就把快遞給轉了。現在整天在家裡閒著,想做生意又沒有本錢,整天無所事事。

這就是讓孩子做體育生活生生的例子,白白花了幾十萬,浪費了4年的大好光陰,到頭來瞎耽誤工夫。

以上純屬個人的觀點,如果您家裡條件非常不錯,有過硬的關係,還是可以考慮讓孩子做體育生。





玩具視頻大王


呵呵,因為大多數家長都是普通家庭家長。

首先,體育和教育是個平行關係。國家和省份層面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並列,到了地市也是教體局(名稱很多了,各地都不統一)。

第二,和教育不同,體育對人的作用是實實在在的,也是現行教育體制內唯一一門對學生心理,生理,智力,社會價值觀全面發生影響的科目,這是和其他學科迥然不同的地方。

第三,社會上普遍認為體育生就業差,素質低,那是因為培養的方式不對。體育對大多數人而言,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階層上升的助力,大家可以通過華爾街精英和英國皇室子弟的教育經歷及日常活動可知。

第四,體育其實是個及其複雜的科學,既有社科,又有自科;即是公共資源,又具商業價值;即是意識形態體現,也是社會價值表現;……

第五,運動技能(通俗的動作表現)是體育最表面的特徵,遠遠代表不了體育本身。但即使如此,運動技能對孩子的升學就業的助力也遠大於其他學科(看看各個高校的高水平運動隊和單招)。

第六,目前整個體育還處於初級階段,所以各種看法很多,孰對孰錯讓事實和時間證實吧!





運動健康與科學


近些年來體育生在高中裡面盛行,但大多數家長不讓孩子做體育生,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其實有以下幾點原因。

1,家長思想守舊,認為體育生沒有發展前途。其實不然,體育生有在高考中有很大的競爭優勢,很容易考入好一些的大學。大學畢業後絕大多數學生會選擇從事教師行業,有一份很體面的工資和社會地位。跟家長想的完全不一樣。

2,家長沒有認清自己家孩子的學習能力與成績。盲目讓孩子好好學習。其實除了好的學習成績,孩子還有一些捷徑更能進入高等院校。那就是體育生,學習差一點點的孩子學習體育後,文化課再稍微努力以下就會有個好的結果。

3,家長好面子。因為在大多數人來看只有學習不好的學生才會去學體育。談到孩子學習怎麼樣時,家長都有個攀比心理。怕自己家孩子的成績低人一等。而家長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未來發展方向。

總之,由於社會多年來對體育生認知的偏差,導致了很多人不願意孩子當體育生。


歐陽小寶老師


我是一個體育生過來人。體育生得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和能吃苦耐勞的精神。而且體育生是吃年輕飯,真不知道你等過了黃金年齡,又進不了國家級的比賽,那時候會是怎麼一個結果。就算是國家隊的運動員退役現在也有無業在家的。就前途而言,絕大部分家長是不希望孩子走體育生的。





藍天戶外賢哥


這個問題要從以下兩方面說了:

一、體育特長生的好處

1 高考時文化成績要求較低。

2 選擇學校時,一般都是高校的招體育特長生,這樣所進入的大學自然就好些。

3 就業前景也比較好,一般情況下,在大學時可以轉專業,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專業是不成問題的。當然留校當教師也是不錯的,

二、體育特長生的難處

體育特長生考大學有兩種

一種是體院特招。體院也就是專門的體育院校,比如說西安體院、天津體院等。體院招收學生對身體素質要求非常高,但是對文化課要求要低一些。

另一種就是普通高校招生。現在很多大學都有設置的體育專業,這類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是體育成績必須達到一定要求,文化課要求要比體院略高一些。

之所以體育特長生文化課要求的分數低,是因為他們還有專業分,或者叫體育測試的分數,除了日常的學習,還要進行艱苦的訓練。

所以說體育生考大學並不容易,要考體院那你的身體素質得相當的好,就要經過辛苦的訓練。要考普通高校體育專業,那你文化課和體育成績就要雙達線。

專業考試

考生須參加省招辦統一組織的體育專業考試。未參加體育專業考試或考試成績達不到合格分數線的考生,不得填報體育專業。

綜上所述,體育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再有,越來越注重綜合素質教育的今天,我想大多家長的首選也不會讓孩子走體育生這條路吧。




UGPM編程


首先體育行業必須要吃苦,畢竟體育運動對身體要求比較好,需要高強度鍛鍊,還有不可避免的肢體接觸,嚴重的話可能導致身體癱瘓甚至失去生命。

從事體育運動在國內基本就是拿世錦賽和奧運會冠軍,然而幾率太過渺小,不僅需要超高天賦和體魄還需要運氣。即使拿了奧運會冠軍也不能保證衣食無憂,有多少奧運冠軍退役後日常生活工作都成問題。加上常年高強度訓練身體負荷過大,隨著歲月增長,生活甚至還不如正常人。

體育行業比較賺錢的肯定是足球—世界第一運動,然而在國內你懂得。壓力太大,輿論都壓迫得受不了,長期出不了成績,長期處於風口浪尖。

因此,家長這樣做也是沒辦法,迫不得已。歡迎大家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